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教育管理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7376413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教育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教育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教育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教育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教育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教育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教育管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教育管理所谓学生常规管理,主要指的是有一定规章制度可依的、经常性的学生管理活动。常规 管理是把大量的反复出现的学生日常管理事务,按其各自内在规律而制定出都必须遵循的规 定和规则,成为正常状态下相对稳定的工作准则和行为规范,以保证正常的工作秩序。特殊 教育学校学生常规管理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优良 的身心素质,其内容主要包括生活常规管理、学习常规管理和学校心理辅导三个方面。(一)生活常规管理特殊教育学校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还应教会学生做人。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必 须强化生活常规管理,以培养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生活技能。1. 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

2、特殊教育学校的生活常规管理主要包括食堂常规管理、宿舍常规管理、图书馆常规管理、 集会常规管理等。学校通过制定或执行与以上内容相关的规章、规则、学则、学规等,对学 生的日常行为做出规定,这些规则明确了学生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 应该怎么做,对于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学校要遵 照执行的有:教育部制定颁发的中学生守则,国家教委制定颁发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 范、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为提高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的有效性,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实际训练。行为 规范的养成要靠说服教育,但更离不开实际训练。因为行为规范的基本特征是实践性,良

3、好 的行为习惯只有在不断的练习和强化训练中才能形成。(2)加强经常性检查。没有经常性的 检查,学生的行为习惯就会陷入放任自流的境地。检查,能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行为离标准 的差距,也可使学校明确改进工作的重点。(3)开展评比,树立典型。评比能够激发学生自 觉遵守行为规范的积极性,树立典型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楷模。它比管理者单纯的说 教,或者强制性的条规约束,更能为学生所接受。2. 生活技能的习得生活技能的培养,是生活常规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特殊教育学校应根据学生实际, 加强自理、自立、自强的生活技能的教育,使学生能够适应学校、家庭及社会的生活,只有 具备基本的生活技能,才能融入主流社会。

4、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应特别重视生活技能养成教 育,为学生能平等地参与生活、享受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学习常规管理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学习,特殊教育学校有责任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这也 是加强学生学习常规管理的根本目的之所在。加强学习常规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课堂环境等,可以为学生顺利有秩序地进行学习活动打下基础。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学习常规管理主要包括学生课堂学习常规与课外学习常规的执行、学生出 勤与纪律情况的考查、对作业与考核的管理等。因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执行课堂纪 律,加强课堂管理,是学生学好功课的重要条件。因此,特殊教育

5、学校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 况,特别重视对课堂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提出具体的质量要求,制定课程常规。制定课堂常规,主要是保证正常的课堂秩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师生之间 保持良好关系,形成积极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根据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简明具 体的课堂规则,形成惯例。常规要简单易行,针对性强,力戒繁琐。以广州市聋人学校的学 习管理制度对课堂常规的管理为例,现将部分内容摘录如下:“上课之前,做好准备。学 生上课要带齐课堂用品,上课预备铃响时要立即进入课室(或专业室、实验室)端坐,并把课本、文具放在课桌右上角,静候老师。上课铃响,老师进入课室,由值日班长(或班委) 发出口令起立,老师还礼同

6、学们好,全班同学还礼老师好。”特殊教育学校加强学生学习常规管理应注意以下问题:(1)班主任教师要经常同其他任课 教师进行联系,了解学生的情况,征求他们的意见,希望他们配合执行。(2)班级管理的各 项规定要持之以恒、一视同仁地执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3)对遵守规范、学有收获的 学生要及时表彰,以形成良好的班级气氛。(4)对学生进行学习常规管理的同时应注意建立 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课堂管理应使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幸福欢快、生动 活泼的情感交流的环境中,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提倡学生愉快地学习。(三)学校心理辅导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康复,一方面是身体机能的康复,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心理

7、的康复。 学生的成长,不仅是身体的发育和思想的成熟,而且意味着心理的日益健全。在关注学生生 理变化和思想动态的同时,不能对其心理状况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对 学生的管理,不能只有生理上的照顾和思想上的关心,还要加强心理上的辅导。特殊教育 学校暂行规程第3章第29条规定:特殊教育学校要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培养学生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卫生习惯,提高学生保护和合理使用自身残存功能的能力;适时、适度地 进行青春期教育。这里所说的“身心健康教育包括了身体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身 体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为大多数特殊教育学校所熟知和重视,但是,对于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 育、其教育内容与学校德育

8、有何不同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等问题,特殊教育学校还 有待进一步熟悉和加强。何谓心理健康,其英文表达为me ntal health,也有的翻译为心理卫生。一般而言,心理 健康的学生,其心理表现应该具有与其同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认知水平、高尚的情操、积极 的情绪、同客观现实保持积极平衡的意志行动以及良好的个性特征。特殊教育学校在学生管理实践中,不能把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混同起来,两者之间有着 重要的区别。这些区别表现在:(1)学生观不同。德育工作者往往把学生看成是塑造的对象, 而心理辅导者是把学生看做是当事人。(2)目的不同。德育工作强调按社会要求规范个人行 为,心理辅导关注维持个人心理平衡、完

9、善自我意识、发挥个人潜能。(3)内容不同。心理 辅导中的学习辅导、职业辅导的一些内容不属于德育范畴,而政治立场、思想观点方面的内 容也不属于心理辅导的范畴。(4)原则不同。德育工作必须用鲜明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来引导学生,而心理辅导严格限制辅导人员代替当事人作价值判断;德育工作鼓励学生勇 于公开承认错误,而心理辅导强调为当事人严守秘密。(5)方法不同。德育工作经常采用宣 传、提供榜样、批评表扬、实践锻炼等方法,而心理辅导的常用方法有心理测量、会谈与倾 听、角色扮演、价值澄清等,两者使用的方法明显不同。当然,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心理健康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如诚实、 谦虚、严于

10、律己、助人为乐等健康性格是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基础。此外,心理辅导旨在帮 助学生认识自我、适应社会、开发潜能,它解决的是人的发展中的基础性问题;而德育工作 关注学生的政治方向、思想倾向、道德价值观念,它解决的是人的发展中的社会倾向性问题。 由此可见,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特殊教育学 校既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也要充分重视心理辅导工作的重要性。心理辅导是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心理危机、防止心理问题恶化的重要途径。特殊教育学 校学生由于身体或心理发展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不加以关注或正确引导,容易引发 学生轻度的心理失调,如焦虑、自卑、孤独、忌妒、郁闷等。学校心理

11、辅导不仅应为这些存 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服务,同时,它也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除了要帮助心理失调的学生做好调 适工作外,还有指导其他学生做好心理问题的预防工作,并且增进其心理健康、挖掘其内在 潜力。这方面的工作包括以下一些内容:(1)生活辅导。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技能。(2)学习辅导。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学习方法与策略的指导,调适学生的学习志向水平,帮助学生了 解自己的学习潜能。(3)职业辅导。旨在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专业与职业选择,做好升学与 就业的心理准备,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最后,特殊教育学校在教育中切忌把学生的心理问题简化为思想、行为问题而施以政治 思想教育。其实,学生的有些思想、道德、行为问题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只有治理学 生的心理根源,引导他们走出心理困惑,才能使学生真正健康地成长。因此,应当赋予学习 心理辅导以相对独立的地位,并使这项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学校要尽快建立与 健全心理辅导的各项工作常规,使学生的心理问题获得应有的关注,心理健康受到有效的维 护,心理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