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变迁与内在联系刍议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7382793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变迁与内在联系刍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变迁与内在联系刍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变迁与内在联系刍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变迁与内在联系刍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变迁与内在联系刍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变迁与内在联系刍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变迁与内在联系刍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变迁及内在联系刍议摘要:本文分别阐述了中国的城市规划思想变迁和西方的城市规划思想变迁,并通过其变迁过程总结归纳出其的共性,即认为城市规划运用的多重学科思想主要归结为“人本主义”、“生态主义”和“权力主义”三大思潮的冲突与协同,从而得出中西方城市规划的内在联系。关键词: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变迁;内在联系The ment of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Urban Planning TheoriesChanges and ImplicationAbstract:This article on chinas urban planning and urba

2、n planning changes and western thoughts, and through the transition process has its review of the universal attributes of that town planning to use the main subject of much thought to the humanism transformation and ecosystem and power of the principle of three big ideas clash and co-ordination and

3、planning to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city.Keywords:Both Chinese and western;Urban planning theories;Development;Implication1 引言城市规划思想是以认识城市和改造城市为起始和终结,对城市规划的对象、内容、作用及具体方法进行综合认识,并通过城市规划实践引导和指导城市的发展。要认识城市规划的思想,应当从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的形成、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去探讨,发掘其中期根本性作用的动力因素。现在从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角度,评述在现代城市规划发展过程中重要的阶段。通过这些阶段可以追

4、踪到城市规划整体的发展脉络,建立起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的基本框架。2 中国城市规划思想变迁2.1 中国古代规划思想概述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可追溯到夏商周时期。在这一阶段奴隶社会发展历程中。城市作为王权与神权相统一的代表在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同时还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辩证观。规划中的原始生态主义开始萌芽。城市规划也体现了这样一种哲学思想朴素的“天圆地方”人地观,引导规划中的方格网城市形态的形成,而“王城居中”、“中轴对称”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权力至上的以帝王为中心的思想。此时最有代表性的规划思想是周礼考工记中的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5、。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广四修一,五室,三四步,四三尺,九阶,四旁两夹,窗,白盛,门堂三之二,室三之一。殷人重屋,堂修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屋。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宫中度以寻,野度以步,涂度以轨,庙门容大扃七个,闱门容小扃三个,路门不容乘车之五个,应门二彻三个。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唐长安城复原图周礼提倡的礼制思想强

6、烈的影响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及其思想理论,随着历代礼制的不断强化,皇帝尊崇地位升高,祭祀仪式繁复,统治管理机构增加,起在城市规划上必须按主次就位布局;礼制的序列在空间布局上更趋复杂化,这样在客观上必须要有相应的诸如对称、规整、轴线等布局手法才能适应。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种提倡尊卑有序、主次分明的儒家思想,明确的指出了以天子为中心的统治思想,正符合统治阶级加强中央集权统一的意图。显见周礼推崇根据宗法血缘和政治要求,行宗法分区,不仅在等级分区、规模大小的划分方面有着严谨的礼制制度,还用明确的尺度操作方法来加以实施,用宗法与政治相结合的方法强化王权的尊严。实际上,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主轴就是遵循礼制

7、的思想。中国的封建社会基本上是一个稳定的王权主义时代,儒家稳固的文化统治维持着城市规划“天人合一”理念的恒定。城市的各项建设主要为统治者及其权力集团服务,城市格局表现为中轴对称、王城居中都城具有极高的首位度。在此同时传统的城市商贸业随着手工业日渐繁荣城市中的集市开始兴起。从唐长安的“东市”、“西市”至北宋汴梁繁荣的街市的形成与发展都说明了城市规划在潜意识中开始关注绝大多数城市居民的需求,潜在地体现了规划的“人本主义”思想。2.2 中国近现代规划思想概述2.2.1中国近代城市发展近代城市的发展变化,与不同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2.2.1.11840-1912鸦片战争前的城市,由于

8、在封建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经济条件及地理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封建统治的都城()、地区封建统治的中心(省会等)、一般府县、工商业城镇等。其规模虽然不同,形式也各异,但均发展缓慢,变化微小。鸦片战争以后,封建社会经济开始逐渐解体,逐渐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城市史社会经济的产物,这种变化必然使原有城市发生不同内容和不同形式的发展。鸦片战争后,清王朝签订了某条约和虎门条约,中国土地上开始出现了“租界”,使一些城市中的某些地区畸形发展起来,其中以某、某最为突出。而由于洋务运动,中国这一时期的工业有了一定的进步。这对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全国并未进入一个工业化的进程,这时只是以国家政权的名义建立了

9、一些国营的重工业企业,并未与人们的生活有一定的联系。2.2.1.2 1912-1949民国时期的城市规划以某市和某市的城市规划为例:某市的城市规划工作:(1)第一次规划(未实施):1927年,国民党政府确定某为特别市,并开始着手进行城市规划。当年11月设立设计委员会。1929年,提出了一个某新市区及中心区的规划。由于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原因,这个规划没有能够认真实现。这个规划,有美国的市政专家作为顾问,受到欧美规划理论的影响。一些中国建筑师在建造“中国固有形式”的建筑方面起了献策作用,在中心区规划中试图采用中国的传统手法,如中轴对称。(2)第二次规划(实施):日本占领某后,不久就开始着手进行某规划

