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380744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级:姓名:考号: 密 封 线初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褪色(tu)并蒂 枯涸(g) 铭记在心B梦寐(mi) 惊惶 荫蔽(yn) 宽弘大量C停滞(zh) 荡漾 惩罚(chng) 花枝招展D憔悴(cu) 祷告 黄晕(yn) 鸭雀无声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2009级四班班长陈娜学习好,工作好,人品好,在班级同学中德高望重。B进入七年级以来,我们班的好多同学都比以前更加苦心孤诣地学习,很多同学的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C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停留

2、的时间也算长的了,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一丝不苟。D在一次数学考试中,他做一道选择题足足花了半个小时,真是小题大做。3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在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下,使我迅速地成长起来了。B、那崖壁上、沟壑边、大树上,到处可见的长青藤,可视为外婆人格精神的象征。C、屋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孔繁森过去所使用过的东西和书籍。D、我校参加市三好学生代表会的代表团,是由三十名校级三好生中挑选出来的十三名三好生组成的。 4在下列语段空缺处填补还原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爱心是_,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世间的温暖;爱心是_,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3、;爱心是_,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_,使心灵枯萎的人得到情感的滋润。 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一场洒落在久旱土地上的甘霖一片冬日的阳光 A B C D5下列各项中的改句与原句相比,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 )(2分)A原句:只有你去,我才去。改句:只有我去,你才去。B原句:他的心情十分激动。改句:他的心情多么激动啊。C原句:他一会儿就来了。 改句:他不一会儿就来了。D原句:他上课不听讲,老师批评了他。改句:老师批评他,是因为他上课不听讲。6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我的读书旨趣有三个特点。第一,虽然我的专业是哲学,但我的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始终喜欢看“

4、课外书”,而我从文学作品和各类人文书籍中同样学到了哲学。第二,虽然我的阅读范围很宽,但对书籍的选择却很挑剔,以读经典名著为主,其他的书只是随便翻翻,对媒体宣传的畅销书完全不予理睬。第三,虽然读的是经典名著,但我喜欢把它们当作闲书来读,不端做学问的架子,而我确实在读经典名著中得到了最好的消遣。(周国平语)A读书旨趣是: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读书很挑剔,当作闲书来读。 B读书旨趣是:喜欢看“课外书”,阅读范围很宽,读是为了消遣。 C读书旨趣是:喜欢看“课外书”,主要读经典名著,不端做学问的架子读。 D读书旨趣是:从各类书籍中学哲学,不理睬畅销书,读中得到消遣。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一)阅读下

5、面古诗,完成第78题(4分) 立春偶成 【宋】 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注释】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南宋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与朱熹、吕祖谦齐名,史称“东南三贤”。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岁晚:写这首诗时的立春是在年前,民间称作内春,所以叫岁晚。参差:不齐的样子。 7诗中写实的诗句是( )(2分) A 律回岁晚冰霜少 B 春到人间草木知C 便觉眼前生意满 D 便觉眼前生意满8下面对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人紧紧把握住立春这一节气,真实地描绘了春到人间的动人情景。 B从“草木知”到“生意满”,诗人在

6、作品中富有层次地再现了大自然的这一变化过程。 C“便觉”写出了诗人因春回大地而无比喜悦的心情。 D此诗流露出了感叹时光流逝的淡淡忧愁。(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家客马周 马周,博州茌平人也。贞观五年,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时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周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宜。太宗怪其能,问何,何对曰:“此非臣所发意,乃臣家客马周也。”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凡四度遣使催促。及谒见,与语甚悦。令直门下省,授监察御史,累除中书舍人。周有机辩,能敷奏,深识事端,故动无不中。太宗尝曰:“我于马周,暂时不见,则便思之。”注释便宜:适宜,合宜,指有利国家、合乎适宜之事

7、。除:任命官职。敷奏:陈奏,向君主报告。 9对下面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时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 B时/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C时/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D时/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怪( ) 对( )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周有机辩,能敷奏,深识事端,故动无不中。 12马周是唐太宗最为信任和欣赏的“八大贤臣”之一,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唐太宗欣赏马周的原因。(2分) 13从本文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个怎样的人?(2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1)三军可夺帅也, (2)几处早莺争暖树, 。

