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地理考点13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2练习新人教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388859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地理考点13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2练习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高中地理考点13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2练习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2年高中地理考点13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2练习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2年高中地理考点13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2练习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地理考点13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2练习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地理考点13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2练习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中地理考点13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2练习新人教版(xx四川文综T5、68分)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反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下图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读图回答1题。1.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目前在下列四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是()A.地B.地C.地D.地【解析】选B。结合图例可以看出、地风功率密度等级小,风力资源不丰富;地风功率密度等级高,风力资源丰富,而且距能源消费市场(沿海地区)近;地虽风功率密度等级高,风力资源丰富,但离能源消费市场(沿海地区)远。2.(xx北京文综T3636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

2、,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1)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12分)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2)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8分)(3)指出河源地区旅游开发和景区建设给河流带来的环境问题,列举一项应对措施。(8分)依据xx政府工作报告精神,京津冀地区逐步淘汰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4)简述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及对改善大气质量的作用。(8分)【解析】本题以海河流域图文资料为背景,考查流域开发中的区域整治措施。第(1)题,海河流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

3、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年际变化大,加之流域内的地貌、水文、水系条件导致旱涝灾害多发。流域西、北部为上游汇水区,修建水库可以削峰补枯,调节径流量变化。东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挖掘入海新河可以加快排洪速度,降低洪水危害。第(2)题,注意从农业生产的角度回答措施。第(3)题,旅游开发和景区建设会导致水体污染和水量减少,因此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合理规划。第(4)题,京津冀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高能耗企业的淘汰,为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劳动力,因此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多样化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减少了京津冀地区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从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答案:(1)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

4、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2)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作物类型、进行品种改良);应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3)问题:河水污染(水质下降);径流量减少(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增加。应对措施:例如,合理规划,加强监测,立法管理,控制旅游人数,保护植被,植树种草等。(4)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减少污染源,

5、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误区警示】解答此题,易出现的失误:(1)忽视了修建水库对海河流域干旱灾害的防治,仅仅考虑到洪涝的治理。(2)不注意审题,导致回答的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措施超出了农业生产的范畴。(3)列举的环境问题与后面的措施不对应。(4)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不全面,仅仅局限于工业结构的升级。3.(xx新课标全国卷T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8分)(2

6、)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6分)(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8分)【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水分是沼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与当地的降水、排水、蒸发、下渗等有关。(2)叶尼塞河与鄂毕河所处的纬度位置差别不大,但流经地区地形差别明显。(3)注意材料中制约鱼类资源数量的因素。【解析】第(1)题,注意到西西伯利亚平原的纬度位置和资料中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以及由于河水泛滥带来较多的水分,即可分析出其沼泽广布的原因。第(2)题,由图中叶尼塞河及其支流流经地区的

7、等高线可判断地势变化较大,河流侵蚀作用强烈;鄂毕河流经的地区主要为平原,河流的沉积作用明显,含沙量较小。第(3)题,鄂毕河流经地区地形平坦,且经过大面积的沼泽,使水体中营养物质减少;且鄂毕河纬度较高,河口更是位于70N以北的北冰洋南岸,而北冰洋因纬度高而营养物质缺乏。答案:(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2)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3)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误区警示】解答此题易出现的失误:(1)对“沼泽的形成过程”这一基本的地理现象不理解,不能考虑全面而遗漏“河水泛滥”这一要点。(2)易忽视“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只回答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3)审题时对“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等关键词把握不够,导致不能正确回答出营养物质少的原因,使要点不完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