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总体方案_附件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375648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93.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总体方案_附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总体方案_附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总体方案_附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总体方案_附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总体方案_附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总体方案_附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总体方案_附件(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总体方案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总体方案编写小组二OO五年六月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总体方案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顾问小组、编写小组一、领导小组 组长:吴吟 成员:国新 洪敬辉 忠 璐邱言文成家钰何学秋周心权胡千庭智敏郭云涛屠锡根子娟寿生善荣仁涵二、顾问小组组长:周世宁铁岗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王源付建华卢鉴章 钱平凡俞启香胡省三三、编写小组组长:袁亮 茂远 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三利叶发先卢鉴章东玲洪川建祥涛 平豪峰鸿飞吕觉人汪天祥延庆隧安金学玉岳超平 周德永胡千庭 柏发松顾云华 夏抗生 廖斌琛煤炭是我国一次能源的主体。煤炭工业承载着经济发展、社会 进步和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

2、煤矿安全工作是全国工业安全工作的 重中之重。2005年2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 81次 常务会议,决定成立以国家发展改革委为组长单位的煤矿瓦斯防治 部际协调领导小组,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集中开展煤矿瓦斯整治 工作。有关部门立即行动,组织成立了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总体方 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顾问小组和编写 小组。3月上旬,总体方案框架性意见通过专家审议。4月12日,总体方案通过了专家论证。6月8日,煤矿瓦斯防治部际协调领 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总体方案。总体方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 有效防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保护矿工生命,保障

3、国家能源安全和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分析了全国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的基本情 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明确了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工作的指导思想、 发展导向、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总体方案提出,全国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工作大体分三个阶段。从现在起到2006年底为初步治理阶段,控制一次死亡百人以 上的特别重大瓦斯事故,瓦斯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下降三分之一, 实现煤矿安全状况稳定好转。20072010年为基本治理阶段,控制 一次死亡5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瓦斯事故,瓦斯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 继续下降三分之一,实现煤矿安全状况明显好转。20112012年为基本根治阶段,控制一次死亡

4、10人以上的特大瓦斯事故,瓦斯事故 起数和死亡人数再下降三分之一,实现煤矿安全状况根本好转。总体方案提出,全国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工作的发展导向 是:树立“瓦斯事故可以预防和避免”、“瓦斯是资源和清洁能源” 的意识,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正确处理安全与生 产的矛盾;通过瓦斯治理与利用,提高煤矿生产力水平,保护矿工 生命,节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用严格的安全准入标准,逐 步淘汰落后生产力,构建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的煤炭产业新秩 序;用市场化原则调节国家、行业、企业三者利益关系,形成煤炭 生产良性循环机制,推动煤炭产业升级;努力建设本质安全型煤矿, 确保能源稳定供应和煤炭工业可持续

5、发展。总体方案强调,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工作的重点任务是: 加强领导,提高瓦斯防治工作水平;增加投入,完善安全系统与装 备;突出重点,加大瓦斯抽采力度;提高素质,加强职工队伍建设; 强化技术,推进煤矿科技进步;严格管理,落实安全规程和措施; 示引导,推进瓦斯治理与利用。总体方案提出,搞好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工作,必须完善 以煤炭法为基础的法律法规体系,深化“国家监察、地方监管、 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工作格局,健全煤矿安全技术和管理标准体 系,完善煤炭行业准入制度,强化矿区环境监管,适当调整国家财 税政策,构建与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相匹配的煤炭科研、教育、装 备制造体系。瓦斯防治工作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

6、中之重,做好煤矿瓦斯防治 工作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职责。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把煤矿瓦斯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进一步深入调查研 究,齐心协力解决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实践中的问题,为促进煤矿 安全状况的根本好转做出贡献。前 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部分基本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煤矿基本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矿井数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原煤产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生产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自然条件及灾害事故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瓦斯赋存及涌出状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自然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灾害事故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瓦斯治理与利

7、用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瓦斯治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瓦斯利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瓦斯灾害机理等技术难题尚处于探索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安全技术和管理标准落后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产业层次和生产力水平低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产业政策存在诸多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安全投入严重不足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发展导向和主要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 指导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 发展导向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 主要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三大阶段”治理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45户安

8、全重点监控企业分类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其他煤矿企业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瓦斯抽采与利用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部分重点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加强对瓦斯防治工作的领导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 加大投入,完善安全系统与装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完善通风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完善瓦斯抽采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完善防灭火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完善防尘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完善监测监控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六)完善安全防护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 突出重点,加大瓦斯抽采力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 强化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错误!未

