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温控制系统设计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739363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温控制系统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水温控制系统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水温控制系统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水温控制系统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水温控制系统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温控制系统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温控制系统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温控制系统设计一、常用电元器件 电阻,电容及电感,.三极管,模拟集成电路二、模拟电子电路设计方法及步骤电子系统组成电子电路通常分为模拟型、数字型及两者兼而有之的混合型等三种。无论哪种电子电路,它们都是能够完成某种任务的电子设备。一般将规模较小、功能相对单一的电子电路称为单元电路,实际应用中的电子系统则由若干单元电路构成。通常,一个电子系统由输入、信息处理、输出三大部分组成,用来实现对信号的变换、放大和传输。图1-1为电子系统组成框图。控制对象或负载输出电路信息处理输入电路现场信息图2-1电子系统组成框图 方案设计 按照系统总的设计要求,将电路划分为若干功能模块(即将系统划分为完成某项任务的模

2、块),从而得到系统方框图,每一个方框图即为一个单元电路。按照系统性能指标要求,规划出各单元电路所要完成的任务,确定各模块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最后决定单元电路的结构,所谓决定单元电路的结构,即为决定单元电路的组成方式,例如单元电路的组成方式为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等。电路设计 电路设计是按功能模块确定的单元电路设计。在该部分设计中,应详细拟定单元电路的组成,性能指标及与前后级的关系,例如进行单元电路设计。如果(即单一电路)的任务是对信号进行放大,应确定是低频放大器还是高频放大器。在此基础上,是应明确是采用分立元件还是采用模拟集成电路。若采用分立元件组成电路,要考虑是采用三极管还是采用场效应管等。选

3、用NE555定时器,由组成的振荡器等。电路仿真及测试 仿真在各功能模块中的单元电路设计及器件设计完成后,可使用电子设计自动化中心PSPice,Multisim等应用软件进行仿真,这样,即可检验电路设计及元件选择的合理性,而且可避免在实际测试设备中使用大量元器件,以提高设计效率,从而减少设计周期。 调试调试分为单元电路调试及整机调试,在调试中应首先对各功能模块中设计的单元单元进行调试,然后进行整机测试。 2.电路设计与器件设计1)信号调理模块 电路设计 信号调理模块的任务是将非电量转换成电量,然后加以放大,将非电量转换成电量的传感器用热敏电阻。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利用这

4、一特性,将非电量(温度)转换成电量(热敏电阻上的压降变化),因此,信号调理模块可以用三极管组成的放大电路,还可以用由运算状态组成的放大电路。这里选用由运算状态组成的放大电路最为方便。电路如图3-2所示。由图3-2,由运放组成的放大器为同相比例运算放大电路,其电压增益 ,即 这样,其中热敏电阻上的电压。电路的设计思想是这样的:设热敏电阻在环境温度为时阻值为则=,这样 当选用负温度系数电阻时(关于这点,以后再详细介绍),环境温度越高,则热敏电阻的阻值愈小,设环境温度为时,其阻值为,则此时 ) 这样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热敏电阻变化,就通过运算放大器转换成了电信号。采用同相比例运算电路的理由如下:由于同

5、相比例放大电路具有深度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它的输出电压较稳定,其输出电阻很小,故对后级电路而言,相当于一个电压源,因此带负载能力强。串联型的负反馈其输出电阻增大,这样就减少了对前级电路取用的电流。故对前级电路的测量精度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器件设计a.运放的选择 器件设计要从整个系统的角度来考虑: 是采用双电阻供电的运放还是采用电源供电的运放? 是采用精度型运放还是采用普通型运放(从价格来考虑)?普通型运放常有的有,其供电电源为 5V18V,且可以用正电源以+5V+18V供电;精度型运放常有的有OP07,其电源供电范围为5V18V通常为12V,且不能单电源供电。综合以上情况,选用运放且采用+5V

6、单电源供电。图3-2所示电路中的电阻及的阻值要结合热敏电阻的具体参数来确定。将热敏电阻的阻值转换成电压的电路可采用分压电路,如图3-3所示。这里分压电压值应在13V,(为什么要这样选择,请同学们自己思考)分压电路的直流电源采用+5V电源。b.热敏电阻的选择热敏电阻从结构上可分为正温度系数电阻和负温度系数电阻,正温度系数电阻(PTC)是当温度增加时,其电阻阻值迅速增大;负温度系数电阻(NTC)是当温度增加时,其电阻阻值呈非线性减小。正温度系数电阻一般应用于电冰箱和压缩机启动电路、彩色电视机消磁电路、电动机过热保护等电路中。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一般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的温度检测、温度控制等。常用的温

