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各个年龄阶段认知规律的分析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7393787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各个年龄阶段认知规律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儿童各个年龄阶段认知规律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儿童各个年龄阶段认知规律的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儿童各个年龄阶段认知规律的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儿童各个年龄阶段认知规律的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各个年龄阶段认知规律的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各个年龄阶段认知规律的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各个年龄阶段认知规律的分析 婴儿阶段(0-1岁)认知规律分析新生儿出生后,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在睡眠中,但当醒着的时候很少安静。如受 到刺激,就会出现各种“无条件的运动性反射”。如前述的吮吸反射、吞咽反射等 口不运动等。但新生儿的运动很简单,还不能把头抬起或竖直,也还不能随意控制 自己的动作。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内,婴儿的运动迅速发展。西方心理学认为婴儿 运动发展的方向和身体发展的方向相一致,即从头到脚(“首位方向”)和从中央到 外周(“近远方向”)。婴儿在抓握运动 发展过程中的现象:婴儿目力集中的界线和两手活动的界限最初并不一致,因而看到物体和接触物 体的动作不能协调。其后儿童在看到物体试图用

2、手触摸的过程中,光分析器、皮肤 分析器和运动分析器的联系渐次建立,儿童看到物体同时接触物体的次数渐渐增 加。在第6个月的时候,企图区的物体运动差不多有70%得到成功。大约在第8个 月时,双目和双手的协调完全形成,而不再有尝试失败接触的抓握。二、言语发展研究表明,如果婴儿出世后3-5个月的时候开始,每天对他们说几分钟话,这 些婴儿就可能比一般婴儿提早开始说话。三、幼儿各种心理现象的发展特点:儿童主要的感知觉发展(一)肤觉喜欢触弄物体,运用物体,从而熟识了物体的硬度、粗糙度、弹性等 不同特性。2岁儿童对于可看见而不能触摸到的对象会表示十分惊奇。(二)听觉1-3岁儿童在感知祖国语言,辨别简单的词因方

3、面,有巨大发展,这 样为言语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其对词音的感知还不够精确。对某些难于区别辨认的 词音,还不易分清。(三)视觉这时期儿童对于颜色的感受力不断提高,可以辨别几种基本颜色。对 混合色还不能分清。成人应使儿童多多接触有颜色的对象,发展他们感知颜色的能 力。(四)空间知觉对于物体的空间特性已能感知。岁的儿童可以区别于原线相差 1/20之线条。也有一些有关空间特性的词汇。但在区别物体大小、形状、距离、 位置等方面都还很不正确。对于远距离更缺乏正确的感知。因而在游戏中往往把体 积大的东西硬塞进小孔,或伸手抓取远距离以外的物体。(五)观察 观察的不精确、不安全。观察到的细节内容很少,而且不一定是

4、最重 要的。不善于使知觉服从于当前的任务。言语发展主要有下列特点:本阶段仍以简单句为主,但复合句明显增加,单词和单词句则明显下降。随着句子的发展,句子明显加长。本阶段中各种此类所占的比例有变化,占大部分的名词和动词有下降趋势。少抽象的词类,特别是代词有增长趋势。而最抽象的数词和连词则增长不大。从动词和名次比较,有从名次较多转为动词较多的趋势。本阶段儿童喜欢重复,因为这时他们对外界事物还不能达到印象非常深刻,必 须在重复记忆,重复表达后来能记住。1-3岁儿童记忆特点:此时儿童的识记是“无意的”。可以给予有规律的、声调悦耳的、富有趣味的 歌谣或简短的童话。从歌调韵句的本身来识记,而不是内容意义,儿

5、童只是“自然 而然”的记住,在不断反复过程中记住,还不能给自己提出识记的任务。这个时期的儿童,对所记住的时间保持加长了。可以“认知”几个星期前见过 的对象。如可以认识离别几个星期的亲人。这种保持随年龄而增长。神经系统的发展三岁的儿童脑重量已接近成人脑中的最低水平,然而这不能表明学前期儿童大 脑活动的质量已接近成人水平,或已经能和成人一样进行思维活动。4-7岁儿童 “脑电指数”特别高,婴孩与成人的“脑电指数”很少超过50%的,而4-7岁儿童 “脑电指数”超过50%以上的被试者达。这表明4-7岁时大脑皮层细胞新陈代谢 最旺盛又是尚未后最后成熟、皮层暂时联系尚未最后定型的时期。在此时期,客观 现实在

