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门静脉血栓16例临床分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7385402 上传时间:2023-12-0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16例临床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16例临床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16例临床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硬化门静脉血栓16例临床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肝硬化门静脉血栓16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了解门静脉血栓(PVT)形成的临床特点及其转归。方法:对我院 20XX-20XX年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患者1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本组肝硬化(LC)并发PVT形成住院患者共16例,其中男12例,女4例, 年龄3164岁,平均(土)岁。肝硬化病因,大多数是病毒性肝炎后(12例,75%), 有脾切除史9例,住院主要原因:腹痛1例,予溶栓治疗后病情好转;消化道出 血1例;腹水13例,原发性腹膜炎3例。血栓形在后1年内死亡5例,其中3 例死于消化道大出血。结论: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患者的主要表是腹痛、消化道出 血、腹水。 血栓形在后1年内死亡率

2、%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血栓;腹痛;消化道出血门静脉血栓(portalveinthrombosis,PVT)形成是肝硬化门静脉主干及其属支脾静脉,少数也可发生在肠系膜静脉,易引起肝外门静脉高压, 预后较差。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及 CT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PVT的诊断率 不断提高,其对LC病程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我院于20XX-20XX年共收治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患者1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进一步了解PVT形成的临床特点及其转归,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肝硬化(LC)并发门静脉血栓(PVT)形成住院患 者共16例,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3164岁,平均(土)

3、岁。有脾切除史9 例,住院主要原因:腹痛1例,予溶栓治疗后病情好转;消化道出血1例;腹水 13例,原发性腹膜炎3例。血栓形在后1年内死亡5例,其中3例死于消化道 大出血。疾病诊断:门静脉血栓诊断依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或)螺旋 CT检查。患者均具有肝硬化基础疾病,排除肝癌、肝转移癌、其他恶性肿瘤及 其他非肝硬化继发门静脉血栓。肝硬化病因:病毒性肝炎后12例(75%),,酒精性1例(%),原 发性胆汁性2例(%),其他1例(%)。血栓部位: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11例,其中并发脾静脉血栓5 例。肝功能分级:按Child-Pugh分级:A级4例,B级4例,C级8 例。2讨论各种引起血液高凝状态及造成门静

4、脉管壁完整性破坏的因素 均可导致PVT形成,如外伤或手术创伤、感染、邻近部位的肿瘤压迫及浸润、骨 髓增生性疾病(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等。肝硬化也是引起PVT 形成的原因之一,李家增等报道,%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合并有 PVT形成, 而PVT形成患者中,约1/4伴有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并发症之一。在肝硬化门脉高压中,门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其中以肝外门静脉血栓形成最为常见,另外,也可并 发或单独出现脾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血栓。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系肝硬化失代 偿期,门脉血管阻力增加,门静脉血流迟缓、淤积,这是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基础, 此外,尚可见于脾切除、肝移植术

5、后等。本组16例中9例有脾切除史,其中1例PVT发生在脾切除后2周内,因腹痛入院,确诊后经溶栓治疗,病情好转。其 余患者均因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或)螺旋CT检查发现PVT患者无特殊不适, 起病隐匿。在本组患者中,PVT发生在门静脉主干的10例(% )是主要发生血栓 的部位。门静脉高压导致门静脉血流缓慢,血栓形成,而血栓形成后,门静脉压 力又进一步升高,形成恶性循环,致使肝硬化并发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发生更快、 更严重,上消化道出血的机会更多,程度更猛。参考文献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李绍白,饶益平肝硬化.见:梁扩寰,主编肝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家增,贺石林,王鸿利血栓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谈景旺,江艺.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XX 30(1):17论文在线: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