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三篇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393878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三篇(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三篇篇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 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 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 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 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多年的 教育教学经验,笔者简要谈谈对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成因及教师在 防治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对策。一、小学生心理缺陷的主要表现1、敏感: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

2、当他们意 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 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2、叛逆: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 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 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3、嫉妒: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 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4、失落: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 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

3、表现在学习、 吃穿、玩高档的玩具等方面。这容易给中小学生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5、自卑:它是一种印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己缺乏信心, 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 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6、孤独: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 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 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 感。二、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成因小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

4、因素,是“内 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身心成长的失衡。小学生时期身体发育急剧变化,他们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力、理解 力、思维力和亲情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 使小学生出现许多困惑、烦恼和躁动不安,产生心理问题。2、家庭教育的误区。过度溺爱和期望值过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视品德发展、人格教育、实践 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社会性教育的倾向。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考试、升学,却不 注重孩子的品德发展、交往能力、个性培养以及社会行为规范的培养等。家长 的高期望值与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时,总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一厢情愿时, 便会使青少

5、年感到压抑和不满,给孩子造成疑虑、忧郁等心理疾患,导致孩子 高分低能或心理不健全。3、学校教育的误区。一些学校和教师迫于压力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追求升学率、打造名牌效应, 成绩成为评价学生能力高低的惟一标准,学生情感上的苦恼不能及时向老师和 家长诉说,就会造成心理压力,形成心理障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地区 的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还存在着学科化、医学化、片面化、形式化、孤立化 等不良倾向。4、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展示给学生的是正面教育;而当今各种思潮冲击着我们的社会,纯洁 的教育内容与复杂的社会生活之间形成强烈反差,致使学生陷入无以参照、无 以归附的境地,学生思想的混乱、情绪的波动,也是

6、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之一三、应对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对策俗话说:“心病还需要心药治”。心理疾病虽然形成原因复杂,处理起来较为 棘手,但是并非与生俱来,更不是不可救治的。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本,对症下 药,才能收到积极的成效。在实践中,本人认为,可米取以下方法:1、消除逆反心理一一沟通与交流。我们首先培养学生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要求他们在广阔的社会中,磨练自己 的思想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其次 是要求他们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 是善意的批评,家长老师也使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我们 只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这些事情,

7、也就不会逆反了;再次是教育学生正确 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努力改善自我,平时常提醒自己遇事尽量克制,多进行 沟通,增加信任度,也就多了一份理解;最后是要求家长和教师多注意孩子的 心理需求,及时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想做什么,多听他们的呼声,理解他们的 欢乐与苦恼,放下长辈的架子,与孩子建立起平等的长幼关系。2、消除自卑孤独心理一一增强自信。产生自卑孤独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主要是因为生理的原因、遭遇 挫折和心理创伤、性格因素、家庭教育问题以及需要的得不到满足等。消除自 卑孤独心理关键是对自己现存力量感到满足!教师要帮助学生来分析他们的优 点,正确做出评价,发挥自己的长处;其次是千方百计来提高

8、他们的自信心。 我们联合各科教师共同给学生增强自信心,不让他们觉得什么都弄不好;最后 是引导学生以勤补拙和扬长避短来克服自卑。教师要帮助这部分学生找到自己 的突破口,通过勤奋努力,在某个方面做出成绩来。3、消除敏感与脆弱心理培养意志。消除脆弱心理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认知水平;其 次是提高学生自控水平,培养耐挫能力;第三是克服悲观消极的心态,树立自 信心和上进心;最后是教给学生释放消极情绪,摆脱悲观失望的方法,即通过组织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来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多方面的兴趣来转移注意力,多结交知心朋友,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如看心理医生)等。篇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9、走向健康的人生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提到心理健康,大家一定很想说,我们的心理没有问题,给我们讲心 理健康干什么。其实,这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误解,心理健康对于我们每 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世界卫生组织给人的健康下了一个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的残缺和 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健康包括三方面:一是身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三是具有良好的 社会适应能力。这无疑表明,人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要珍视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育部在1999年8月13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 意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

