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376229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一、概述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从单纯对病人的 生活和疾病的护理扩展为全面照顾和满足护理对象的生活, 心理、社会方面的需要。护理的服务对象从从病人扩展到健 康人,不仅帮助病人恢复健康,还包括对健康人的预防和保 健服务。护理不仅服务于个体,还要面对家庭、社区、重视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健康的影响。护理服务贯穿于人的生 命全过程。护理的概念早已超出了传统的对疾病护理的范 围,心理护理日益受到整个社会的重视。心理护理作为现代 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贯 彻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一般来说,一个健康的人在进入患者角色后,往往

2、由 于疾病的折磨、医院诊疗环境的陌生、新的人际关系的出现 等,会产生一系列的特有的心理活动如抑郁、焦虑、怀疑、 否认、同病相连等。心理护理的任务就是研究病人心理活动 规律和反应特点,护理人员通过良好的语言、表情、态度和 行为,去影响病人的感受和认识,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 为,帮助患者适应新的人际关系以及医疗环境,尽可能为患 者创造有益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环状态、使其早日恢复 健康。二、心理护理的概念心理护理是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 系为基础,应用心理学的方法,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 改变护理对象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康复和保持健康 的过程。广义: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理人

3、员通过各种方式 和途径,有正对性的解决或改善病人现存和潜在的心理问 题,积极的影响或改变病人病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帮助病 人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身心状态。狭义:心理护理是针对病人现从和潜在的心理问题,心 理需要及心理状态,护士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给病人关 怀,支持和帮助,以满足病人需要,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病 人和家属对疾病带来心理变化的适应能力。三、心理护理的目标心理护理的实施者在心理护理的过程中,通过语言和非 语言的方式影响病人,促进病人康复和病情好转,具体而言 可达到以下目标1. 满足病人的合理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了 解和分析病人的不同需要,收集相应信息,采取满足护理对 象的

4、合理的需要,是心理护理的首要目标。2. 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为患者提供适宜的物质环境, 创造一个有利于康复的心理氛围,帮助护理对象适应新的社 会角色是作好心理护理的前提。3. 消除不良情绪反应。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及早 采取多种措施解除不良情绪对患者的影响,是做好心理护理 工作的关键。4. 提高病人的适应能力。通过心理护理的技术,帮助护 理对象树立信心,调动其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适 应能力是心理护理的最终目标。四、心理护理的程序 护理程序是以促进和恢复病人的健康为目标所进行 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护理活动,是一个综合的、动态 的、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运用护理程序,护理人员

5、可以对护理对象进行主动、全面的心理护理,使其达到最佳 心理状态。护理程序由评估、护理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 5 个步骤组成。评估 是护理程序的最初阶段。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个交 谈、观察和护理体检等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 收集资料,为护理活动提供可靠依据。由于生理与心理的 密切关系,资料的内容既要包括病人的心理社会状况,也 应当包括病人的一般资料、生理状况等。交谈:通过与患 者交流。了解心理存在的问题,有何症状,与病人交谈时 注意态度诚恳,热情尊重病人,站在病人的角度去体会, 并给与适当的言语反馈,使患者愿意交流。观察:面色、 神态,目光,体位。例如焦虑病人出现护理体检:测血压、 脉搏,

6、血压有的病人出现手足抽搐,痉挛等护理诊断 是护理程序的第二步,根据收集到的信息, 对病人作出综合临床诊断。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有所不同。 它是对个人、家庭或社会现存的、潜在的健康问题的一种临 床判断,由护理人员评估和诊断的。计划 在列出心理护理诊断或护理问题后,制定心理护 理目标,根据目标作出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决策,即心理 护理计划,在没有原则性冲突的情况下,则应当首先解决病 人认为最重要的问题。要兼顾现有的和潜在的问题。计划中 应当确定护理计划的预期结果和期望达到的目标。实施 在护理实践中实施护理计划中的各项心理护理措 施。评价 对护理计划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进行评价。评估过 程是护理工作质量控

