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第二教时教学实录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7393915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第二教时教学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第二教时教学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第二教时教学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第二教时教学实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第二教时教学实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第二教时教学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第二教时教学实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第二教时)教学实录 师:先请同学们听写四组词语。老师一组一组地念,每组四个词,同学们要认真听、用心记,想想每组四个词之间有什么联系。(老师依次念四组词,每组只念一遍: (1)蝉悠闲自由自在 ()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 (3)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 (4)侍奉吴王的少年拿着弹弓瞄准)同学们听写得很认真,老师奖励大家一组词(学生都开心地笑了):不堪设想隐伏着祸患恍然大悟 师:现在请同学们对照屏幕上出示的词语,自己批阅,全对的打个。(学生对照出示的词语,进行自我批改。教师将几位同学的听写作业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扼要地评点。) 师:春秋时期,吴王不听众大臣的劝阻,执意攻打楚国

2、。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灵机一动,对吴王讲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吴王一听便打消了伐楚的念头。这是怎样一件事呢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听、用心记,待会儿请你来讲这个故事。(老师边讲故事,边出示图画和刚才学生听写的五组词语。) 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个侍奉吴王的少年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师:同学们听得很专心,相信大家把故事内容都记住了。不过,为了让大家讲得更好

3、,老师还是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图,自己来练讲一遍,尽可能地用上刚才听写的几组词语。(学生大声地练讲故事。)师:现在谁愿意来讲这个故事(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生: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趴在高高的枝干上,悠闲地唱着歌,自由自在地吮吸着甘露 师:(惊喜地)你们听出些什么来了吗 生:她加上了一些词,听起来更生动了。 师:对!用上了唱歌、吮吸甘露,故事就更动听了。看来,你很有文学细胞。(众笑) 生:然而蝉万万没想到死亡正向它*近。一只螳螂正拱着身子,悄悄地举起前爪,要去捕蝉 师:真是太紧张啦!好听!(众笑) 生:那螳螂也没想到有只黄雀正站在它的身后。黄雀伸长脖子,满心欢喜地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

4、有个侍奉吴王的少年正站在它身后 师:你们听出什么来了吗 生:少年应该站在树下,而不是黄雀的背后。 师:你听得真仔细!能站在黄雀背后的是超人。(众大笑) 生:却不知道有个侍奉吴王的少年早已在树下看得一清二楚,拿着弹弓,正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根本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师:故事听完了。谁来评评这位同学讲得怎么样 生:她讲得很流利、很生动。特别是加上一些描写,听起来更有紧张感。(师指指听写的词语。) 生:她还能将听写过的几组词语都恰当地用在故事里了。 师:(上前握住那位同学的手)非常感谢你!你让我们享受了一个美妙的故事。(生鼓掌)谁还愿意让大家享受一番 生

5、:(讲得也很生动,略。) 师:这个故事就叫;一;;一; 生:(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师:那位少年是怎么利用这个故事劝说吴王的呢让我们再来完整地读一读这个故事。 (教师让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后指名朗读。学生读得极有感情。略)师:故事的结尾说吴王恍然大悟,这恍然大悟怎么理解 生:就是一下子全明白过来的意思。 师:吴王一下子想到了什么他就全明白了他又明白了什么请你联系上文想一想。(生不约而同地读第一节。) 生:吴王从这个故事一下子想到了自己要攻打楚国的事。他明白了自己就像那蝉、螳螂、黄雀一样,只顾眼前的利益,而没想到攻打楚国所隐伏的祸患。 师:(鼓励地)这里用逗号,请讲下去。 生:如果其他诸位国乘虚

6、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师:(接话)国破家亡啊! 生:吴王明白了大臣们的劝说是有道理的,心里一定很后悔,就自己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我觉得吴王还是一个明君。 师:明白事理、改正错误的大王还是个好大王嘛!(众笑) 师:写到这儿,你还有什么问题生:少年所讲的事在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吴王怎么就相信了呢 生:吴王没有听大臣们的劝告,为什么会听那个少年的话 师:这两个问题提得都很有道理。但是只要认真读读课文的第三小节和最后两段话,你就会明白的。老师现在想到这么一个问题:那个少年为什么不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吴王讲这个故事呢 生: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谁再劝说就杀谁。少年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这个故事,用意就是劝说

7、吴王,吴王一定不会听的。 生:那样做会使吴王觉得很没面子,一生气会把少年杀掉的。 生:如果在大臣们面前讲这个故事,吴王一定不会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以为是少年编出来的,就不会想到故事中的道理。生:那少年在花园里一连站了三天,为的就是等吴王。少年装出打鸟的样子,是让吴王相信(螳螂捕蝉)这件事是真的、不起疑心。这样,少年就可以通过讲这个故事,让吴王自己明白其中的道理。 师:少年表面上是讲趣事,实际上是;一;一; 生:暗劝吴王不要攻打楚国。 生:暗示攻打楚国隐伏的祸患。师:所以,少年的劝与大臣的劝有一点不同。如果说大臣们的劝是直劝力劝的话,少年的劝称得上是;一;;一; 生:(纷纷抢答)智劝、巧劝。 师

8、:一个好主意要想成功,还得选择一个适当的环境、恰当的时机,这就是计谋。我们可以看出这少年有勇有谋,充满智慧。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把这个智慧少年演出来,有兴趣吗(生议论纷纷,跃跃欲试。)那好,先请同学们两人一组,一人演少年,一人演吴王,练台词。(读课文中人物的对话)在练台词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下人物的表情、语言和动作。(学生纷纷演练起来。) 师:(请两位同学上台)你们两个是演员,谁是导演 生:老师。 师:今天请大家当导演(生兴奋地笑),给这两位演员导一导表演的动作、说话的语气,好吗 生:少年在禀报大王时,要做这样的动作。(生演低头、下跪、抱拳的禀报姿势。) 师:你还挺专业的嘛!(众笑)(对演少年的同

9、学)你来学一学。 生:吴王夸奖时可以翘起大拇指,恍然大悟时可以捋一捋胡子,装作思考的样子。(生边说边演,生鼓掌。) 师:又导又演,名副其实的导演! 生:少年在讲故事时可以指着一棵树讲,这样更逼真。 生:(略) 师:现在让这两位同学到一边去练一练。我们还得准备准备。演戏要有个旁白,也就是画外音,把那些在舞台上没法布置出来、演出来的景呀、物呀作一个旁白,来一点说明。吴王花园早晨的情景怎么样呢文中没写,现在就请各位导演即兴写一段话,谁写得快、写得好,就用谁的。(生纷纷动笔写。) (老师选择其中一位同学来作旁白,开始表演。) 生:清晨,朝霞映红了吴王花园。郁郁葱葱的树木、五颜六色的鲜花都被镀上了一层金黄色。几只黄雀躲在树丛里欢快地鸣叫着。这时,一位手拿弹弓的少年,正在花园的小路上徘徊。他不时地朝吴王的寝宫东张西望,似乎在等什么人,却又装出一付专心打鸟的样子。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他也浑然不知。这时(学生开始上场表演。略) 师:看了你们的表演,我想中国电影拿奥斯卡金像奖的日子真的不远了!(众大笑)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