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隐记 [明] 唐寅》阅读及答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386348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菊隐记 [明] 唐寅》阅读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菊隐记 [明] 唐寅》阅读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菊隐记 [明] 唐寅》阅读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菊隐记 [明] 唐寅》阅读及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菊隐记 明 唐寅阅读及答案 菊 隐 记明唐寅君子之处世,不显那么隐,隐显那么异,而其存心济物,那么未有不同者。苟无济物之心,而泛然杂处于隐显之间,其缺乏为世之轻重也必然矣。君子处世而缺乏为世人轻重,是与草木等耳。草木有可以济物者,世犹见重,称为君子,而无济物之心,那么又草木甲不假设也。为君子者,何忍自处于不假设草木之地哉?吾于此,重为君子之羞。草木与人,相去万万,而又不假设之,乙虽显者亦缺乏贵,况隐于山林邱壑之中者耶?吾友朱君大泾,世精疡医,存心济物,而自号曰“菊隐。菊之为物,草木中之最微者,隐又君子没世无称之名。朱君,君子也,存心济物,其功甚大,其名甚着,固非所谓泛然杂处于隐显之中者,而乃以

2、草木之微与君子没世无称之名以自名,其心何耶?盖菊乃寿人之草,南阳甘谷之事验之矣,其生必于荒岭郊野之中,唯隐者得与之近,显贵者或时月一见之而已矣。而医亦寿人之道,必资草木以行其术,然非高蹈之士,不能精而明之也。是朱君因菊以隐者,假设称曰:“吾因菊而显。又曰:“吾足以显夫菊,适以为菊之累,又何隐显之可较云。余又窃自谓曰:“朱君于余,友也。君隐于菊,而余也隐于酒。对菊命酒,世必有知陶渊明、刘伯伦者矣。因绘为图,而并记之。注:南阳甘谷之事:相传南阳甘谷生长的菊花能使人延年益寿。刘伯伦:刘伶,字伯伦,西晋竹林七贤之一,性嗜酒。22文章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虚词是2分A亦故 B所乃 C之那么 D者然23作者认

3、为作为君子最重要的规范是。2分24对“隐又君子没世无称之名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隐又是君子逃避世俗社会的方式。B“隐又是君子不被世人看重的原因。C“隐又是君子一生默默无闻的意思。D“隐又是君子不求功名富贵的品行。25作者强调朱大泾“其功甚大,其名甚着的用意是。3分26唐寅16岁即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秀才,29岁加入应天府乡试,又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在考场舞弊案中蒙冤,被罚永世不得为官。遂绝意功名,以卖画为生。结合唐寅生平,简析本文的写作意图。4分参考答案:22C23存心济物。24C25将朱君的“功、“名甚大与其不求名利的本意形成对照,强调君子重在济世,而不要执着于外表上的显隐。26唐寅才能过人,却遭科场舞弊案连累而终身不得为官,然而这并未让他失去济世之心。因此在本文中他用貌似超脱的文字,阐述了他对避世逃名、独善其身的价值取向的否认,同时也表现了自己有志不能伸,有才不能用的苦闷与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