6、大脑皮层的烙印特别深刻,常常影响终身,因此,这个时期是教育的黄金时 期。3-7岁儿童对于抽象概念的发展3岁前形状抽象占优势,4岁颜色抽象占优势,6岁后同一抽象占优势。试验的结果表明:3岁儿童进能辨别上、下方位;4岁儿童开始辨别前后方位;5 岁儿童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但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辨别尚未 最后达到完善。3岁儿童观看图形式,眼动轨迹是杂乱的,只限于所观察图形的某一部分。眼 睛跟踪图形积极运动的次数较少。同时,眼动轨迹与图形的轮廓极不相符,所以观 看图形的效果差,不能很好观察图形,错误率高。4-5岁儿童观看图形式,眼睛追踪整个图形积极运动的次数增加;眼动轨迹也越 来越多的符

7、合图形的轮廓,因而观看图形的效果较好,4岁儿童的错误率降低,5 岁儿童已能正确认识图形。6岁儿童的眼动轨迹几乎完全符合图形的轮廓,实现仿佛沿着图形的整个轮廓 反复进行,眼睛追踪整个图形积极运动的次数更增加。研究者指出,从儿童观看图画时的眼动轨迹,难以找出比较主要的年龄差异。 这表明3岁儿童已能识知与生活经验有关的材料。但在观察图画后的叙述中,可以 看出明显的年龄差异。3、4岁儿童所叙述的大多数是孤立的事情,并且大部分是 在“你还看见了什么”的问话后才叙述的。他们很少讲出图画中的故事情节。心理特点(一)小班儿童的心理特点爱模仿;直觉行动思维;思维靠动作进行,如用积塑片插接;事先不会计划,幼 儿调

8、节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还是比较弱的,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外界刺激和情境特 点的制约。他们对自己的行动虽有一定目的和计划安排,但只能预计到即将进行的 三四个动作。如在画画时,他们知道自己要花个太阳和小鸟,但对整个图的设计缺 乏考虑。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极易受左右小朋友或其他刺激的影响,这说明了为什么 相邻的小朋友的画总是十分相像。(二) 中班儿童的心理特点越来越喜欢变化,对一成不变的东西开始变讨厌,不再停留在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三) 儿童的心理特点1, 好学,好问(1) 不光问是什么,还要问为什么(2) 喜欢拆东西研究.(闹钟,玩具)2, 抽象思维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出现(1) 会分类,知道区分水果和

9、蔬菜(2) 知道事物简单的因果关系.当代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皮亚杰等人杰出的富有创造性的研究,以及一 些著名的教改实验,揭示了一系列有关儿童认知规律的新的发现。(1) 直接经验先于间接经验。在学前、小学阶段,儿童的学习是从直接经验开 始的,他们总是试图表现其所看见、接触、嗅到和操纵的物体、动植物、建筑物等 等。对他们来说,去田野作一次游览比听到一次去月球旅行学到的东西更多,画一 张房间图画比为一张中国地图涂上颜色收获也更多。这当然不是说儿童的经验只囿 于直接的范围,而是讲他们的学习应从这儿开始。如果让儿童画一张家庭、邻居地 形图,儿童就会对地图的性质内容有更好的了解。(2) 实践操作先于符

10、号概括。大量的数学概念、运算规则、科学知识,对儿童 来说是外在的言语符号,儿童要把它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仅靠读、背、记是不 行的,需要借助于实践操作这一中介来进行,需要通过自己的操作实践,在现实生 活中找到这些符号的原型,然后再对这些经验、操作活动作语言抽象概括,从而达 到真正的理解、吸收。现代小学数学教学、自然常识教学十分重视儿童的学具操 作、做实验、采集制作标本等,引导他们观察分析操作过程,在此基础上口述思 路,发展思维能力。(3) 整体感知先于部分掌握。当人们在接触一个不熟悉的知识领域时,从已知 一般的整体中分出细节,要比从已知细节中概括出整体属性要容易些。现代阅读教 学从儿童知觉的整

