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长教育子女的误区及对策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377578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家长教育子女的误区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村家长教育子女的误区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村家长教育子女的误区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村家长教育子女的误区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家长教育子女的误区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家长教育子女的误区及对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家长教育子女的误区及对策商州区腰市镇马角联小 陈延涛家庭是孩子的启蒙学校,也是儿童生活时间最长的环境,家长是孩子的首任教师,也是终生的老师。家庭教育的长期性和家长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大影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中国古代“岳母刺字”的故事和近现代许多著名教育家有关家庭教育的论著都充分地说明了家庭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当今社会,特别是在教育观念还比较陈旧、淡泊的农村,有不少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在态度、方法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不仅实现不了“望子成龙”的心愿,反而给社会、家庭带来了许多负担和不幸,不能不令人担忧。一、 调查的对象及现状:调查学生一:屈俊安

2、,原我校五年级一班学生,因其家长“望子成龙”,恨不得自己的孩子一夜成为班级的尖子生,学校的第一名,为之花费大量的钱财为孩子购买各种辅导资料,要求孩子每天做大量练习题,一旦完不成,则指责打骂,这样加重了学习负担,加上学校布置的课内外作业,使其产生厌学思想,以至于提起学习就头疼脑胀,而不得不早早退学。调查学生二:郭阳阳,我校六年级学生,由于该生是家里的独子,被其家长视为“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只要孩子能够“成龙”,父母那怕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以至于过多的溺爱使其养成任性、自私、懒惰等不良习惯,使其思想麻痹,学习不刻苦,不服管教,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调查对象三:屈套,我校三

3、年级学生,家长只给其提供必要的学习必需品,对其学习、生活等存在的问题却并不关心,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的事,与他们无关,导致其到学校就像“进监狱”,走出校门就像“脱缰的野马”,回到家就像到了“自由王国”的思想。其在校上课走神,作业马虎,家庭作业不按时完成,学习成绩提高缓慢,成为学校重点转化的差生。调查学生四:屈妮,原我校四年级学生,因其家长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总是保持着“女孩读书无用”、“女孩子迟早都是人家的人,读书是白花自己的钱”等与新时代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方针政策格格不入的观点,满心的不支持其读书的思想,使其早早的辍学回家。家长教育子女的误区和家长无视教育作用的思想,不得不使更多的孩子辍学离校

4、,以致于我们的老文盲还未扫除,新文盲又产生的局面发生。二、存在的问题汇总:1、家长“求成心切”。为了使自己的孩子成为班里的尖子生,给孩子购买各种辅导资料,要求孩子做大量练习题,沉重的学习负担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使孩子为学所困,产生厌学情绪,甚至逃学或离家出走。2、家长“溺爱”代替教育。由于如今的独生子女家庭极为普遍,孩子被视为“掌上明珠”、“心肝宝贝”,以至于过多的溺爱是孩子养成任性、自私、懒惰等不良习惯,使孩子形成事事只会依靠别人的不良思想,长大以后步入社会,成为社会的负担和托累。3、家长“放任自流”,孩子“顺其自然”。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老师的事,与他们无关,在教育孩子方面,他们也不出主

5、意,想办法,使孩子在校学习无动机和上进心,形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4、家长“放弃思想”导致孩子辍学。在一些农村,家长“重男轻女”思想严重,一些女孩,家长不管其学习成绩好坏,都不给予孩子学习上以精神和物质的支持,使好多学习本来很优秀的女孩失去了求学的机会,辍学回家。上述种种问题,不得不令人担忧。三、应对措施:1、举办家长学校。一学校所在的为场所定期召集学生家长,指派专人向其传授党的现行教育方针政策以及有关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态度。使家长懂得新时代所呼吁的素质教育已不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是要“望子成各种龙”;不再是人人升学,而是要求人人成才。只要孩子能得到全面发展,并发展特长,孩子的明天

6、将大有所成,不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嘛。也要使家长能够逐步改变过去的淡薄之态,不良之法,更新观念,端正教育思想,能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材施教,以便促进孩子真正的全面发展。同时要让家庭教育做得较好的家长进行经验宣传,以便更多的家长都能学习参考。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的家长对其进行说服教育,使他们能够配合学校教,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促进、相互弥补,共同教育好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2、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对于班级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如纪律散漫、课外作业不按时完成等情况,学校领导及班主任要定期将家长“请进来”,进行相互了解情况,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3、班主任要有计划、有

7、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对于班级个别同学,如不服管教、纪律散漫、屡教不改的同学,学习日益下滑、动机大减的同学,长期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同学等,班主任要及时地“走出去”,取得与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也将孩子在校的有关情况,有针对性的通知家长,并指导家长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孩子进行教育。只有这样双方配合,才能使孩子及时受到应有的教育,使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4、建议地方政府能够设立教育扶贫基金会,专为经济特困家庭的孩子就读予以适量补助。同时,家长应主动采取多种办法为孩子接受教育、健康成长给予经济支持。学校也应针对个别特困户学生进行减免学杂费,以确保所有适龄儿童顺利接受义务教育。总之,要想孩子成才,家长必须更新观念,端正教育思想,学习教育子女的科学态度与方法,以全力的支持孩子,严爱相济的教育孩子。同时,要长期与学校紧密结合,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得益彰。只有这样,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保障,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愿才能有可能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