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营养支持总结2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7387702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肠外营养支持总结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肠外营养支持总结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肠外营养支持总结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肠外营养支持总结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肠外营养支持总结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肠外营养支持总结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肠外营养支持总结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肠外营养支持总结 护理 1常见护理诊断 ()潜在并发症。气胸、血管或胸导管损伤、空气栓塞、导管移位、感染、糖或脂肪代谢紊乱、血栓性浅静脉炎。 (2)不舒适。 (3)有体液失衡的危险。 2.护理措施 ()观察和预防并发症 静脉穿刺置管时的并发症 1)气胸。当病人于静脉穿刺时或置管后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同侧呼吸音减弱时,应疑及气胸的发生;应立即通知医师并协助处理。包括作胸部x线检查,视气胸的严重程度予以观察、胸腔抽气减压或胸腔闭式引流及护理。对依靠机械通气的病人,须加强观察,因此类病人即使胸膜损伤很小,也可能引起张力性气胸。 2)血管损伤。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易损伤血管,表现为局部出血或血肿形

2、成等,应立即退针并压迫局部。 3)胸导管损伤:多发生于左侧锁骨下静脉穿刺时。穿刺时若见清亮的淋巴液渗出,应立即退针或拔除导管;偶可发生乳糜瘘,多数病人可自愈,少数需作引流或手术处理。4)空气栓塞:可发生于静脉穿刺置管过程中或因导管塞脱落或连接处脱离所致。大量空气进入可立即致死。故锁骨下静脉穿刺时,应置病人于平卧位、屏气;置管成功后及时连接输液管道;牢固连接;输液结束应旋紧导管塞。一旦疑及空气进入,立即置病人于左侧卧位,以防空气栓塞。 静脉置管后输液期间的并发症 1)导管移位。锁骨下或其他深静脉穿刺置管后可因导管固定不妥而移位。临床表现为输液不畅或病人感觉颈、胸部酸胀不适,x线透视可明确导管位置

3、。导管移位所致液体渗漏可使局部组织肿胀;若位于颈部,可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并发感染等。因此,静脉穿刺置管成功后必须妥善固定导管。一旦发生导管移位,应立即停止输液、拔管和作局部处理。 )感染。长期深静脉置管和禁食、t,易引起导管性和肠源性感染,须加强观察和预防。 a.导管护理。每天清洁、消毒静脉穿刺部位、更换敷料,加强局部护理。若用3透明胶布贴封导管穿刺处者,胶布表面应标明更换日期并按时予以更换。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痛、热等感染征象。若病人发生不明原因的发热、寒战、反应淡漠或烦躁不安,应疑为导管性感染。一旦发生上述现象,应及时通知医师,协助拔除导管并作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避免经

4、导管抽血或输血;输液结束时,可用肝素稀释液封管,以防导管内血栓形成和保持导管通畅。 b营养液的配置和管理。营养液应在层流环境、按无菌操作技术配置;保证配置的营养液在24小时内输完;tna液输注系统和输注过程应保持连续性,期间不宜中断,以防污染;避免因营养液长时间暴露于阳光和高温下而导致变质。 .尽早经口饮食或肠内营养:tp病人可因长期禁食,胃肠道黏膜缺乏食物刺激和代谢的能量而致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受损、通透性增加,导致肠内细菌和内毒素易位,并发肠源性的全身性感染。故当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或允许进食的情况下,鼓励病人经口饮食。3)代谢紊乱: a.糖代谢紊乱:当单位时问内输入的葡萄糖量超过人体代谢能力

5、和胰岛素相对不足时,病人可出现高血糖,甚至非酮性高渗性高血糖性昏迷;但亦可因突然停输高渗葡萄糖溶液而出现反应性低血糖。前者主要表现为血糖异常升高,严重者可出现渗透性利尿、脱水、电解质紊乱、神志改变,甚至昏迷。对此,护士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停输葡萄糖溶液或含有大量糖的营养液;输入低渗或等渗氯化钠溶液,内加胰岛素,使血糖逐渐下降;但应注意避免因血浆渗透压下降过快所致的急性脑水肿。后者则主要表现为脉搏加速、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和低血糖性休克;应立即协助医师积极处理,推注或输注葡萄糖溶液。故肠外营养支持时,应加强临床观察和输液护理,葡萄糖的输入速度应小于mg(kmin),当发现病人出现糖代谢紊乱征

