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选修4-电化学基础练习题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384326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化学选修4-电化学基础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二化学选修4-电化学基础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二化学选修4-电化学基础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二化学选修4-电化学基础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二化学选修4-电化学基础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化学选修4-电化学基础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化学选修4-电化学基础练习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化学选修4 电化学基础练习题1某同学为了使反应2HCl + 2Ag2AgCl + H2能进行,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如下图所示,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 2. 若将铁棒与石墨用导线连接后浸入0.01mol/L的食盐溶液中,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铁棒附近产生OH B、铁棒被腐蚀 (甲)(乙)(丙)(丁)C、石墨棒上放出O2 D、石墨棒上放出Cl2.3如下图所示的装置,C、D、E、F、X、Y都是惰性电极。将电源接通后,向(乙)中滴入酚酞溶液,在F极附近显红色。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电源B极是正极B(甲)、(乙)装置的C、D、E、F电极均有单质生成,其物质的量比为1222C欲用(丙)装置给铜镀银,G

2、应该是Ag,电镀液选是AgNO3溶液D装置(丁)中X极附近红褐色变浅,说明氢氧化铁胶粒带负电荷4相同条件下,下列装置中指定电极的电极反应式相同的是( ) A B C D5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在镀件上电镀铜时,可用金属铜作阳极B在用Fe(OH)3胶体溶液做电泳实验时,阴极区红色加深,可知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CCuZn原电池(稀硫酸作电解液)中,铜片上出现气泡D用铂电极电解CuS04溶液,当Cu2浓度降低至原来一半时,停止通电,若加入适量Cu(OH)2能使溶液恢复成原来浓度6下列事实不用电化学理论解释的是A镀锌铁比镀锡铁耐腐蚀B轮船水线以下的船壳上,嵌一定数量的锌块C铝

3、片不用特殊的方法保存D纯锌与稀硫酸反应时,滴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后反应速率加快7原电池的电极名称和电极反应不仅与电极材料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由Fe、Cu、FeCl3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B由Mg、Al、NaOH溶液组成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4OH=AlO+2H2OC由Al、Cu、稀H2SO4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D由Al、Cu、浓硝酸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8在铁制品上一镀一定厚度的锌层,以下方案设计正确的是A锌作阳极,镀件作阴极,溶液中含有锌离子B铂作阴极,镀件作阳极,溶液中含有锌离子

4、C铁作阳极,镀件作阴极,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D锌作阴极,镀件作阳极,溶液中含有锌离子9. 一种新型的乙醇电池(DEFC)是用磺酸类质子溶剂作电解质,在200左右时供电(如下图所示),比甲醇电池效率高出32倍,且安全。电池总反应为C2H5OH+3O2=2CO2+3H2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极为电池的正极B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4H+O2+4e- = 2H2O 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b极沿导线经灯泡再到a极D设每个电子所带电量为q库仑,则1mol乙醇被氧化产生12q6.021023库仑的电量10、500mL K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c(NO3)6.0 mol/L,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

5、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 L气体(标准状况),假定电解后溶液体积仍为500 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混合溶液中c(K)为2 mol/L B、上述电解过程中共转移4 mol电子C、电解得到的Cu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D、电解后溶液中c(H)为2 mol/L11.用惰性电极电解100mL浓度为0.05mol/L的CuSO4溶液,通电一段时间,Cu2+恰好反应完全,若溶液体积仍为100mL,此时溶液的pH为( )A.1 B.2 C.12 D.1312.蓄电池在放电时起原电池的作用,在充电时起电解池的作用。下式是爱迪生蓄电池分别在充电和放电时发生的反应:Fe+NiO2+2H2

6、OFe(OH)2+Ni(OH)2下列有关对爱迪生蓄电池的推断错误的是( )A.放电时,Fe是负极,NiO2是正极B.充电时,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Fe(OH)2+2e-=Fe+2OH-C.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是向正极方向移动D.蓄电池的电极必须浸入碱性电解质溶液中13、2006年,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能够给电子设备提供动力的生物燃料电池。该电池包括两个涂覆着酶的电极,它们处于充满空气和少量氢气的玻璃槽中。由于气体可以混合从而省去了昂贵的燃料隔离膜,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左边为该电池的负极B.该电池可在高温环境下使用C.该电池正极反应为:O2+4e=2O2D.该电池负极

