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基础达标测试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7378832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基础达标测试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生物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基础达标测试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生物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基础达标测试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基础达标测试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基础达标测试新人教版必修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新课标基础达标测试基础巩固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是我们人类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应该借鉴的解析: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并不是有害无益的,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此外,捕食者一般不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所谓的“精明的捕食者”策略。答案:2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不包括哪一层次上的()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解析:在距今约7亿0亿年前的寒武纪,海洋中有大量的无脊椎动物物种爆发式地迅速形成,这就是著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答案:

2、D 4.下列事例说明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其中错误的是(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种群为基本单位,从基因水平对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发展解析:应该说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取代拉马克用进废退学说成为进化理论的主流。答案:C 5真核生物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结构和功能更加复杂完善出现有丝分裂,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A.D.解析:真核生物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与原核生物相比,真核生物的结构和功能要复杂得多;二是真核生物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这是减数分裂(特殊有丝分裂)进化出现的前提,即为有性生殖的

3、产生奠定了基础;三是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答案:6.中性学说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 )解析:中性学说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答案:综合应用.生物进化历程可以概括为:从_核到_核,从_生殖到_生殖,由简单到复杂,由_生到_生,由低等到高等。解析:地球上的生物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级到高级逐渐进化而来的。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许多生物物种相继灭绝,许多新的物种又不断产生,正是由于这种旧有物种的绝灭伴随着新的物种的产生,才构成了一部轰轰烈烈的生物进化发展史。答案:原真 无性有性 水陆.共同进化包括_之间,_与_之

4、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解析: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答案:不同物种生物 无机环境9中性突变理论认为,基因突变对生物适应性的影响并不是非益即害或是非害即益的,而是_,_对这些突变不起作用,这些基因经过长期的积累,会导致种群间遗传物质出现较大差别。答案: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 自然选择10.下列是DDT(一种农药)对家蝇的处理实验情况:将家蝇分成多组,每组再分为A、B两部分。用D处理每组的部分,而保留B部分不接触DD。处理后,检查各组的死亡率,死亡率高的

5、就是抗性低,反之就是抗性高。选死亡率最低的一组的部分饲养,使之繁殖后代,把后代再按上述方法进行抗性实验。这样经过若干代后,当用D处理其中A组的家蝇时发现其死亡率为4,再用DD处理这一代的B组家蝇,则:(1)部分经DT处理后存活率为_。(2)由实验可知,家蝇抗性的产生是_的结果。(3)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家蝇和D的关系是_。(4)DDT对家蝇的抗性的产生所起的作用称为_。解析:本题看似一个实验题,而实际上是考查生物进化理论。家蝇个体中原来就存在着抗性的差异,有的抗性强,有的抗性弱,体现了变异的不定向性。用DD处理后,DDT对家蝇起到了选择作用,而这种选择作用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选择的结果是使

6、抗性强的个体生存下来,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抗性基因的频率逐渐增大,使家蝇的抗性越来越强,体现了选择的定向性。本题DD的作用就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多次重复实验相当于进化过程的多代选择。最终存活率的提高表现为抗性基因的频率增大。答案:(l) (2)自然选择(3)生存斗争 (4)选择回顾展望1.(经典回放)在进化过程中,有关生物类型出现顺序的几种描述,可能性最大的是( )A自养、厌氧异养、需氧异养B.需氧异养、厌氧异养、自养.厌氧自养、需氧异养、光能合成自养.厌氧异养、光能合成自养、需氧异养解析:原始地球条件下没有,生物体没有叶绿素,所以最早的生物应是厌氧异养型,随着蓝藻等低等植物的出现,进行光合作用

7、产生O2,释放到大气中,以后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逐渐出现需氧异养型。答案:D 12.(202江苏高考,38)20世纪5年代,科学家受达尔文进化思想的启发,广泛开展了人工动、植物育种研究,通过人工创造变异选育优良的新品种。这一过程人们形象地称为“人工进化”。(1)某农民在水稻田中发现一矮秆植株,他将这株水稻连续种植几代,仍保持矮秆,这种变异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_期。(2)我国科学家通过航天搭载种子或块茎进行蔬菜作物的育种,用空间辐射等因素创造变异,这种变异类型可能属于_、_。与诱变育种方法相比,NA重组技术最大的特点是_。(3)若以某植物抗病高秆品种与感病矮秆品种杂交,选育抗病矮秆品种,其依据的遗

8、传学原理是_。假设该植物具有3对同源染色体,用杂种一代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其单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遗传物质)完全来自父本的概率为_。(4)“人工进化”和自然界生物进化一样,它们的实质都是_。解析:生物可遗传的变异有三个来源:一是基因突变,二是基因重组,三是染色体变异。人工选育新品种和自然进化一样,都涉及到了可遗传的变异,都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水稻田中偶然发现一株矮秆植株,最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该突变发生在DNA分子复制时期,即细胞分裂的间期。通过航天飞机搭载萌发的种子和幼苗,利用空间辐射等培育新品种,其变异类型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与DNA重组技术相比,后者能够有目的地、定向地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对同源染色体(Aabc),完全来自父方或来自母方(AB或abc)的概率为1/23=1/8。答案:(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 (2)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定向改造生物性状(3)基因重组 1/8(4)基因频率的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劳务/用工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