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月考语文成绩错题分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379909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月考语文成绩错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九年级月考语文成绩错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月考语文成绩错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月考语文成绩错题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九年级月考语文成绩错题分析根据阅卷的情况,现按试卷的四个大题具体分析如下:(一)语言知识使用这个部分试题共7小题30分。因为7题拆分成了三个小题,实际上有9个小题。该大题难易适度,考题形式丰富,设计合理。绝大部分学生得分1525分,满分不多,10分以下的也很多。说明学生差异大。估计更多的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问题。1.基础知识不牢靠,很多学生对所教课文相当不熟悉。一大题1-3、6题:字音、字形、词语使用、文学常识均采取客观选择题形式考查,属于基础题,选材出自课内的识记、理解,1、2小题,学生答题情况很好。第3题成语理解、第6题文学常识得分相对偏低。反映出来的是教学中学生很少静下心来对文章实行

2、仔细阅读。通过调查,90%的学生对课文只有一次通读,更莫说细读了,这是很大的问题。说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大,所以也不愿多下功夫。2.对语法知识的把握比较模糊。如第4题改错题,考查常规病句类型,实际是考察语法知识,句子杂糅和搭配不当得分相对偏低。主要是学生的语感不强、语法知识含糊,对搭配的词语理解有偏差。如“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发现汉字给大家带来了很多难度。”中“难度”应改为“难题”,但很多同学改为“方便、困难、疑难、发展”,依然是搭配不合理。3.对教材的重点内容把握不到位。如5题是在几则材料中提炼论点,这是对九年级教学的重点内容议论文体的考察。但令人想不到的是此题得分率最低。95%的同学把

3、提炼论点理解为概括内容、发表看法、谈启示。我知道,到了初三,大家都在赶进度。九年级的教学内容飞也似的就过去了,教师忽略了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这种违反规律的应试教育的盲目“赶进度”,最终带给学生的就是只学了一个皮毛,处处知道一点,处处都不精到。(二)文言文阅读这个部分由古诗文积累(10分),文言阅读(15分)组成,共5小题。1. 背诵默写不能过手,出现记忆错误和错别字很多,对诗歌的理解也出现问题。第8题诗文名句的默写,如有把“过尽千帆皆不是”写为“客尽千帆皆不是”,将“不尽长江滚滚流”写为“不尽长江滚滚来”“不尽长江滚滚去”等等。特别是根据提示写诗句,题目中问白居易观刈麦中哪两句诗写出了夏日

4、的炎热,也烘托了劳动人民艰辛的,本应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结果一些同学在全诗中找来找去都找不到,有的写为“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有的写为“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有的写为“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等,可见对诗词根本谈不上理解,不过是死记硬背,接上下句还能够,题型稍微灵活点就没办法了。2.文言文缺乏良好的字词疏通及语境理解水平。如第9题,解释句中加点词。四个词都是对理解文意起着重要作用的词语,而且,这些词与现代汉语有密切的联系,它能够引导学生注重古今词语的异同。试题看似简单,但还是有50%的学生没有掌握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导致丢分。如“引喻失义”的“义”,是古今异义字,现在多为

5、“意思、情谊义气”等意思,此文言文中应为“适宜,恰当”。由此可见,古文教学必须要落实字词,打好基础,字词不通,直接造成句子翻译的困难。于是第10题翻译语句漏字翻译、误译、表述不通顺较为普遍,此题得分不高。3.知识的积累不牢固,学一点丢一点。如第11题是对已经学过的文章陋室铭实行回顾,结果绝大部分同学对陋室铭的作者胡乱栽名:白居易、周敦颐、陶渊明、苏轼栽什么的都有,这实在让原作者刘禹锡痛心。 (三)现代文阅读共选择了两个文段40分,第一个文段为小说故乡片段,第二个文段人的价值,考查了文意理解,内容概括、文章结构、仿句表达、语言品味、链接拓展等方面;14、15、17、19题得分相对偏低。主要问题是

6、:题干语言与考点的对接意识不强。题干语言中隐藏着文体知识的基本概念,有的学生不能将题干语言与知识点实行准确对接,导致答题思路的错误。如19题“文章第两段是怎样论述中心论点的?”这是考查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的关系的,有的学生不能将题干语言与考点实行对接,错误的理解为“用了什么论据”,导致答题方向错误而丢分。不能把握比喻本体,理解词句含义。如14题品味语言,主要问题是未掌握品析的方法,对如何一步步实行分析很茫然。在赏析“脸上虽然刻着很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中的加点词时,绝绝大部分学生不懂得词语的本义一定要揭示出来,同时还要把握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才能准确理解句意。理解水平与概括水平有待增强。如17题“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在外貌和对“我”的态度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试分析原因。”考查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概括水平。很多学生不能结合时代背景并联系上下文实行理解,更不能条理清晰的作答,不能实行简要概括,答了很多,不得要领,逻辑混乱,思维品质差。这些都说明阅读教学中更多的是答案的告知,如何得到答案的过程分解和方法传授还有待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