9、定义书签。五、 强化技术,推进煤矿科技进步 错误!未定义书签。六、 严格管理,落实安全规程和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七、示引导,推进瓦斯综合治理与利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煤层群条件下高瓦斯、高地温、高地压、安全高效开采的瓦斯综合治理与利用示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严重突出矿井瓦斯综合治理与利用示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自燃发火严重高瓦斯矿井瓦斯综合治理与利用示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瓦斯综合治理与利用的技术研发与装备制造示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五)煤层瓦斯地面、井下综合抽采与利用示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八、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部分保障措施及

10、政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完善以煤炭法为主体的法律法规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 深化“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工作格局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健全煤矿安全技术和管理标准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完善煤炭资源市场准入制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 强化矿区环境监管 错误!未定义书签。六、 调整国家财税政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瓦斯抽采与利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资金支持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煤炭产品市场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煤炭成本完全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税收政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七、 构建与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相匹配的煤炭科研、教育、装备制造体系错

11、误!未定义书签。(一)建立瓦斯治理与利用的科研体系,大力推进科技攻关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整合教育资源,建立瓦斯治理与利用人才培养基地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整合煤矿安全装备制造业,建立安全装备产业化基地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部分基本情况一、煤矿基本情况(一)矿井数量全国现有各类煤矿约2.8万处,其中45户安全重点监控企业有414处,其他国有重点煤矿322处;地方国有煤矿2176处;乡镇煤矿2.45万处。(二)原煤产量2004年,全国原煤产量19.56亿吨,同比增长17.33 %。其中,乡镇煤矿7.4237.94%地方国有煤矿2.9515.08%45户安全重点监控企业产量5.02亿吨,

12、占全国煤矿产量的25.66%; 其他国有重点煤矿产量4.17亿吨,占全国煤矿产量的21.3%;地方 国有煤矿产量2.95亿吨,占全国煤矿产量的15.08%;乡镇煤矿产量 7.42亿吨,占全国煤矿产量的37.94% (见图1)。45家重点监控企业5.0225.66%其他国有重点4.1721.30%(三)生产结构我国煤炭生产以井工开采为主,其产量占煤炭总产量的95%现有煤矿中,设计年生产能力 30万吨以上的大中型矿井占矿井 总数的2% 30万吨以下的矿井占98%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81.5%,掘进综合机械化程度为21.5%,其他类型矿井机械化水平很低。二、自然条件及灾害事故(一)瓦斯赋存

13、及涌出状况我国陆上埋深2000米以浅的煤层瓦斯资源量为 31.46万亿立方 米,主要分布于24个省区,、蒙、川黔滇边界、两淮等地区最丰 富。到2004年底,已陆续探明瓦斯储量1023亿立方米。2004年,国有重点煤矿中,有高瓦斯矿井152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154处,高瓦斯、突出矿井数量约占49.8%,煤炭产量约占42%, 主要分布在、等省区。45户安全重点监控企业中,有高瓦 斯、突出矿井250处,其矿井数量和产量分别占60.2% 60.6%,2004 年瓦斯涌出量为66亿立方米。(二)自然条件地质条件:在国有重点煤矿中,地质构造复杂或极其复杂的煤矿 占36% (煤炭生产能力约占27%,地质构

14、造简单的煤矿占23%煤炭 生产能力约占26%:。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极其复杂的煤矿占27%属于简单的占34%顶板岩性:多数大中型煤矿顶板属于H (局部不平)、皿(裂隙 比较发育)类;I类(平整)顶板约占 11%主要分布在义马、潞 安、等矿区;W类、V类(破碎、松软)约占 5%主要集中在、等 矿区。开采深度:2004年,大中型煤矿平均开采深度 456米。平均采 深华东约620米,东北约530米,西南约430米,中南约420米,华 北约360米,西北约280米。采深超过1000米的煤矿有8处,超过 800米的有15处。采深大于600米的矿井产量占28.47%。小煤矿平 均采深196米,其中采深超过300米的小井产量占14.51%。煤尘爆炸危险性:国有重点煤矿中有532处煤矿的煤尘具有爆炸 危险性,占87.37%;具有煤尘强爆炸性的煤矿占60%以上。华东地区 煤尘的爆炸性最强,其次是西北、华北、西南。自燃发火危险性:国有重点煤矿中有288处煤矿的煤层具有自燃 发火危险,占47.29%; 45户安全重点监控企业有269处煤矿的煤层 具有自燃发火危险,占64.6%。动力灾害与热害:国有重点煤矿中,有 27处煤矿具有冲击地压 危险性,占5.13%,冲击地压最严重的是老虎台矿,年发生冲击地压 4000次以上;约有70多处矿井工作面气温超过26C,最高达37C, 主要分布在新汶、丰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