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施工组织设计》某滑坡的施工地质报告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391225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5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施工组织设计》某滑坡的施工地质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新《施工组织设计》某滑坡的施工地质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新《施工组织设计》某滑坡的施工地质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新《施工组织设计》某滑坡的施工地质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新《施工组织设计》某滑坡的施工地质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施工组织设计》某滑坡的施工地质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施工组织设计》某滑坡的施工地质报告(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 言一、 目的、任务三峡库区XXXXXXXXXXXXXXX滑坡防治工程为省管重点工程,施工地质工作由XXXXXXXXXXXXXXX承担。依照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合同(鄂地灾【2002】022号)规定,施工地质目的及主要任务如下:(一)目的在XXXXXXXXXXXXXXX滑坡防治工程项目施工期间,负责按合同及工程施工进展对各类防治工程进行地质测绘、编录、拍照及摄像等地质工作,分析地质现象,检验前期地质勘查工作,编制分段或分部工程地质条件说明,参与工程验收,编制竣工地质报告,为保障工程质量提供技术服务。(二)任务1、检验前期勘查资料2、编录和收集施工开挖揭露的工程地质资料,进行

2、典型地段照相或录像;编写分段工程地质条件说明。主要工作任务有:a、在削方过程中应不定期对揭露(含支墩基坑)的地质现象进行巡查和记录,必要时测制1500工程地质图。b、挡土墙基坑地质素描,比例尺150。c、抗滑桩工程:编录每条桩(井)四壁地质素描图,比例尺150,并用数码相机进行全断面照相。d、地表排水工程:测制排水沟沟槽地质纵剖面图,比例尺1200;按不同岩性段测制地质横剖面图,比例尺150,横剖面应测至沟两侧坡肩。e、其它:根据桩孔开挖揭露软弱土层情况,采取土样(滑带样),进行物理力学试验。3、分析施工地质现象,进行滑坡区浅表变形调查,预报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必要时提出补充勘查工作意见。4、

3、参加工程验收5、进行施工期地质资料整理,编制提交工程竣工地质报告及原始资料(包括纸质资料和电子文件)。6、承担甲方委托的其他地质工作。二、工程概况XXXXX滑坡防治工程项目主要有:(1)格构锚护坡工程:布设于133172m库水位变幅带内,格构呈正方形布置,边长3m,格构梁各交点设砂浆锚杆,锚杆长4.0m和6.0m。(2)削方反压工程:削方区位于135172m高程,削方厚度最大为4.0m,于100125m高程填压。(3)挡土墙工程:布设在133m高程带,紧邻护坡格构区。(4)抗滑桩工程:布设于170m高程左右,桩截面为2.03.0m、2.43.6m、2.73.6m三种规格,桩长28.3039.1

4、m。(5)排水沟工程:由三条纵向排水沟沟及一条横向截水沟组成,总长477.3m。(6)监测预警工程:主要包括大气降雨、地表水、地下水动态、大地形变、滑坡体深部变形、抗滑工程应力与地应力监测、地面变形宏观监测。三、完成工作量根据鄂地灾防合【2002】022号规定和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中心要求,成立了XXXXX施工地质项目部,2002年12月1日施工地质工作人员正式进驻XXXXX滑坡治理工区,按合同规定开展施工地质工作,对抗滑桩、排水沟、挡土墙基槽随工程进展进行了地质编录、测绘,对工程施工区及外围进行巡查,完成工作量见表1。 完 成 工 作 量 表 表1项 目单 位工 作 量备 注桩(井)编录m/孔

5、1385.75/42比例尺150排水沟工程地质剖面测绘m/条477.3/4含横剖面比例尺1501:200挡土墙基槽工程地质测绘m/条326.2/1比例尺150桩(井)照片张8039含特别照巡查Km20.46巡查照片张187滑带样组12见证样个56阶段性报告份3此外,施工地质项目部还承担了业主委托的其它地质工作,协助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解决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许多技术问题,参加了各项工程的验收工作,为工程顺利施工及时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各类地质资料。三、质量评述施工地质项目部严格按照合同进行施工地质工作,截止2003年12月10日止,施工地质项目部圆满完成了防治工程施工地质工作任务。施工

