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层讲义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387009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分层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社会分层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社会分层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社会分层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社会分层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分层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分层讲义(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社会分层讲义 主要内容:一、 概念鉴定(社会分层、阶级、阶层)二、 社会分层的原因三、 社会分层的标准(理论:马克思阶级理论、韦伯三位一体分层理论、帕累托精英循环论、帕森斯职业分层理论)四、 我国社会分层 一、概念鉴定1.社会分层 “社会分层”在20世纪20年代末到30由索罗金、金斯伯格、盖格等开始使用。1946年德国社会学学会提出并采纳了“社会分层”一词。此外,1952年国际社会学协会把“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定为共同的研究课题。 以前社会结构都是用阶级、身分、地位等概念来表示。社会分年代层概念并不否定上述概念,它是一个包括这些概念在内的更加深一层的概念。索罗金曾给分层研究做出开拓性的指导,

2、他在社会流动论一书中提出分层研究这个问题,把社会分层解影成是一定的人口间垂直的、层次重叠的阶级的分化。 美国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Parsons)将社会分层下定义为:从社会角度的某些重要方面,把组成一定的社会体系的人类个体及他们之间在待遇上的相对优劣分成等级。 郑杭生在社会学概论新修中,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指的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刘祖云(武汉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说,关于社会分层的定义概括起来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视其为客观过程的界定,即认为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因

3、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和机会不同而呈现出高低有序的等级和层次的现象或过程;另一类是视其为主观方法的界定,即认为社会分层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高低有序的等级或层次的方法。 总体来说,社会学家们对社会分层概念基本达成了共识,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社会成员分成若干等级层次。从论文的分析也可以看到,学者们基本上很少探讨概念鉴定,而具体的具有争议的是社会分层的标准,这个我们之后会具体讲到。 2.阶级和阶层 社会分层的结果是层。学术界和理论上对层的的表述和界定主要是阶层和阶级,总的来说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1.二者可以相互代替使用,使用何者完全取决于个人研究兴趣和研究目的2.阶级包括阶层,阶级

4、是个大概念,阶层是个下属概念,每个阶级下面按照不同的标准再分为若干阶层,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认,为每一阶级内部又分为若干阶层。 区别:1.阶级更多的是在宏观上或性质上反映社会分层 阶层则更多地是在微观上或数量上反映社会分层2. 阶级有时被使用为特指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因此,阶级之间的关系是其根本利益对立的对抗性关系,而阶层一般不被如此特殊使用,因此,阶层之间的关系一般不是对抗性关系。 我国的阶层和阶级:陆学艺在出版了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研究报告之后,就有人问他“你这本书叫阶层研究,你是学马列的,那我问你,阶级还有没有,阶级斗争还有没有,阶级分析还要不要”陆学艺这样回答

5、“阶级有,阶级斗争有,阶级分析还要。”“那你这个阶级分析和阶层分析是不是一回事?”他说“从原理和作用来说,是一回事,都是为了弄清国情,不同在于,以前我们马克思也好,毛泽东也好,列宁、斯大林也好,他们当时搞阶级斗争、阶级分析,用社会学来说,是用冲突论的理论,是研究这个阶级跟那个阶级的冲突关系,他为了革命,要说清楚资本家是怎么剥削工人的,资本家和工人是对立的关系,是冲突的关系。我们为什么这么穷,是资本家剥削走了,所以马克思说你卖给他的是整个劳动力,剩余价值他拿走了,你只得到了基本工资。工人也是这样,特别是在中国这个地方,共产党得说清楚,土地本来是农民劳动创造出来的,地主剥削农民,你得起来跟共产党起

6、来闹革命,推翻国民党。 现在我们共产党是执政党了,我们现在宪法也修改了,既有社会主义劳动者,也有社会主义建设者,我们现在是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各个阶级要团结起来建设社会主义。 ” 基本上也我国现阶段,学者以阶层的概念代替阶级。二、 社会分层的原因 社会分层是对不平等的社会地位的排列,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社会差别?为什么会出现社会不平等?1. 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工(社会整体来看) 社会分化和分工是导致社会不平等的最基本的原因。 分化:是社会系统的各种角色和集合体,由承担多种功能分化为承担单一的专门性功能的过程。 这些角色和集合体相互分离,获得自主地位,但又相互依赖,使系统适应环境的 能力增强。社会

7、分化分为横向分化和纵向分化,横向分化又称为水平分化,导致社会分工;纵向分化又称为垂直分化,导致社会分层。 社会分化使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集团和类型,并扮演着不用的角色。一个社会可以看成是是由各种分化了的角色组成的角色系统,角色反映了各个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社会分化的各种角色以地位的高低为基础,于是形成了不同而且是不平等的社会关系。 分工:社会分化的横向分化,从原始社会末期起,社会发生四次大社会分工以后就使社会形成了不同的社会阶层,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形成了农业阶层和手工业阶层,社会的公共智能与生产劳动的分离形成了专门从事公共管理的官吏阶层,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又形成了一批专门从事哲学、宗教、文化艺

8、术等活动的群体。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深刻的阐述了社会分工的原因、意义、发展趋势及其对社会分层的影响,他们认为:社会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有专业划分的进一步发展的协作形式。社会分工包括劳动分工是社会的进步,社会分工的发展将导致私有制的发展,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导致财富的不平等分配,导致阶级的产生,使社会分裂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即社会分层的出现是因经济发展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分工所致。 2. 个体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和机会不同(社会个体层面来看) 社会资源主要有经济资源、政治资源、文化资源和声望资源等,社会资源很有用但是很稀缺,

