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探究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之道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7388894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探究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之道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案例:探究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之道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案例:探究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之道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案例:探究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之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探究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之道(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究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之道思考问题:1、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2、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协作意识。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能大胆尝试作画。4、如何营造一个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探索。案例描述:林老师教学展示的人物写生课,先从手指玩皮筋变魔术导入,引起孩子的注意力,也使孩子明白上课认真观察非常重要。再让孩子观察林老师与班主任的不同之处。林老师设计这一内容,为本课的人物写生观察与比较服务,同时也缓减了与学生沟通之中的陌生与紧张感。接着老师先画发型与脸的轮廓,让学生给脸形添加眼睛、鼻子、嘴巴.,及时了解学生的绘画水平,并对五官的绘画方法进行及时指导。解决课堂

2、中学生需要引导的环节,也更好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然后选三批男女各两名的模特,让学生分别绘画他们的头像、衣服与裤子,让学生将组合的人物进行写生。最后让学生展示作品,并让学生与作品合影,让学生带着自信与喜悦结束这节课的学习。反思与研究:我们评价一堂课的标准往往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忽视美术教学新课标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其中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大胆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的人格。它是体现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学习氛围中的一种人文关怀,让学生知道自己是被老师被班集体所重视的个体,美术课堂是思维无限活跃漫延的地方,这里没有阴影,没有强迫,这里是树立自信,敞开心扉,表达自我的艺术乐园。一

3、、美术的目的绝非从美术到美术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本身只能是手段条件和过程,绝不是目的。而美术教育的目的,绝非从美术到美术,而是从美术走向其他诸多领域。因此,我们应当树立一种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超绘画性目的”的现代美术教育观念,学校美术教育的具体任务和目标都应以此观念出发,并采取措施加以落实,从根本上树立起美术教育应有的地位。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指引作用这里涉及一个课堂主体的问题,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所充当的课堂角色,应从以往的传授技能里走出来,课上应该更多的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开拓他们的思维和想象空间。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导:“我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

4、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深睡的人?”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与冲动。讲课过程中,我尊重他们的个性,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力,他们都能创造出风格各异的画面,令人耳目一新,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从我个人观点来讲,教师应该多放手,多激发学生的潜能,给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空间,让学生成为教师指导下新课堂的主体。林老师让学生给脸形添加眼睛、鼻子、嘴巴。从而更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绘画水平,及时向学生示范并讲解:画眼睛时要画出上下眼睑与眼珠子,画正面的鼻子有两个鼻孔,而侧面的鼻子可只画一个鼻孔,画嘴巴时要画出上唇与下唇的线条。林老师边示范画五官边与学生沟

5、通,对学生绘画五官的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引作用,也更好促进学生绘画能力的自身发展。三、学习氛围的营造,让孩子敢于尝试创作 童年阶段具有可塑性很强的特点。教育者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以各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孩子学习美术的兴趣。同时在课堂中极力避免不利的因素,纠正不利于兴趣培养的言行。把握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规范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林老师先让两个男女学生当模特,画出他们的发型、脸形、五官的特征。刚开始学生不敢下笔绘画,林老师给予适当鼓励后,一个个生动、童趣的人物写生头像跃然纸上。学生有了这份自信,再让另外男女

6、两个学生当模特,接着头像继续绘画组合人物的衣服,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衣服上的衣领、袖子是怎样的,他们的衣服是直直贴在身上吗?从而使学生明白画衣服时要有褶皱特征。然后让第三批男女两个学生当模特,绘画人物写生的裤子或者裙子。林老师设计让学生对组合人物进行写生,解决了画一个人物时学生怕自己画不像的疑虑,人物的组合为学生的自由想象与人物写生提供了更好的探究空间,让学生能大胆地尝试人物写生创作,让孩子稚嫩的小手尽情表达他们的所见,所思,所画。四、保持学生高昂的艺术情绪,培养学生自信心 当学生画好组合人物写生时,作品呈现学生大胆创作能力、想象能力与写实能力。学生也为自己的人物写生作品感到惊叹。在场听课的老师

7、也为学生的作品投来赞赏的目光。林老师让学生展示人物写生创作,让自己的绘画成果与他人分享。在与同学的交流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林老师再让学生与作品的合影,从而使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更有信心,学生能自信的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在这堂课中得到充分体现,他们带着自信与喜悦结束这节生动的美术课。这节课也使我明白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中塑造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信心。这节课给在场的听课老师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师不要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找到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童的材料,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学形式的呆板单调,更是影响其学习兴趣的直接原因。对小学生而言,如果美术课上可以唱歌、跳舞、做游戏、画画,甚至听许多好听的故事,那是最开心的事了。所以教学的侧重点不要落在学生能否画出一张好画,而应借助课题来编排教学内容,同时赋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教师应采用奇异的教学艺术,以多变的导入,张驰有度的过程,激发他们对学习任务的兴趣,使学生安全自主地投入到课程活动中,让学生在课堂上既感到愉悦,又受审美教育。相信这带给学生的不仅是一时的欢乐,更有可能会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