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硕士考研全面解析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392428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硕士考研全面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药学硕士考研全面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药学硕士考研全面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药学硕士考研全面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药学硕士考研全面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学硕士考研全面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硕士考研全面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学硕士考研全面解析近年来,国家加大对专业硕士招生的扶持力度,加强培养专业型人才,专业硕士因其侧重专 业技能与实践等特点,正在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2015考研报考总人数为164.9万, 其中报考专业学位人数为72.6 万,比去年增加5万人,占报名总人数的44%,相比2014考 研增加了4个百分点。那么,在目前已经设置的39种专业硕士中,我们对它们了解多少呢?同学们在报考专硕前对 这些学科的专业院校排名及考试要求了解多少呢?在此,凯程老师整理了中药学硕士专业考 研信息,供备战考研的同学们参考!专业介绍: 一、为适应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中药学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中药学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

2、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中药学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置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二、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英文缩写为MCMM。院校排名:中药学专业大学排名第一名 中药学专业大学排名第二名 中药学专业大学排名第三名 中药学专业大学排名第四名 中药学专业大学排名第五名 中药学专业大学排名第六名 中药学专业大学排名第七名 中药学专业大学排名第八名 中药学专业大学排名第九名 中药学专业大学排名第十名XX中医药大学,得分84. XX中医药大学,得分80. 中医药大学,得分79. 中国药科大学,得分78.XX中医药大学,得分77.XX中医药大

3、学,得分76.XX大学,得分68.XX农业大学,得分67.XX中医学院,得分66.XX中医学院,得分61.报考条件:1中华人民XX国公民。2.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3. 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2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 年龄不限。4.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5. 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可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6. 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

4、2 年或2 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 1 2年 9 月 1 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 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4) 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 考;(5) 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 可报考。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学位论文/授予:学位论文须与中药产业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体现学生运用中药学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 法分析、解决中药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类型可以是质量较高的现场调查分析

5、报告、针对 主要技术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研究设计解决方案,或者其它相关研究论文。学位论文答辩形 式可多种多样,答辩成员中须有药学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课程考试合格、完成专业技能考核并通过专业学位论文答辩者,授予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 积极推进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与中药学类职业资格考试的有效衔接。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由经国家批准的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授予。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人才培养目标: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热爱中医药事业,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系统 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结合实际工作发

6、现问 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胜任中药生产、质量评价与控制、新药研发、注册申请 流通管理、合理使用、临床及社会服务等工作高层次、应用型的中药学专门人才。就业方向:1、从政:政府机关部门,如到各级药监局,中医药管理局作公务员;2、学术:教科研单位,如到中医药类大中专院校作教师、科研院所作实验研究人员;3、基层:医院、药店、药厂,到各级医院药房、制剂室作药剂师、各医药企业内部或其下 属药店作管理人员、各药厂作技术员等;4、经商:医药公司作销售代表。考试大纲及命题要求:一、考查目标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 解决有关实际问题。1. 中药化

7、学第一章 绪论 掌握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及其重要作用。第二章中药化学的一般研究方法 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常用提取与分离方法。第三章 糖和苷类化合物掌握糖和苷类的结构特征; 掌握糖和苷类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熟悉糖和苷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第四章 醌类化合物掌握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掌握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掌握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熟悉醌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熟悉中药大黄蒽醌类成分的提取与分离。第五章 苯丙素类化合物 掌握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掌握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掌握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熟悉秦皮香豆素类成分的提取

8、与分离; 熟悉简单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熟悉木脂素类化合物结构特征与理化性质; 熟悉苯丙素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第六章 黄酮类化合物 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概念; 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熟悉黄酮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熟悉黄芩、葛根、槐米黄酮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第七章 萜类化合物 掌握萜和挥发油的概念; 掌握挥发油的化学组成; 掌握挥发油的理化性质; 掌握挥发油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熟悉萜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第八章 三萜类化合物 掌握三萜及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结构特

9、征; 掌握三萜及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掌握三萜及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熟悉三萜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熟悉人参、甘草三萜皂苷类成分的结构和提取分离方法。第九章 甾体类化合物 掌握强心苷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掌握强心苷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掌握强心苷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掌握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掌握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掌握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熟悉甾体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熟悉毛花洋地黄、蟾酥、牛黄所含甾体类成分的提取分离。第十章 生物碱 掌握生物碱的含义; 掌握生物碱的理化性质;掌握生物碱的提取与分

10、离方法; 熟悉生物碱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中药; 熟悉麻黄、黄连、洋金花、延胡索、乌头、苦参、防己、马钱子、紫杉所含主要生物碱的提 取分离。第十一章 鞣质掌握鞣质的含义; 掌握鞣质的结构特征; 掌握鞣质的理化性质; 掌握鞣质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熟悉鞣质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第十二章 其他成分 熟悉脂肪酸类成分的结构特征; 熟悉脂肪酸类成分的理化性质; 熟悉氨基酸、蛋白质、酶的重要性质; 熟悉氨基酸、蛋白质、酶的提取与分离;第十三章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了解研究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意义、研究进展; 了解研究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思路与方法。2. 中药药剂学 第一