9、人们都想获得更多的资源,但又很难得到满足。正是由于人们对这些社会资源的占有、不占有以及占有的多少才使人们分成高低不同的等级,而人们对社会资源的占有程度又与人们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和机会直接相关。 能力(主观层面):包括基本能力和专门能力。基本能力是指与人的自然禀赋及人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等基本素质密切相关,是人们从事各项工作并争取各种资源的基本能力。专门能力是在基本能力的基础上经过专门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后获得的,是获取社会资源的关键。刘祖云1996年通过对武汉市的千户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提出了两个原理:1. 能力的强弱与获取资源可能性的大小成正比。如基本能力和专门能力都强,其获取资源的可能

10、性就大。2. 在资源获取中,专门能力比基本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如基本能力强,专门能力弱,其获取资源的可能性较小。 机会 社会成员分化为不同阶层,不仅因为其获取资源的能力不同,而且因其获取资源的机会不同,在一定意义上讲,社会学更重视对机会的研究,机会不同是社会原因,刘祖云认为,社会差异既与社会整体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又与社会个体的社会地位密切相关,其相关情况和程度具体表现为两个定理:1.社会成员获取资源的机会差异程度的高低与社会整体发展程度的高低成反比。即社会发展程度越高,社会成员获取社会资源机会的差异程度越低,共享程度越高。原因是:一方面,社会发展程度越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越高,社会资源

11、的开发和利用水平就越高,社会资源的稀缺性程度就会降低,社会成员共享社会资源的可能性就会提高。另一方面,社会发展程度越高,就意味着社会的自由度开放程度越大,社会结构的凝固性降低,社会职位等社会资源向所有社会成员开放,社会成员共享社会资源的现实程度也大大提高。2.社会成员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差异程度高低与社会个体社会地位差异程度的高低成正比。即社会成员的社会地位差别越大,他们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就越不同。一方面,社会地位较高的成员一般会拥有更多的获取社会资源的制度性机会,(比如,计划经济时代,只有干部和工人才有可能享受国家或单位提供的退休养老保障的机会)另一方面,地位较高的社会成员更有可能把握实现其获

12、取社会资源的市场性机会。 3. 社会制度 导致社会分层的前两个原因带有某种必然性,规律性和不可避免性,毕竟社会分工和分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随着科技发展,社会结构将进一步分化,社会分工也会越来越细,由次引起的社会差别始终会存在,个体的能力也始终是有差别的。同时社会也需要有差别,有差别才有竞争,才有发展和进步,但是差别也不能太大,否则也会造成社会群体之间严重的对立、对抗和冲突。所以需要社会的公共权利制定出规则,就是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是社会共同体根据特定的目的或价值观建立的用来规范人们的相互关系或管理社会的规则性体系,从人们获取社会资源的角度,社会制度的功能有三种:1. 保护一部分人的权益和特权,

13、是一部分人获得更多的、更重要的社会资源,保持社会的不平等。这种现象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标榜自由平等的资本主义社会都存在,(美国民族歧视政策,黑人在就业、受教育、居住区域、政治权利方面都收到很多歧视和限制)2. 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得到均等的社会资源。主要通过政府和国家控制社会资源,均等分配给每一个社会个体,(如义务教育制度,就是保证穷人和富人都有接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和条件)3. 确立公平合理的获取社会资源的机制和利益均衡的机制。一方面提供平等的市场性机会,是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协调各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使差距不能过大,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三、 社会分层的标准 马克思的阶级

14、阶层理论 在社会分层问题上,马克思主义阶级分层理论揭示了私有制下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对阶级与阶层作出了全面的阐述和深刻的分析。其要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阶级的产生。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是私有制社会的普遍现象。划分阶级的标准。划分阶级的标准是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主要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以及由此决定他们在生产方式中所起的作用与领取社会财富的方式、数量等。阶级的内部关系。阶级内部成员具有共同的经济地位与共同的利益,他们的行为表现一致性程度较高。阶级有一个从自在到自为的发展过程。在阶级斗争中,同一阶级的成员有着共同的阶级意识;同时,阶级内部成员之间越来越紧密地联

15、系起来,采取共同行动以维护自己的利益。阶级与阶层。每一阶级内部又分为若干阶层。各个阶层的利益、价值观和政治倾向有所不同。在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的过程中,不同阶层对革命的态度也不同。私有制社会中各阶级之间的关系。阶级存在是私有制社会中不平等的主要表现形式。在私有制社会中,由于各阶级的地位与利益不同,存在着阶级之间的经济剥削与政治压迫关系,阶级斗争与阶级冲突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构成社会发展的动力。阶级的消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是社会历史上最后的两大对立阶级。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消灭资产阶级,铲除滋生阶级与社会不平等的主要根源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无产阶级本身也将随历史的发展而消亡。生产力的充分发展、私有制的废除、阶级的消亡是根除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前提条件。 韦伯的三位一体理论 西方社会学史上,最早提出社会分层理论的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韦伯提出划分社会层次结构的三重标准,即财富经济标准,威望社会标准,权力政治标准。韦伯认为,财富指社会成员在经济市场中的生活机遇,这就是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