7、反应为:H22e=2H+放电充电14(06年吉林省实验中学第一次检测)镍一镉(NiCd)可充电电池可以发生如下反应:Cd(OH)2+2Ni(OH)2 Cd+2NiO(OH)+2H2O由此可知,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 )ACdBNiO(OH)CCd(OH)2DNi(OH)215向日面时背日面时光电转换器水电解系统氢氧储罐燃料电池系统16、右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的局部示意图,其中燃料电池采用KOH为电解液,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也是可以循环的B燃料电池系统产生的能量实际上来自于水C水电解系统中的阳极反应:4OH4e2H2OO2D燃料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反应:H22e2OH2H

8、2O 17右图中A为电源的,B为浸透饱和食盐水和酚酞试液的滤纸,C为盛有稀硫酸电解槽,e、f为铂电极。接通电路后,发现B上的c点显红色。试回答: (1)电源A上的b为 。 (2)写出B上的电极反应式:c: ; d: 。 (3)e、f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分别为 、 ,其体积比为 。18、氯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多用来制造火柴和烟花等。制取氯酸钾的方法是:无隔膜电解热的氯化钾水溶液,电解的生成物相互反应制得氯酸钾。(1)电解池中电极反应的方程式是阴极: ,阳极: 。(2)写出生成氯酸钾的离子方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19、下图为持续电解饱和CaCl2水溶液的装置(以铂为电极),电解lh时间后

9、,将C02连续通人电解液中,请回答有关问题。(1)电解时F极发生 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E极发生 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2)电解时电解池中产生的现象是: ,电解后持续通入CO2产生的现象是 。 21将铝件与另一种材料作电极,以某种溶液作电解液进行电解,通电后在铝件与电解液的接触面上逐渐形成一层Al(OH)3薄膜,薄膜的某些部分存在着小孔,电流从小孔通过并产生热量使Al(OH)3分解,从而在铝件表面形成一层较厚的氧化膜。某校课外兴趣小组根据上述原理,以铝件和铁棒为电极,一定浓度的NaHCO3溶液为电解液进行实验。(1)铝件表面形成Al(OH)3的电极反应式是:_。(2)电解过程中,必须使电解液

10、pH保持相对稳定(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的原因是_。(3)用NaHCO3溶液作电解液,会减缓阴极区溶液pH的增大,能说明这一原理的离子方程式为_。22、铁及铁的化合物应用广泛,如FeCl3可用作催化剂、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和外伤止血剂等。(1)写出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铜板的离子方程式。(2)若将(1)中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请画出原电池的装置图,标出正、负极,并写出电极反应式。正极反应, 负极反应。(3)腐蚀铜板后的混合溶液中,若2、3和2的浓度均为0.10 mol1,请参照下表给出的数据和药品,简述除去CuCl2溶液中3和2的实验步骤:。氢氧化物开始沉淀时的氢氧化物沉淀完全时的3221.9

11、7.04.73.29.06.7提供的药品:Cl2浓24NaOH溶液CuOCu(4)某科研人员发现劣质不锈钢在酸中腐蚀缓慢,但在某些盐溶液中腐蚀现象明显。请从上表提供的药品中选择两种(水可任选),设计最佳实验,验证劣质不锈钢易被腐蚀。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劣质不锈钢腐蚀的实验现象:。参考答案:1、 C2、B3、BC4、A5、D6、C7、A8、A9、BD10、AB11、A12、C13、D14、A15、D16、B17、(1)负极 (2)2H+2e=H2 2Cle=Cl2 (3)O2 H2 1:218、 2H+2e=H2,2Cl2e= Cl 219、(1) 氧化 , 2Cl- -2e- = Cl2 ;

12、 还原 , 2H+ + 2e- = H2 ;(2) F(阳)极产生黄绿色气体,E(阴)极产生无色气体,溶液变为红色,一段时间后有白色沉淀 , 白色沉淀消失 。20、21、(1)Al3e+3HCO3=Al(OH)3+3CO2(或Al3e=Al3+ Al3+3HCO3=Al(OH)3+3CO2)(2)Al(OH)3、Al2O3具有两性,电解液的酸性或碱性过强,都会使所形成的Al2O3薄膜溶解(3)HCO3+OH=CO32+6H2O22、(1)2Fe3+Cu2Fe2+Cu2+(2)装置图正极反应:32(或23222)负极反应:22(或22)(3)通入足量氯气将2氧化成3;加入调节溶液的至3.24.7;过滤除去Fe(OH)3(4)244244,不锈钢表面有紫红色物质生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