7、度检测用NTC热敏电阻有MF53MF57系列,每个系列又有多种型号,同一类型不同型号的NTC;其标称电阻阻值也不相同。常用测温及温度控制用NTC热敏电阻有MF51系列、MF54系列、MF55系列等,因此,信号调理部分电阻的选择是在选定热敏电阻后来进行的。c.电路外围电路所用元件参数计算电路的设计以选定的热敏电阻系数入手,然后计算出所需要的电压增益,以58系列热敏电阻为例说明计算方法。经查,在时,电阻值为的热敏电阻分段如表3-1:单位:29.394 5 23.31910 18.659 1515.052 2012.229 2510.000 308.225 356.802 405.654 454.7

8、21 503.958 553.330从上表知,在常温()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为10。由设计要求,当环境温度为下降至20,系统要加热;当温度上升为50时,停止加热,故查表3-1得:20,对应阻值为12.22950,对应阻值为3.958即当时,当时,分压电路所用电源选为+5。,这样然后再计算所需要的电压增益设所要求的电压增益则,取,这样,当时,此时当时,,此时(Note:为什么取,能否取?)这样得到的电路如图3-所示。2)水温检测模块水温检测模块的任务是将20和50的相对电压值检测出来,并将这二个电压值提供给加热/停止模块及加热、停止状态显示模块,因此,这部分由电压比较器组成,利用运放的非线性特性来

9、完成,由于对应20和50有两个电压值,故应使用二个电压比较器及信号锁存器来完成。a.对应于20时的检测电路由于采用负温度系数电阻,温度越低,电阻值越大,故采用反相电压比较器,电路如图3-。由信号调理电路输出的电压作用于运放的同相输入端,取,阀值电压代入数据,计算得考虑到电阻的允许误差,用电位器代替,取,这样得到图3-所示电路。b.对应于50时的检测电路由于温度越高,的阻值越小,信号调理输出的电压越低。这样,采用反相电压比较器,即作用于的反相输入端3)加热/停止加热控制模块(温度控制)对于水温加热/停止控制模块,按理应该对放置在水中的电热丝加热,但在实验中,我们不可能做一个水箱,然后在水箱中安置

10、电热丝。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加热3电阻的方式产生一定温度,然后将热敏电阻靠近3电阻,通过间接加热方式来实现温度的加热/停止。按上述思路,如何做到使3W电阻通电产生热量呢?同学们可能首先考虑到的是用放大电路,使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那么是否可以直接用水温检测电路输出的信号直接控制放大电路呢?换句话说,能否使放大电路一直处于导通状态,即三极管处于持续导通状态,还是处于间歇导通状态,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自己去思考。加热/停止加热控制模块电路设计按如下思路进行:通过振荡器,产生持续的占空比一定的脉冲信号来控制三极管的导通,此时,三极管处于开关状态(即三极管只有导通和截止二种状态),而且振荡器要处于可控状态,即

11、温度检测控制信号高电平到来时,振荡器工作,产生持续的方波脉冲,使三极管处于间歇工作方式,当三极管导通时,有电流流过3电阻,从而电阻上产生热量,以使热敏电阻感受到;当温度检测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振荡器不产生振荡信号,三极管截止,从而没有电流流过3电阻,即加热/停止加热模块处于不工作状态。振荡器采用NE555构成占空比可调(占空比从2080)的多谐振荡器,电路如图3-所示。其振荡频率660KHz,多谐振荡器输出端连接一开关电路,以控制三极管的导通和截止。 4)控制状态显示模块控制状态显示模块实际上是通过一个开关电路使加热/停止加热的两种状态通过发光二极管显出来,5)温度显示模块 温度显示模块的任务

12、是将环境温度(2050)在数码管上显示出来,其方法时将热敏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值转换成相应的电压值,然后通过三位半LED专用A/D转换显示芯卡ICL7107及共阳极数码管组成的译码显示电路将环境温度显示出来(显示温度范围:2050)四、设计心得水温控制系统设计运用到我们所学的传感与检测这门课程的综合性电路设计,其中要把温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在把电信号放大,该信号在用于反馈和显示,来实现一个水温自动控制系统,当水温小于或等于20时,系统自动加热;当水温高于或等于50停止加热,并用数码管显示其温度情况,水温测量用热敏电阻,加热及停止用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显示。要达到很准确的温度控制,对所选的元器件要有精密的计算才能选用,这也是本次设计遇到的最大的难点。通过本次实验设计,让我对所学过的知识有跟好的回顾,同时也让我明白了许多以前不懂得问题,受益匪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