11、章 绪论 掌握中药制剂学的含义、基本概念、常用术语; 掌握中药制剂学的性质、任务和剂型选择原则; 了解国家相关药品法规;中药制剂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 第二章 中药调剂不作要求。第三章 制药卫生 掌握制剂卫生的基本概念和要求; 掌握各种灭菌方法和无菌操作; 掌握常用防腐剂性质及应用; 了解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第四章 粉碎、筛析 掌握粉碎的目的、方法和筛析的目的、方法; 掌握药物的特殊粉碎方法,药筛的种类与规格; 掌握微粉学的基本知识与概念及微粉学在中药制剂的应用; 了解常用粉碎与筛析机械的应用与保养情况。第五章 散剂 掌握散剂的基本概念、制备方法; 掌握散剂的混合方法、特殊散剂的制备方法; 了

12、解散剂的质量检查。第六章 中药的浸提、分离、纯化 掌握常用浸提的方法与设备、固体与液体的分离方法与设备; 掌握浸提原理与影响浸提的因素及常用的精制方法。第七章 中药提取液的浓缩与干燥 掌握常用浓缩方法与设备、干燥方法与设备; 掌握影响浓缩效率的因素、各种物料适合的干燥方法和影响干燥效率的因素。 第八章 浸出制剂 掌握浸出制剂的基本概念、特点与种类,各种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关键工艺; 掌握各种浸出制剂所使用的药用辅料;熟悉汤剂中特殊中药的处理;了解浸出制剂质量控制。第九章 液体药剂掌握液体药剂的基本概念、含义、特点和分类,表面活性剂的组成、特点、种类、性质与选 用;掌握各种液体药剂的特点、制法和

13、影响稳定性因素; 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与亲水亲油平衡值的计算; 掌握增溶、助溶、乳化原理与方法;熟悉干胶法制备乳剂和乳剂的稳定性。第十章 注射剂 掌握注射剂的含义、特点、分类和基本质量要求, 掌握离子交换法制备纯水、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注射用水及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 掌握不同给药部位的注射剂的要求;掌握热原的含义与组成,热原的基本性质,注射剂污染热原的途径及除去热原的方法;掌握 注射剂附加剂的种类、性质和应用,调节注射剂的渗透压的计算方法;熟悉输液剂及血浆代用液的种类和制备方法,粉针剂、混悬型注射剂、乳浊液型注射剂、眼 用制剂的制备方法,眼用溶液的种类、附加剂的性质及应用;了解注射剂热原检

14、查的方法;注射用油的精制方法及其他注射用溶剂;反渗透法制备注射用水 的原理及方法;中药注射剂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十一章 外用膏剂 掌握外用膏剂的特点、分类,软膏剂的各种基质性质特点与软膏制法;黑膏药的基质选择与 原料处理,黑膏药的制备方法,橡胶膏剂的组成、基质及制法;掌握外用膏剂透皮吸收机制与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素; 掌握软膏剂的质量评价与注意事项;了解白膏药、凝胶膏剂、糊剂、涂膜剂、贴膏剂的特点、基质与制法。 第十二章 栓剂掌握栓剂的特点、分类、药物吸收途径与影响吸收的因素; 掌握栓剂的性质与特点,制法与置换价的计算;了解栓剂的质量评价、包装与贮藏。第十三章 丸剂 掌握水丸的赋形剂特点与制法;蜜丸

15、的特点与制法,蜂蜜的选择与炼制;滴丸的特点、原理、 基质选择与制备;掌握浓缩丸、糊丸、蜡丸的特点与制法; 了解丸剂的特点、分类与质量标准。第十四章 胶剂 掌握胶剂原辅料的选择、特点、质量要求及制法;熟悉阿胶的制备方法与设备; 了解胶剂的质量要求。第十五章 胶囊剂 掌握硬胶囊剂、软胶囊剂的含义、分类和特点; 掌握硬胶囊剂、软胶囊剂的制法,硬胶囊药物填充和软胶囊内容物的要求。第十六章 颗粒剂 掌握颗粒剂的基本概念、特点与类型;掌握颗粒剂制备方法与设备; 熟悉有关辅料性质与应用;了解颗粒剂质量要求。第十七章 片剂 掌握片剂的含义、特点、分类及片剂质量检查方法;掌握片剂辅料种类、特点与应用; 掌握湿法制粒压片法及压片时可能发生的问题与解决的办法; 掌握片剂包衣目的、种类与方法;熟悉干法制粒压片法、全粉末直接压片法。第十八章 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 掌握气雾剂、喷雾剂的含义、类型和特点; 熟悉气雾剂的作用特点和吸收机理;了解粉雾剂含义、分类。第十九章 其他制剂掌握膜剂的特点、类型和制法; 了解其他制剂含义、特点。 第二十章 药物制剂新剂型与新技术 掌握环糊精的结构与性质;熟悉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环糊精包合物的质量评价及其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 熟悉固体分散的含义与特点,固体分散体的常用载体和制备方法;熟悉脂质体的理化性质、特点、制备材料和制备方法及质量评价方法;不同种类的缓释、控 释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