10、。在1938年3月修复某港时,提出了集成、发展国民党政府时期的新都市规划及筑港计划的建议,并组织12人都市规划技术小组负责某规划。某都市规划的纲要,经过联络会议,最终由兴亚院决定。总规概况如下:A城市用的的划分:以原“大某都市规划”中的新市中心为中心,划分十种地区:第一住宅区(高级住宅区)、第二住宅区(普通住宅区)、第一商业区(商业及旅馆等服务行业)、第二商业区(游戏场等)、第一工业区(轻工业)、第二工业区(重工业)、工业特别区(军事工业及危险品工业)、公共地区、仓库地区、杂居地区。又以中央码头、中心区、“中央车站”附近及吴淞地区为规划重点区。B城市规模预测:规划区域以某河河口为中心,半径为1

11、5公里,面积为57430公顷(其中租界3300公顷,农村土地2585公顷),人口规模为703万人(其中租界原有人口66万人)。吴淞工业地带(1390公顷)存在以下特点:A朱家乐吴淞工业地带的规划。B制定建筑条例。C其他方面表示规划本身的技术标准等很细致。(3)第三次规划:1945年,由于某处于重要的地位,人口已增至500多万,居住问题异常严重,使某积累的许多矛盾也更加尖锐化,国民党政府再次考虑了某市的规划问题。1946年久设立了技术顾问委员会,3月成立都市设计小组,6月年初总图草案二种,8月又成立某都市计划委员会,制订了都市计划图(一稿)。初稿完成后,经过五个月的修改,于1947年5月完成了“

12、大某都市计划总图”报告书(二稿)。1948年后,一些设计者们经过一番研究,在1949年春某解放前夕完成了三稿。某市1929年制定的“首都计划”:(1)城市分区:计划将城市分为中央政治区、市行政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及住宅区。其中以中央政治区为重点。(2)道路系统:计划中的道路系统,模仿当时美国一些城市的方格网对角线的形式;在商业区内尤为明显,为了增加沿街店面,取得高额租金,道路网的密度很高,街坊面积小而零碎,不便于交通及房屋建筑。2.2.2中国现代城市发展综观现代中国城市规划的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2.2.1 发展起步阶段(1949-1957年)A城市建设的恢复与城市规划的起步(

13、1949-1952年):随着社会主义新制度的建立,党中央提出了“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以及“城市建设为生产服务,为劳动人民生活服务”等论述,为制定新中国城市建设方针奠定了思想基础。因此,党的工作中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而城市工作的重点则放在了回复与发展生产方面,城市建设的迅速恢复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2.“苏联模式”城市规划的引入与发展(1953-1957年):“苏联模式”的规划方式,即城市规划是国民经济计划的具体化和延续,即所谓三段式:国名经济计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实际上,苏联当时的城市规划原理,就是把社会主义城市特征归结为生产性,其只能是工业生产,城市从属于工业,认为社

14、会主义的城市及其规划的最主要的优越性为生产的计划性和土地国有化。由于全面学习苏联,城市规划编制过程分为总体规划(分初步规划和总体规划两步)和详细规划两阶段;把生活居住区分为居住区、小区、住宅组三级;采用居住面积、建筑密度、人口密度、用地定额等一套指标。因此,这一时期城市规划总的特点为:重视城市各项基础资料的搜集和分析,重视原有城市基础的利用和改造;采用一整套的规划定额指标,对建设标准进行控制;讲求构图和城市建设艺术,城市总图常常布置众多广场和强调对称式轴线的干道系统;城市规划的制定都是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由国家统一完成的。2.2.2.2 城市化波动阶段(1958年-1977年):在我国,195

15、8年的大跃进,使大批劳动力涌向城市,出现了一次城市化更高峰。这一阶段的城市化进程,还可划分为3个时期:反常的超高速城市化(1958-1960年);第一次由城市到农村的城市化波动(1961-1965年);第二次由城市到农村的城市化倒退(1966-1977年)。由于所谓的“快速规划”、“人民公社规划”等空想主义思潮的影响,导致了城市布局混乱。2.2.2.3 持续稳定快速发展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 1978年至今, 是中国城市规划迅速发展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 使城市规划由恢复到后来走上一条开放式的发展道路, 所以也可以称为开放式的规划时期。这里所谓的开放式, 是一种基于城

16、市的复杂特性, 以及重新重视城市外向性开放的作用。开放是对过去城市作用的封闭特性而言, 后者是传统城市规划先天性的内向性格,前者才能体现现代城市生活的外向发展品质, 也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所赋予的天然职责。如果细分起来, 开放式时期可以分前十年与后十年两个阶段。前十年即80年代的主要标志是a全国324个设市城市的第二轮总体规划于1985年提前完成,b城市规划法于1989年12月26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前一项说明规划的设计和管理工作已经得到全面恢复, 后一项说明走过40年历程的城市规划经验有了法定总结,总的都是对城市规划工作的某些突破, 这些突破更多的是对规划思想的进一步完善, 也是为90年代城市开放探索新的转折点作好准备。后十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