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孔府孔庙孔林感受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7379655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孔府孔庙孔林感受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游孔府孔庙孔林感受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游孔府孔庙孔林感受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游孔府孔庙孔林感受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游孔府孔庙孔林感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孔府孔庙孔林感受(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游“孔府、孔庙、孔林”感受4月25日,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一行 50多人游览了位 于孔府、孔庙、孔林位于被合称为“三孔”。“三孔”是 包括孔子及其后裔的宗庙,宅邸和墓地在内,总占地面积约 233万平方米,拥有近千间建筑的庞大建筑群。我们一行在导游的带领下首先进入了孔庙。当我们走出三孔,感慨万千之时,更重要的是体验这份真切的文化,感受古人赋予我们的一脉传承的神韵。孔庙前为神道,两侧栽植松柏,创造出庄严肃穆的气氛。庙左右对称,布局严谨,前后九进院落,前三进是引导性庭 院,只有一些尺度较小的门坊,院内遍植成行的松柏,浓荫 蔽日,高耸挺拔的苍松古柏间辟出一条幽深的甬道,既使人 感到孔庙历史的悠久,又烘托

2、了孔子思想的深奥。座座门坊 高揭的额匾,极力赞颂孔子的功绩,给人以强烈的印象,使 人敬仰之情不觉油然而生。第四进以后庭院,建筑雄伟,黄 瓦、红墙、绿树,交相辉映,既喻示出孔于思想的博大高深, 也喻示了孔子的丰功伟绩,而供奉儒家贤达的东西两,分别 长166米,又喻示了儒家思想的源远流长。孔庙共有建筑100余座460余间,古建面积约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金元碑亭、明代奎文阁、杏坛、德佯天地坊等、清代重建的大成殿、寝殿等孔庙保存汉代以来历代碑刻1044块,有封建皇帝追谥、加封、祭祀孔子和修建孔庙的记录,也有帝王将相、文人学 士谒庙的诗文题记,还有孙师范、米芾、党怀英、赵孟、张 起岩、李东阳、董其昌、翁

3、方钢等人的法书,元好问、郭子 敬等人的题名,孔继涑五百八十四石的大型书法丛帖玉虹楼 法帖等。孔府又称衍圣公府,是孔子嫡长孙居住的府第。孔府始 建于宋金时期,今天的府址在明洪武十年时建设。孔府是典 型的封建贵族地主庄园,占地面积约万平方米,有各类楼房 厅堂共480余间。孔府是孔子嫡孙的官署,沿用中国传统的 前堂后寝制度,前堂部分有官衙、东学、西学,供处理公务、 会客之用,是对外活动的场所,后寝部分有内宅、花厅、一 贯堂、是家族生活的场所。孔林又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前后延 续使用了约 25,共计有孔氏子孙墓十余万座。孔林占地约 200多万平方米,神道平直如矢,两侧松柏夹侍,庄严肃穆

4、。 进入大林门,高大的围墙将大林门与二林门之间围成一个封 闭的纵深空间,挺拔的松柏,夹峙的红墙间辟出一条狭长的 甬道,将人的视线引向高耸的二门城楼。过二林门,古木森 森,芳草如茵,流水潺潺,竟是一片天然野趣,使人精神为 之一爽。折而向西,过洙水桥,沿路线前行,登墓门,穿甬 道,过享殿,入墓园,一代伟人长眠在抔土之中。林内墓冢 累累,碑碣如林,石仪成群,古木参天。有孔子以来历代子 孙墓葬十余万座,地面上还有汉、宋、金、元、明、清、民 国等时代墓碑和谒陵题记刻石等 4000余块,保存着宋、明、 清各代石人、石马、石羊、石狮、望柱、供桌和神道坊等石 仪近千件,还建有门、坊、享殿、碑亭等六十余座明清建

5、筑。 孔林埋葬孔子长孙已至第七十六代,旁系子孙已至七十八 代,从周至今,全无间断。延续时间之久,墓葬数量之多, 保存之完好,作为一个家族墓地,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 孔林丰富的地上文物,对于研究我国墓葬制度的沿革,对于 研究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书法、艺术等都具 有很高的价值。聚众而游,前有导游引路一路讲解,旁有同行,好不惬意。面对如此文化宝库,不由感慨中国文化之深奥。25来,孔子及其后世子孙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既延续着孔氏香 火,又传承、发扬着中华文化。面对群坊众殿,折射出的是不仅仅一代伟人的伟大,更 重要的是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从历代帝王将相到平头百 姓,从文豪到草莽,无不对其肃然景仰,尽管历尽风雨依然 傲视人间。由此我们简单的看到中华儒家文化的深奥、博大、宽广。不管文化为谁所用,即使暴君,即使明君,即使盛世,即使乱世永远那样繁荣,传递人间最起码,也是最尊贵的神韵。当我们走出三孔,感慨万千之时,更重要的是体验这份真切的文化,感受古人赋予我们的一脉传承的神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