6、象时,先抽血送检血糖值再根据结果予以相应处理。 .脂肪代谢紊乱。脂肪乳剂输入速度过快或总量过多并超过人体代谢能力时,病人可发生高脂血症或脂肪超载综合征;后者表现为发热、急性消化道溃疡、血小板减少、溶血、肝脾肿大、骨骼肌肉疼痛等。一旦发现类似症状,应立即停输脂肪乳剂。对长期应用脂肪乳剂的病人,应定期作脂肪廓清试验以了解病人对脂肪的代谢、利用能力。通常,0%的脂肪乳剂25ml约需输注45小时。 4)血栓性浅静脉炎:多发生于经外周静脉输注营养液时。主要因:输液的静脉管径细小,高渗营养液不能得到有效稀释,血管内皮受到化学性损伤;置有导管的静脉跨越关节时导管与静脉壁的碰触致静脉受到机械性损伤。可见输注部

7、位的静脉呈条索状变硬、红肿、触痛,少有发热现象。一般经局部湿热敷、更换输液部位或外涂可经皮吸收的具抗凝、消炎作用的软膏后可逐步消退。 (2)促进病人舒适感肠外营养液输注速度过快并超过机体代谢营养物质的速度时,病人可因发热和呕心等而不耐受,但若慢速输注时,病人又可因长时间卧床而感不适。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其舒适感。 体位。在妥善固定静脉穿刺针或深静脉导管的前提下,协助病人选择舒适体位。 控制输液速度。根据提供的葡萄糖、脂肪和氨基酸量,合理控制输液速度,以免快速输注时导致病人因脸部潮红、出汗、高热和心率加快等而感觉不舒适。 高热病人的护理。营养液输注过程中出现的发热,多因输液过快引起;在输液结束牧小

8、时、不经特殊处理可自行消退。对部分高热病人可根据医嘱予以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热 注意ta液的输注温度和保存时间 1)ta液配制后若暂时不输注,应以4保存于冰箱内;但为避免输注液体过冷而致病人不舒适,须在输注前.51小时取出、置室温下复温后再输。 )由于tna液中所含成分达几十种,在常温下、长时间搁置后可使其内某些成分降解、失稳定或产生颗粒沉淀,输入体内后可致病人不舒适。因此,t液应在配置后小时内输完。 ()合理输液,维持病人体液平衡 合理安排输液种类和顺序: 为适应人体代谢能力和使所输入的营养物质被充分利用,应慢速输注。但对已有缺水者,为避免慢速输注营养液导致的体液不足,应先补充部分平衡盐溶液后再

9、输注ta液;已有电解质紊乱者,先予以纠正,再输注tna液。 加强观察和记录。观察病人有无发生水肿或皮肤弹性消失,尿量是否过多或过少,并予以记录。根据病人的出入水量,合理补液和控制输液速度。 3.健康教育 (1)长期摄入不足或因慢性消耗性疾病致营养不良的病人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以防严重营养不良和免疫防御能力下降。 (2)病人出院时,若营养不良尚未完全纠正,应继续增加饮食摄入,并定期到医院复诊。内容总结()肠外营养支持总结 护理 1.常见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2)偶可发生乳糜瘘,多数病人可自愈,少数需作引流或手术处理(3)若位于颈部,可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并发感染等(4)输入低渗或等渗氯化钠溶液,内加胰岛素,使血糖逐渐下降()已有电解质紊乱者,先予以纠正,再输注tna液()(2)病人出院时,若营养不良尚未完全纠正,应继续增加饮食摄入,并定期到医院复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