8、(3) ,小桥流水人家。(4) ,随风直到夜郎西。(5)论语中阐述学与思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 。(6)次北固山下中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_。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6分) 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她在作文里这样写道:“从来没有人注意过我。我的生,我的死,都与这个薄凉的世界无关。”没有人明白,在这颗幼小的心灵中,为何会溢满那么多不可名状的哀伤和绝望。当然,她的老师也一样。那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言语不多,虽教学经验极为丰富,但这一刻却不懂得如何与这位年龄相差将近40年的女孩倾心交流。他在陈旧的教案本背面上打了很多遍草稿,把明日要说的话,一一罗列出来,整

9、理,像研究一部旷世巨著。尽管如此,还是觉得语言苍白到无力,软弱得像阴天里的清冷雨丝。春天的阳光依旧透过窗台,照耀在每个孩子纯真的小脸上。所有人之中,她离窗台最近,可还是心如冰冻。她没有朋友,没有疼她爱她的母亲,就连唯一对她稍好的可依靠的外婆,也在前些日子里病故了。她的生活一片狼藉。有同学说,她暂住在孤儿院,所有的费用都由政府承担。她得继续生活下去,得为远去的母亲和外婆坚强地活着。可有什么理由让她继续下去呢?那一点本可寄托的温暖都这么无情地别她而去了,她还有什么理由相信温暖?他站在宽大的讲台上,以最平和的语调讲完了课,宣布下午外出游玩。所有的孩子都欢呼不已。只有她,静静地眯眼歪靠在窗台上,对着窗

10、外发呆。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朋友,一起游戏,分享自己的快乐。她坐在绿草之中,看着天际变幻的流云,怒放的花朵,簌簌地落起泪来。 沿着小路,他来到她的身前。她侧脸抹泪后,镇定地叫道:“老师好!”“怎么不和同学一起玩?”他一边喘气,一边问着。“老师,我和他们不一样,他们有值得快乐的理由,而我没有。”他捋了捋花白的头发,拉着她的手,走进花园深处。一阵沁人心脾的芳香从远处缓缓涌来,包围了她前行的路。他问:“这些花,你认识多少?”“大都认识。譬如,那是迎春,那是瑞香,那是玉兰,那是”她对这些花名如数家珍。她的外婆生前爱花,因此,她从小受了熏陶。他微笑着,看她在盘点花名时慢慢活泼起来,显然,她在环视花朵的同

11、时,也渐渐沉浸于百花争艳的美景中。班级:姓名:考号: 密 封 线当她一口气将园中的鲜花点过大半时,他问了她一句:“你能把此时没开的花点出几种来吗?”她顿时被难住了。园中之花,大大小小,不下百种,却没有一种隐藏着身形,躲避阳光的。他说:“想想吧,明天告诉我,为什么它们都会竞相开放?”当夜,她想了许久,从外婆遗留下的书中找到了答案。次日,她从季节、温度等等客观存在的因素,向他解说了为何花朵都会竞相开放原因。他微笑着听完,递给了她一张纸片。之后,她回到教室,如同换了一人似的。她主动和同学搭话,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组织班里的课外活动,维持课堂秩序 很多年后,她站在明媚的讲台上,成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她

12、也带她的学生去看花,点花名。也曾问过一个忧郁的孩子,为什么花朵都会在春天竞相开放?次日,当那个孩子匆匆忙忙跑来告诉她答案之时,她将当年老师给她的那张纸片递给了那个孩子。泛黄的纸片上,坚定地写着:“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 15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3分)16文章开头由小女孩的作文写起,有何作用?(3分)17文中划线句子的环境描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18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你对题目“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的理解。(3分)19文中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评价。(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14分)写给被虚拟的儿子 刘建成 前天叫“板寸”、昨天叫“螺旋桨”、今天叫“菜青虫”、明天不知叫什么的儿子:我知道,当我在家的时候,永远不可能见到清醒的你。我们两个人不知是谁颠倒了日月星辰,所以我们一直生活在不同维度的空间里;即使偶尔凑巧见到你,我们也好象永远被什么东西阻隔而无法穿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