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的理想模式初探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381035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的理想模式初探获奖科研报告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的理想模式初探获奖科研报告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的理想模式初探获奖科研报告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的理想模式初探获奖科研报告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的理想模式初探获奖科研报告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的理想模式初探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摘要】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本文从课时、内容、载体、考核等方面对课程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塑料模具 课程 教学改革 1G421A 12095-308904-0253-02 1.引言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是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各高职院校都很重视这门课程,进行了很多研究探索,但鲜有能让学生质量发生大变化的改革。本文探讨以实物作品为导向,培养学生塑料模

2、具方面综合能力的理想方式。 2.课时 要想培养出好的学生,足够的课时是基本保证。一方面,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内容较多,包括塑料的组成与特性,塑件结构工艺,塑料成型原理,塑料成型设备,塑料模具结构等内容,相应的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较多,这是要求课时充足的客观因素。另一方面,近年来,高职模具专业已没有前些年火爆,学生一届比一届少,导致模具专业教师可拥有的专业课程的总课时锐减,而教师每学期的授课课时与其任务工作量和收入直接相关,课时过少将导致教师教学积极性受到影响,最终影响学生培养质量。因此,建议本课程分两个学期开设,总课时100左右。 3.课程内容 现行的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一般将冲压

3、与塑料成型设备课程和模具价格估算课程单独开设,为使相关内容联系更加紧密,学生印象更为深刻,建议将这两门课程取消,将其中的注射成型设备与注塑模具价格估算的内容整合到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中去,调整出来的课时可以相应补充到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在授课内容较多的情况下,授课教师应把握好各内容的重要程度,从而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需要注意的是,重要程度并不与课时分配的多少成正比。 4.载体选择 本课程教学时应对学生进行分组,考虑到高职院校的设备和场地等因素,理想的模式是每班学生20-30人,每组4-6人,全班分为4-5组,每学期每个组选择一个注射件作为本组的学习载体。授课教师要把握

4、好每组载体的选择:塑件的体积和质量均应偏小为好;塑件最好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能使用到的产品,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第一学期选择的塑件要没有螺纹和侧向凹凸,不需要采用点浇口,第二学期选择的塑件要有侧抽或者需要采用双分型面。 5.相关课程的开设 因为本课程是模具专业最核心的课程,因此,其它有关课程要配合本课程来开设。 6.考核方式 对学生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态度,综合素质,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学习态度的考核一般都是以考勤作为主要依据,建议加入课堂发言、动手操作和预习复习等方面一并考核。综合素质可以考核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责任心意识、表达能力、文明素养等方面。过程考核要以学生选择的产品载体为主线,从塑件分析到模具相关图纸定稿每个过程进行考核。期末考核则应以模具加工装配并制造出合格产品为标准。考核的形式可以采取组长考核组员,教师考核组长的形式,注重量化考核与观察考核相结合。 7.结语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是高职模具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要保证该课程的课时足够,调整课程内容,选择合适载体,优化相关课程,改革考核方式,才能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优秀模具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