7、制的重要措施,是护理工作的反馈环 节,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始终。根据评价的结果,对护理计划 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最大程度满足病人的各项需要。如果护 理目标已实现,可以终止护理措施;如果护理措施只部分达 到或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则需要分析原因,重新进行资料 收集、确定护理诊断和护理目标、实施护理计划,则进入下 一循环的护理程序。五、心理护理的方法心理护理必须个体化,即强调心理护理要具有针对性。 心理护理可分为一般性心理护理和治疗性心理护理两种。(一)一般性心理护理 是针对所有的护理对象的共同的护理方法,是所有的 护理工作者应当掌握和在工作中完成的。其内容包括: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

8、进行心理 护理的前提和基础,适用于对所有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它 本身也具有缓解心理应激、调节情绪的作用。2. 强化病人的心理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是个体面 对应激性事件的应对能源之一,因此应当努力促进患者与家 人、朋友、同事之间的友好交往,同时促进病友之间的良好 交往,减轻患者对疾病以及相关问题的心理应激。3. 创造良好的治疗休养环境 安静、舒适而优雅的治疗 环境对患者的心理调节有重要的作用。而情绪对身体健康的 巨大影响早已为科学所证明。4. 加强健康教育 通过各种医学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 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可 以预防疾病的复发。(二)治疗性心理护理 指运用心理

9、治疗的各种方法,帮助病人改变认识,改 变不良情绪,矫正不良行为。通过心理-生理的交互作用,调 节生理功能,改善健康水平,促进疾病的健康并预防其复发。 护理人员必须学习医学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等相关知 识,才能适当地运用这类方法进行心理护理,达到预期的目 的。如精神分析的治疗中自由联想,通过此可挖掘病人压抑 潜意识内的致病情节或矛盾冲突。行为治疗中的自我调节技 术,如气功中放松技功,瑜伽,静默法等。心理护理可分为语言和非语言心理护理。以上属于语言 心理护理。非语言心理护理有 1.短暂的目光接触。2.有的护 理人员话语不多,但微微一笑比语言更起作用。 3.握病人的 手或身体检查后为病人及时整理好

10、衣服。 4.轻拍或请按病人 的肩头等这些有意的身体接触会使病人感到护理人员更加 亲切。六、不同年龄阶段病人的心理护理1. 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针对儿童的特点的进行护理。儿童病人的突出特点是年 龄小,对疾病缺乏深刻认识,心理活动多随活动情境而迅速 变化。因为他们注意力转移较快,情感表露又比直率、外露 和单纯,患病之后,由于疼痛以及环境的改变,引起心理上 的应激,会出现恐惧、发怒、吵闹、哭泣依赖父母、拒绝护 理人员的要求,这是护理人员应当理解、安慰、鼓励患儿, 让患儿有机会、有途径宣泄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训斥,责 骂不要像成人一样要求儿童,以免给儿童造成新的压力,增 加心理痛苦。*对患儿父母进行心

11、理支持。父母的心理状态会对儿童的 心理状态产生明显的影响,父母对医院及医护人员的态度也 会影响到儿童的态度和行为反应,大家有一共同感,就是现 在每个家庭对自己的孩子很重视,一旦得病,父母及家人非 常紧张,甚至焦虑不安,对咱医护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扎 针要求一针见血,用药后就要见效,一旦治疗效果不佳或操 作有点失误,家长就焦急、不满、父母的紧张和焦急会感染 儿童,增加儿童的心理负担,出现情绪和行为的变化。因此, 对儿童的护理不但要体贴爱护患儿,还要认真最好家长的宣 教,指导疾病的有关知识,帮助家长了解病情,正确的对待 患儿的病情变化,取得配合和支持。*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儿童病情变化快,对自