6、地质工作依据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地质工作要求,参照原地矿部颁发的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原始地质编录规范、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普查勘探规范、水文地质手册、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等有关规程、规范执行。在工作过程中,项目部根据我院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成立了TQC管理小组,制定了详细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了施工地质工作质量。开工前,全体地质人员认真学习了各类规范规程、施工地质工作大纲及实施细则,详细研读了原勘查报告,并进行了岗前培训和实地踏勘调查,统一了认识和工作方法。野外编录及时,观察仔细,三定(定位、定性、定量)准确,资料齐全,照片清晰,描述内容全

7、面、详实,文图表一致。严格实行质量三级检查制度,原始资料的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98%。野外工作一次性通过了由我院总工程师为组长的野外工作验收小组的检查验收。施工地质工作过程中,对重大技术问题及疑难问题,项目部聘请了湖北省有名望的业内专家亲临指导,各类重大技术问题及疑难问题均得到了圆满解决。各类技术报告及中间性工作总结均一次性获监理部门的验收通过,业主、监理、设计及各施工单位均十分满意。项目部提交的各类技术报告一次性验收合格率100%;报告及时交付率100%;报告优良率90%;业主满意率100%。总之,施工地质工作质量达到或超过了由我院制定的质量目标。五、施工地质工作人员简介施工地质工作项

8、目负责聂海涛,报告编写人朱勇,参加人员:韩彬、严军、朱章远、许天良、向祥辉。第一章 治理工程区地质条件第一节 地质环境概况XXXXX为巴东县官渡口镇移民新镇址,地理坐标东径11014,北纬3100,地处长江巫峡与西陵峡之间,属构造侵蚀中低山峡谷地貌单元。区内出露三叠系巴东组(T2b)碳酸盐岩和细碎屑岩互层的易滑地层和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大地构造属扬子地块,处于八硕山弧形褶皱带的东北端,北临大巴山弧形褶皱带,近EW向官渡口向斜构成了区内的基本构造格架,区内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地处地震基本烈度度区内。第二节 治理工程区工程地质条件 XXXXXXXXXXXXXXX滑坡防治工程布设于XXXXX滑坡120

9、175m高程带。一、滑坡特征XXXXX滑坡发育于三叠系中统巴东组地层中,为顺层滑动的岩土混合型的大型古滑坡,由、号两个滑坡体构成(图1)。号滑坡主滑方向220,号滑坡主滑方向210。滑坡边界主要受NE及NW向断层的控制,周界清晰,具有典型滑坡地貌特征;滑体物质为碎裂岩、块裂岩、碎石土及块石土,结构松散,碎裂岩及块裂岩主要分布于滑体的中下部和前缘,碎石土及块石土主要分布于后缘及表层;滑坡主要是沿着软弱面产生滑动,滑带土结构中密密实。滑床为T2b3浅灰灰黄色泥灰岩、浅灰色白云质灰岩及泥质灰岩夹浅黄色灰黄色钙质泥岩,属易滑地层。号滑坡体后缘高程215.60m,前缘高程90m,平面呈长舌形,滑体纵长4

10、10m,后缘宽72m,中部宽166m,前缘宽260m,面积6.31104m2,厚度29.0538.7m,体积219.27104m3。滑体后缘平缓,中部陡,中前部为滑坡缓平台,前缘陡,具典型的滑坡地貌特征。号滑坡后缘呈圆弧形,展布方向为ENES;西侧边界呈直线展布,展布方向223,地形上为一条宽缓的冲沟,沟西为T2b3薄中厚层泥灰岩,以东为滑坡堆积碎块石;东侧边界受F5断层控制,其走向为207,边界上段(高程203214m)西侧为滑坡堆积的碎块石土,东侧为T2b2紫红色泥质粉砂岩,边界下段(高程79203m)东侧为源于T2b3薄中厚层泥灰岩的块石土,西侧为号滑坡源于T2b3浅灰色的白云质灰岩、泥