11、体性出发,强调从整体人手,初步了解阅读材料的总体轮廓,理 出一个头绪再来深入细节,逐段逐节,琢磨词语,揣摩句段,最后从字词句段中走 出来,回到整体上,深入理解精神实质。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教学组织程 序上提出渐进分化的原则,要求教学从一门学科的最一般的概念教起,然后再逐渐 分化,增加细节和特殊点。(4) 横向构造先于垂直构造。不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在学习特定技能、知识时, 都会自发地、尽可能地在多种场合下去实践它。一个学习外语的人总希望在每一种 可能的场合运用新的词语、句式。这种将自己新的技能、知识应用到不同情景中去 的过程就是横向水平的构造。随着横向构造范围的扩大,人们以不同的方式表征他

12、们的经验,就会迅速导致在更广泛、更抽象的范围内比较容易实现更一般的纵 向整合。而有些教者常常在儿童进行积极的横向构造时急于让儿童继续向高难 度进军,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对于本阶段儿童自我意识的培养成功体验对于4岁儿童的良好自我概念的形成、自信心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4岁幼儿不仅能认识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动作行为,而且开始比较清楚地意识到自 己的心理活动。他们开始知道怎样去注意、观察、记忆等。如当诱人的蛋糕放在桌 上,但妈妈说暂时不要吃,他转移自己的视线或努力专心于玩玩具而不去想蛋糕。 但是他们往往只能意识到心理活动的结果,而不能意识到心理活动的过程,更不能 意识到其中的矛盾错误。比如他们能区别出有生

13、命和无名的东西,但说不出其依 据。4岁幼儿调节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还是比较弱的,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外界刺 激和情境特点的制约。成功体验对于4岁儿童的良好自我概念的形成、自信心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与同伴的交往也是幼儿获得良好自我意识的重要条件。让幼儿在与同伴交往 过程不断的获取有关自己的信息,而且为保证交往的顺利进行,他们必须学会调节 控制自己的言行。再者,要给予儿童适当的鼓励。所以我们的产品也应注意结合对 孩子自我意识的培养。针对儿童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分析我们看到儿童在婴儿时期是生理上发育时 期,对于外界的感知认识处于形成时期,需要反复刺激才能有所认知,而这个时期 婴儿对于外界只能做出简

14、单的反应,大部分动作都需要别人帮助来完成,所以我们 不针对这个阶段的儿童来设计产品。1-3岁幼儿时期儿童,基本的言语基础待完 善,但发育较快的儿童也成为我们考虑的对象。3岁以后的儿童进入识字的第一个 高峰期,这时的儿童词汇量大增,已能掌握自己的发音,能发汉字所有的音节,但 是连起来说时又会不清晰,所以这时需要有人给予纠正,以帮助儿童尽快学好说 话。由前面我们总结了儿童在认字方面的特点(1) 、幼儿喜欢重复。当他学会了 “这是什么,”这句话时,他就会不厌其烦地 问下去,“这是什么,”“这是一个苹果,孩子。” “这是什么,”“这是图书,孩 子。” “这是什么,”“这是吃饭的筷子,孩子。”直到有一天

15、,父母已经被问得 有些厌烦了,而孩子们还是在津津有味地问着。这就是重复。在生活中,孩子们经 常在充当着重复的制造者,他们喜欢重复,因为他们的大脑就象一张白纸,他们需 要不断的接受新的信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成长。在孩子的生活环境中,重复无 处不在,而幼儿大脑中所接受的信息,正是通过这种反复的再现和刺激实现的。所 以在孩子认字过程中,最好“投其所好”,能让他对自己看过的东西,学过的汉字 能再重复记忆。(2) 、儿童阅读喜欢不多于四字,四字一句符合汉字组词的习惯,小儿学语的 过程是个训练发声的过程,因其控制声音的肌肉不发达,所以一次读的音节一般不 超出四个。早教软件进行了归类总结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绘画拼图:如画画软件、拼图软件、涂色软件、装扮软件等。2, 启蒙教育:如语诗词、数理化形、英认识、记忆类、自然地理、玩具创作。3, 儿童游戏:动作打斗、益智动脑、体育竞技、其他游戏等。4, 音乐动画:乐器认识、声像音乐、戏剧表演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