10、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 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由 此可见一斑。我们每个人在人生中都会遇到快乐和各种烦恼,但有的人对烦恼的事情能处理 得很好,有些人就处理不好,甚至一直闷在心理,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有的 一时想不开,甚至去做一些傻事。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马加爵连杀四位同学,其事件起 因很小,就是因为四位同学爱拿他来戏耍,开他玩笑,让他在很多时候下不了 台,所以,他怀恨在心,在20XX年2月10日因打牌发生争执,他随即凶残 杀死了四位同学,其中还

11、有一位与自己平时关系很不错的同学。我们认为,马加爵有心理缺陷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没有能够处理好身边的烦恼。 如果他的心理能够得到及时的疏导,我想,这些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可见, 只有排除自己的烦恼才能真正获得心理健康,使自己生活得更加愉快。心理健康对我们的学习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许多同学都有这种感觉,就是一遇 到烦心的事情就学不进去。比如,有一位学生王某,从高一到高二,他都在全 年级前五名之内,许多老师和同学都认为他是重点大学的苗子。但在这个时候,他飘飘然了,他和本班的一位女同学谈起了恋爱,后因一位男 生对这个女生说了一句不敬的话,使他很恼火,于是整天算计着如何教训这位 男同学。为此,他接触上了

12、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闲散人员,拉帮结派,拜把兄弟,最 后终因和这个学生在校园内打群架,而被学校给予留校查看处分,虽然没有被 开除,但因为他天天无心学习,终于名落孙山,后来他连续复习了 5年,最终 他还是没有考上大学,我们可以看出,他为此付出了多么沉重的代价。心理健康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杭州有个9岁的孩子,XX小学三年级,学 习优秀,班长,兼少先队中队长。有一天上午,他被全票通过评为“三好学生” 当天中午,姐姐XX把茶话会上的4块糖果带回家,分给XX两块,留给妈妈 两块,可XX不干,坚持全要,并大发脾气,踢姐姐几脚之后,跑到楼上,反 锁在屋内,并用红领巾将自己吊死在窗框上。还有四川大学的一名女

13、大学生,在小学和中学一直都是班上的尖子,考入大学 后,发现自己很难再拔尖,无法面对现实,痛苦万分,留下了遗书,匆匆地离 开了这个世界。这些事例虽然属于特例,是极个别现象,但心理疾病在目前的社会中却是极为 普遍的。二、心理疾病挑战全球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心理疾患已成为社会熟知的疾病。在美国纽约:每年精神 病发病率平均为8.3 %,同时每年还以0.6 %的速度在递增。在这个美国, 有30 %的人曾经接受心理治疗。近50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 89 %的人经历过沉重的心理压抑。据统计,每年由于心理压抑给美国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50亿美元。在 法国,健康投资在20年中增加了 10倍,费用

14、已经超过了购买食品的费用。镇静药每年使用1亿多盒,平均每人每年两盒。因此法国人自称是世界上最“镇 定的国家。在我们中国,由于社会的转型,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疾病已成为公众关注的 焦点。1992年在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危机干预自杀研讨会”上,中科院一 项调查批露:中国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14至16万,平均每天400人(当然, 这个数字不包括自杀未遂的,更不包括曾有自杀意图的)。1989年国家教委的一份报告:对全国12.6万大学生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心理 疾病患病率达20.23 %。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34 %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深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状况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3.2

15、%,但如果把心理问题达到 临界程度的考虑为需要心理干预,则需要个别心理指导的学生达到32 %。 听到这些数据,可能有些同学会问,什么样的心理才算是健康呢?三、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有诸多标准,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变态心理学一书中提 出了 10条标准:1. 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2. 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3. 生活理想切合实际;4. 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5.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 善于从经验中学习;7.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 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9. 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地发挥个性;10.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的满足个

16、人的基本要求。我们认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1. 有正常的心理活动,智力正常,与同龄人有大致相同的喜怒哀乐和行为表现, 言谈举止和思想活动符合社会规范。2. 人际关系和谐,尊敬师长,信任同学,能宽容和谅解有缺点和反对过自己的 人。喜欢和老师、同学在一起。3. 能正视现实,适应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根据环境和形势要求改变自己,也 能创造环境。4. 有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对现状感到满意,对前景也觉得光明美好。5. 能冷静、理智地去对待生活中的挫折的打击。学会用正确方法和态度去对待 错误,对强弱不同的刺激能做到适度的反应,有忍受挫折、从失败中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6. 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患得患失。能扬长避短,有切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