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用心灵去倾听》说课稿.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7379043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用心灵去倾听》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用心灵去倾听》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用心灵去倾听》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用心灵去倾听》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用心灵去倾听》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用心灵去倾听》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用心灵去倾听》说课稿.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上册用心灵去倾听说课稿六年级上册用心灵去倾听说课稿教材分析p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该教材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用教科书,该课为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组第十二课。教学课程为用心灵去倾听。课文采用儿童的视角观察事物,选取一些平凡的琐事来表现人物品质,语言朴素自然,平凡中包含深情,读来真实可信,生动感人。教学目的在阅读中理解抒情文章中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环境。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语文的知识目的: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p 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德育目的 :启发学生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情。重点,难点以及确定根据重点:可以让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

2、方法,深化理解课文。难点:让学生感受真情的美妙,在生活中关爱别人。教学策略基于内容特点,以及课文要求采用讨论法,利用几个大问题引导学生思路,让学生自己摸清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文章的思想感情,给文章定下一个好的感情基调。阅读课文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因此采用讨论法教学,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老师的教辅助学生学习。在课上主要采用提问式教学。指导学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和互助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在详细的课堂中的老师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课间采用一些和谐的语言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概说教学程序1、 课前预习准备情况。放星期之前就布置预习,长达五天之久。学生对课文有充分的

3、理解,对课文内容也还熟悉。老师准备充分,教案定成较好在本堂课的教学思路。2、完好的教学程序。在上该课时,主要与该组课文所表达的一个共同情感,人与人之间的微弱的情感为根底。【教学过程】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我采用“自读-交流拓展”三大环节。一、揭题解题,激发兴趣1、老师:生活贫困的桑娜和渔夫,有着乐于助人的美妙心灵;一位残疾青年好心的谎话背后,只是为了能让“我”安心看书;清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的生疏老人,给了“我”信心。人间处处有真情啊!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倾听”的真情故事。老师对前三篇课文简练的概括,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前三篇文章,对本课的学习和感悟人间真情做好情感铺垫。2、出示

4、课题:用心灵去倾听。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怎样的听是“倾听”?细心地听用心灵怎么去倾听?谁“”倾听,倾听什么?请翻开课本,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用心感受。引导学生解题质疑,直奔主题二、统揽全文,理解大意1、认真研读课前自学要求,明确学习目的。2、学生轻声反复读文,扫清字词障碍并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主要培养学生用精练的语言总结概括课文大意的才能三、合作交流,打破难点1.默读课文,找到另自己感动的语句,并把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如今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2.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学生交流另自己感动的语句,老师要尊重孩子的独特体验,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学生交流到

5、的课文中前后对应的语句老师要给予点播,并尝试着运用于平时的写作之中。没有交流到的重点语句老师要引导学生再次研读课文,还可以出示课件。1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了希望,非常希望得到帮助,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听到苏珊的温顺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终于放声大哭。这既是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2小精灵总是耐心地答复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苏珊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地答复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友情。这句话形象地写出

6、了苏珊的爱心,语言虽然朴实,读来却令人非常感动。3你知道吗,这只得意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苏珊采用了更美妙的一种说法。是啊,小鸟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妙的事啊!听着这样的话,覆盖在孩子心头的阴影立即消散了,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苏珊仁慈、乐观4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谋面”就是见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看得出“我”对苏珊的爱。苏珊不是“我”的母亲,我们也从没见过面,是 线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

7、苦时予能抚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境界。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才能,我设计这样的问题,目的是不让老师牵着孩子的思维走,按部就班的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来学习课文,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和独特感受。在学生交流另自己感动的语句时,苏珊的人物形象也就跃然纸上。板书:苏珊=我的第二个母亲。老师随着学生的思维走向来决定着课堂的走向,到达活而不乱。同时,小组合作交流也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引导学生抓重点语句体会苏珊美妙的心灵:即用学心去倾听一个孩子的心声,给“我”抚慰进而感受人间美妙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打破了重难点。3.品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采用范读

8、、品读、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感情朗读,到达情感的升华4.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心中的苏珊:根据学生的答复适时板书“细心、耐心、仁慈、乐观”老师随机板书师导语:苏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工作中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做好效劳工作。苏珊像母亲不仅用心灵倾听,更用心与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安康成长的心灵守护神。5.那么你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生活中你有过倾听的经历吗?“用心灵去倾听”,是对苏珊工作的高度概括与肯定,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抓住令自己最感动的词句来学习课文,感受苏珊的美妙心灵,让孩子明白用心灵倾听能给别人带去帮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当一个倾听者。四、总结 拓展1、虽然苏珊是问讯台里普通的工作人员,但是她能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此时,苏珊已经感动了我们所有人。但故事的结局不免让人有些伤感,“我”最终是没有见到这第二个母亲,让我们圆作者一个团聚梦吧。学生可以说一说、演一演他们相见时的场面,注重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这一环节的设计我认为是人性化的设计,我们都期待生活中减少遗憾,多一些圆满。这时,孩子的情感与主人公的情感到达共鸣。【板书设计】我设计的板书直观、突出重点、提醒文章中心,使学生一目了然,很快的把握文章脉络。12、用心灵去倾听苏珊=第二个母亲 细心 耐心 仁慈 乐观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