12、身情 况变化表达不准确,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 敏锐的观察能力,能够及时准确地从细微的变化中发现儿童 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各种操作娴熟,态度沉着,冷静, 也有效稳定家长和儿童的情绪。2. 青少年病人心理护理青少年正是人生朝气蓬勃的时期,对于自己患病这一事 实会感到很大的震惊。他们往往不相信医生的诊断,否认自 己得病,直到真正感到不舒服和体力减弱才逐渐默认。青年人较注重友谊,具有向群性,最好把青年人安排在同一病室。他们在一起可激发生活的乐趣,并消除孤独感。 另外,青年人一般较重视自我评价,自尊心强,任何消极刺 激对他们都会是一种伤害。反之,调动他们的个性积极性, 及时给予恰当的鼓

13、励,对克服困难与疾病作斗争都能起良好 作用。所以,护理人员对青年病人要注意多给于心理支持, 要多关怀、同情,要循循善诱,耐心疏导。.理解其情绪波动,给予给病人宣泄不良情绪的机会。.耐心对待病人出现的各种心理反应。 .维护青少年病人的自尊心,促进自我护理。 .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护理。3. 中年病人心理护理.*认真评估和判断病人心理问题,进行针对的心理护理。 一般认为,中年是人一生中责任最大的阶段,在这个 时期,中年人的社会角色比较突出,既是家庭的支柱,又是 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父母。又 要养育子女当他们患病时就对家庭产生巨大影响。心理活动 尤为沉重和复杂,他们担心家庭经济生

14、活,牵挂着老人的赡 养和子女的教育,又惦念着自身事业的进展和个人成就等。 对中年病人的心理护理,一是要劝导他们真正接纳疾病并认 真对待疾病。使他认识到,治疗疾病是当务之急,身体恢复 健康是家庭和事业的根本。在日常交谈中,也可有意识地给 他们介绍一些不耐心治病而使疾病长期迁延的实例。对中年 人的心理护理还要动员其家庭和工作单位妥善安排病人所 牵挂的人和事,尽量减少他在养病治病时的后顾之忧。再是 利用中年人世界观已经成熟稳定,对现实具有评价和判断的 能力,对挫折的承受力比较强等特点,鼓励他们充分发挥主 观能动性。配合医护人员尽快地把病治好 .调动病人积极性鼓舞自我护理。4.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生

15、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这一点谁都明白,但谁不希望 自己长寿呢,生活中人都不喜欢被说成“老了”,然而随着 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感到日渐衰老,体力不支,行动缓慢, 功能减退,感到死亡的临近,因此患病时:(1) 对自身的情况估计大多是比较悲观的,心理上突 出表现为无价值感,害怕别人说他没用了,所以 非常看重被人重视和尊重,因此对老年人护理 时:护理:1)一定要注意态度和蔼、语言亲切、 称呼尊称,您老、奶奶、大爷等。老人说话时耐心、专 心倾听,不要嫌啰嗦,随意打断,以实际行动表达对老 年病人的尊重。曾有一个老人感叹护工说话不尊重他, 老年人感到老了,需求低,要尊重要尊重社会的道德。2)随着年龄增长,生理功

16、能进一步减退,如果患有慢 性疾病时则导致生理功能进一步退化,这种功能减退会 给老年病人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如:老年性耳聋,护 理时声音洪亮、耐心不厌其烦的让病人听懂。视物不清 都可让家属买老年镜等,帮助病人满足心理需要。3)记忆功能减退:对近期发生的事记不清楚,但对长 期记忆功能完好,对过去的一切事情记忆犹新,少年人 长思将来,老年人常思既往。对过去美好事物的记忆可 以带来心理上的愉悦感和美好感。有助心理和情绪稳 定,对于情绪低落、悲观无望的老人,护理人员从他们 的记忆上给予赞扬和肯定,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贡献, 改善心理和情绪状况。4)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比较刻板,对于已形成的习惯不 易改变,在护理中在不影响治疗和护理的前提下,尽量 维护其习惯,有助于老年病人尽快适应疾病和住院生 活,如留长指甲、胡须、不愿护理人员导尿。 因此对老年的心理护理针对病人具体情况护理。七、临床各科的心理护理(一)急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