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讯通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的教育作用及对策探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7382896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讯通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的教育作用及对策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校讯通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的教育作用及对策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校讯通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的教育作用及对策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校讯通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的教育作用及对策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校讯通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的教育作用及对策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讯通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的教育作用及对策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讯通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的教育作用及对策探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讯通对城乡结合部学生的教育作用及对策探析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然而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的家庭教育也凸显了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的矛盾与冲突,家庭教育中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以及教师能够采取的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关键词:校讯通 城乡结合部 教育 对策探析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的不同阶段承担不同的责任和义务。初中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是一个较为危险的年龄。家长在孩子人生中这一时期的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对这阶段学生的教育要特别给予关注和重视。本人从教十余年,时常听到一些家长报怨“现在的孩子不好管”。也听到一些老师报怨“现在的学生太难教育了”。无庸

2、置疑,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确实“不太好管和不太好教育”,尤其是在城乡结合部的学生。为什么会出现城乡结合部的学生不好管和不好教呢?这与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现就其原因进行分析:一、家庭教育现状分析(一)家长文化水平 当然,农村家长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城市家长的文化水平比较高。家长文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态度、要求、方式、效果的差异。将家长的学历层次分为没上过学、小学、初中、高中、中专、本科、本科以上,调查样本情况见表。按比例大小排列,排在第一位的是初中,人数占45%;排在第二位的是小学,人数占23%;排在第三的是高中和中专,人数占18%;排在第四的是大专,人数占12%

3、;排在第五的是本科,人数占1.5%;最后,是本科以上人数占0.5%。如果我们把学历在初中及以下定义为低学历,高中、中专和大专为中等学历,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话,被试中,低学历占到了68%,中等学历为30%,拥有高学历的仅占2%。 表11学历层次 频数 百分比(%) 小学 92 23 初中 180 45 高中/中专 72 18 大专 48 12 本科 6 1.5 本科以上 2 0.5(二)家长职业 城乡结合部学生家长的职业主要是以工人和农民为主,所以就直接决定了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决定了家长教育的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家长家庭教育的效果。调查样本职业分布情况见表12。排在第一位的是工人,占样本总数的

4、42.2%;排在第二位的是农民,占样本总数的33.8%;并列第三位的是个体或私营业主和其它职业,各占样本总数的6.6%,在其他选项中大多数是无业、下岗工人或从事低层次的买卖生意等;并列第四位的是售货员、服务员、驾驶员,各占样本总数的7.6%。表12职业 频数 百分比(%) 工人 135 42.2 农民 108 33.8 军人 2 0.6 公务员 8 2.5 个体或私营业主 21 6.6 售货员/服务员/驾驶员 24 7.6 其他 21 6.6 合计 320 100.0(三)经济条件 偏远乡村经济基础差,学生生活简朴,从而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城市学生经济条件相对较好,但是城市里消费水平更高,生

5、活压力大,学生能充分感受竞争的激烈;城乡结合部的经济条件介于前面两者之间,家长既种地又打工,生活环境相对宽松,退可以种地为生,进可以上班挣钱,感到一种得天独厚的优越感。 家庭经济条件见表13。人家庭月总收入来看,按收入从低到高排列,低于1000元的人数为153人,占样本总数的47.8%;10012000元人数为98,占样本总数30.6%;20013000元的人数为35,占样本总数10.9%;30014000元人数为12,占样本总数3.8%;4000以上的人数为13人,占样本总数4.1%表13 经济状况 频数 百分比(%) 1000元以下 153 47.8 10012000元 107 33.4

6、20013000元 35 10.9 30014000元 12 3.8 4000元以上 13 4.1 合计 320 100.0由于城乡结合部的位置特殊性,导致其家庭教育状况更加复杂。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本人多年的观察、调查、研究发现,城乡结合部的家庭教育现状确实存在不少令人堪忧的问题: (一)教育方法出现问题: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发现,当前城乡结合部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顺其自然、不理不问型。这是独生子女现象出现后,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

7、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城乡结合部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正所谓万事不可强求,欲速而不达的道理。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赖放弃。家长偶尔或从不过问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对自己的教育投入非常有限,导致了亲子关系比较冷淡。也有的家长是出于前面我们所谈到的城乡结合部的优越感而采取了顺其自然的态度。具体表现为: 其一、代理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的心。长辈们那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

8、,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 其二、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然而,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实在太大。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可以领导成千上万人的企业家,不能说服家里的一个宝贝而找老师告状、述苦的现象绝非个别。家长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教育无从下手、伤脑筋。 其三、“高枕无忧”的意识让很多城乡结合部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顺其自然,“我不是也没受过多少教育吗,我还不是过得很好”这样的想法使得这里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这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做法。2、“粗暴对

9、待、妄加干涉”型:这种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家长文化水平的影响,家长既想教育好孩子,又不知道正确的方法,当子女犯了错误就恶语相向,甚至拳脚相加。这样的做法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学生内心封闭,恐惧感随时笼罩在他们的心上,对家长持敌对态度,孩子的心理受到极大伤害。(二)教育观念落后:历史的长河已经流到了21世纪,素质教育的春风吹遍了中国大地,城乡结合部有的家长的教育理念还停留在他们那个时代,固守着学而优这则仕的古老观念,具体而言有以下的表现:第一、对孩子限制保护太多,忽视对孩子主动探求新事物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家长大多不习惯把孩子当成一个能动的、有独立意识的个体来看待。这一问题在学龄前的家长

10、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和突出。第二、着重对孩子的智力培养,忽视了孩子性格和情感的培养。第三、不重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使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差,缺乏负责精神。第四、忽视对子女创造力、想象力、自信心的培养。二、教育对策探析面对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种种误区,自然我们应当倡导全社会共同努力,促进健康、文明、科学的家庭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形成。但这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因此,作为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探讨对这些学生的学校教育对策是一项急不可待的任务。经过几年努力和探索,我们认为应当积极构建以学校为主体、教师积极领衔组织的“学校 家庭-社区” 和谐、互动的教育环境,真正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

11、位育人”的工作机制,获得整合效应。(一)发挥期望效应、营造成功氛围教师期望效应的实质就是“爱、期望、信任”效应,它要求教师对学生抱有爱心,理解和信任,达到情知统一,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城乡结合部学校,这里的学生所缺少的正是对他们的“爱、期望、理解和信任”。因此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我们应当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积极正确地运用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效应,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充满成功的学习氛围。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去期望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每个学生都有成为胜利者的潜能;要全面了解学生,对每个学生寄予恰当的期望并随时调整,使期望目标与学生的需要相适应,将期望目标建立在“最近发展区”基础上;要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