11、灰岩的块石及构造角砾岩块石;前缘在96m高程附近沿着神农溪河岸呈圆弧形展布,总体展布方向为156。滑坡物质在纵向上分布特征为:后缘为崩滑堆积的碎块石土,中部及前部表层有1.83m厚粉质粘土夹碎石,下部为块石土及块裂岩;横向滑坡物质特征为:轴线以块裂岩为主,西部以块石土为主,东部以块石土及块裂岩为主。号滑坡后缘高程198.88203.09m,前缘高程76m。后缘宽40140m,中部宽280m,前缘宽360m。纵长410m,面积8.27104m2,厚度18.2047.80m,体积308.31104m3。平面形态略呈扇形,剖面形态呈阶梯状,后缘的崩滑堆积物在150203m高程形成阶状斜坡,13015

12、0m为滑坡堆积形成的直线坡,地面平均坡度2530,坡向与滑坡主滑方向一致; 100130m为滑坡堆积平台,前缘76100m为河流侵蚀岸坡。滑坡后缘受F3断层影响呈直线展布,方向155,后缘可见高1015m的陡坡,坡角3555;西侧边界与号滑体东侧边界下段重合;东侧边界沿F3断层展布,方向160,地形上无明显差别,但物质成分差异较大,北东侧为断层角砾岩,南西侧为块石土;前缘在76m高程沿河岸呈圆弧形展布,弧线以北为滑坡堆积块裂岩,以南为T2b3泥质灰岩、泥灰岩及泥岩。滑坡后缘物质为崩滑堆积的块石土,中部物质以块石土、块裂岩为主,前缘以块裂岩为主。块石土、块裂岩间夹多层粉质粘土(或碎石土)软层,呈

13、透镜状分布。二、水文地质特征XXXXX及其邻近地区地下水分为碳酸盐岩溶水、碳酸盐夹碎屑岩裂隙岩溶水、碎屑岩裂隙水及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四类。XXXXX滑坡中部表层为粉质粘土及粘土,有利于大气降水迅速排出滑体;碎石土、块石土以及下部的碎裂岩、块裂岩具有较好的透水性,含少量孔隙水、孔隙裂隙水,呈透镜体状的粉质粘土夹碎石(或角砾、砾砂)由于粉粒和粘粒含量较高,透水性较弱,形成局部的上层滞水。大气降水大部分沿地表及块石土层排泄入江,少部分沿裂隙补给下部的裂隙岩溶水。松散堆积物中的孔隙水多以上层滞水形式存在,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和人类生活排水补给,水位埋深浅,动态变化大,主要向下伏基岩含水层排泄,滑坡区

14、未见地下水露头。第二章 治理工程地质条件 第一节 压脚工程区工程地质条件压脚工程区位于、滑坡体中部堆积平台处,略偏向于号滑体,近东西向展布,高程100125m。台面坡度917,滑坡堆积平台近地表为粉质粘土,厚度57m不等,下部为源于T2b3的块石土。压脚填筑面积约6300m2,平均厚度3m,填筑后地面坡度基本与原台面一致。压脚填土来源于上部削方弃土,由褐色粉质粘土,少量碎、块石组成,粉质粘土稍湿,碎、块石以棱角状为主,碎石粒径220cm,块石块径一般3050cm,大者可达100cm,成份为中强风化泥灰岩、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等。碎、块石分布不均匀,大多为粉质粘土包裹,经分层碾压,整体结构密实。

15、第二节 削方工程区工程地质条件一、削方工程区坡面特征削方工程区位于135175m高程间,面积约2.7104m2。分级马道位于156m高程带,坡面总体呈折线型,马道以上及135140m高程带坡面坡角1520;140156m高程带局部坡角35左右; 156175m高程带坡面坡角自北至南渐陡,坡角1330,局部坡角达38。二、岩土体类型及分布削方工程区揭露岩土体类型有粉质粘土夹碎石、块裂岩、碎石土及块石土,填土等。填土分布于削方前地形低凹的局部地段;粉质粘土(夹碎石)分布在140m高程以下地形平缓地带,厚度大于2m;碎石土分布在156m高程以下,紧邻粉质粘土分布;块石土在削方工程区大面积分布,据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湖北巴东县官渡口镇XXXXX滑坡与塌岸勘查报告其厚度大于19m;块裂岩位于号滑体中部, W01排水沟两侧,呈长条形近东西向分布,高程140160m。三、岩土体特征填土:褐黄、浅灰色,由碎石、少量块石及粉质粘土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