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在医院的应用及案例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375346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联网在医院的应用及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物联网在医院的应用及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物联网在医院的应用及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物联网在医院的应用及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物联网在医院的应用及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联网在医院的应用及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联网在医院的应用及案例(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联网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1病人的识别ID示踪2药品配送使用,不良事件报告3手术质量控制4门禁系统5医疗单元的识别6固定资产管理7遥感遥控遥测8急救调度9终端自助报告10就诊资料收集与管理11传染病管理12医院感染管理13消毒供应14膳食资讯15病人过敏史16疾病预防控制一、患者主体方面的应用 在医疗过程中,身份识别功能是重要的基础步骤。使用物联网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对患者给予正确的处置,同时要将处置的环境进行准确的记录。1.患者身份管理IC卡和RFID技术在医疗保健、公共卫生、药品、血液等方面的应用:与银行、社保等部门联合开展医疗就诊卡的通用模式与标准研究;集个人ID信

2、息、社保、医保、医疗、金融等服务于一体的“一卡通”产品的应用;在医疗智能卡内记录诊疗信息,逐步取代传统的病历本;患者以身份证作为唯一的合法身份证明在特定的自动办卡机(读写器)上进行扫描,并存入一定数量的备用金,几秒钟自动办卡机就会生成一张“RFID 就诊卡”(也可使用专用的医保卡),完成挂号。患者持卡可直接到任何一个科室就诊,系统自动将该患者的信息传输到相应科室医生的工作站上,在诊疗过程中,医生开具的检査、用药、治疗信息都将传输到相应的部门,患者只要持“RFID就诊卡”在相关部门的读写器上扫描一下就可进行检査、取药、治疗了,不再需要因划价、交费而往返奔波。就诊结束后,可持卡到收费处打印发票和费

3、用清单。 “RFID就诊卡”和“RFID腕带”中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挂号时间、就诊时间、诊疗时间、检査时间、费用情况等信息。患者身份信息的获取无须手工输入,而且数据可以加密,确保了患者身份信息的唯一来源,避免手工输入可能产生的错误,同时加密维护了数据的安全性。2.患者定位管理“RFID腕带”以不影响诊疗为前提,采用特殊固定方式佩戴在患者的手腕上使其不易脱落。由于“RFID腕带”还包括患者所在科室、床位的信息,并能够主动向外界发出信号,当信号被病房附近装设的读写器读到后,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将信号传到护士站,从而达到实时监控全程跟踪及区域定位的目的。3.患者诊疗管理在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

4、行的诸如检验、摄片、手术、给药等工作,均可以通过“RFID腕带”确认患者的信息。每位住院病人佩戴腕带,存储了相关的信息(过敏史、每天用药和打针情况),可帮助医生或护士对交流困难的病人进行身份的确认,只要拿着机器一刷,就一目了然了,可以方便记录各项工作的起始时间,确保各级各类医护及检査人员执行医嘱到位,不发生错误,从而对整个诊疗过程实施全程的质量控制。4.患者査询管理患者可通过“RFID腕带”在指定的读写器上随时査阅医疗费用的发生情况,并可自行打印费用结果,以及医保政策、规章制度、护理指导、医疗方案、药品信息等内容,从而提高患者获取医疗信息的容易度和满意度。5.母婴对应管理作为特殊的群体,婴儿出

5、生后也要给婴儿佩戴一个可以标示唯一性身份的“RFID腕带”, 并使婴儿的信息和母亲的信息具有唯一对应性,要确定是不是抱错了婴儿,只需对比母婴的“RFID腕带”信息就可以了,这就避免了婴儿抱错事件的发生。同时,借助全球领先的射频识别科技,在婴儿身上佩戴可发射出RF射频信号且对人体无害的智能电子标签,同时在医院内需要进行控制的区域安装信号接收装置,信号接收装置可以接收到婴儿电子标签所发射出的RF信号,并据此对婴儿所在位置进行实时监控和追踪,还可对企图盜窃婴儿的行为及时报警提示。 Xmark的Hugs婴儿防盜系统是目前全世界最好的专业保安产品,仅在北美洲就已有上千家医疗机构选择了Hugs系统。Xma

6、rk骄傲地宣称:至今还没有任何一家医疗机构在安装 Hugs 婴儿防盜产品后选择其他类似产品进行替代的。据美国国家健康统计中心(National Centre for Health Statistics) 2007年权威统计报告第56卷第6章,当年美国有超过100万名新生婴儿接受了Hugs婴儿防盜系统的贴身保护。作为全球最好的专业婴儿防盜系统,Hugs充分考虑了婴儿被盜的各种可能性,利用先进的高科技手段,不但可以防止外来人员实施偷盜,还可以完全防范内外勾结甚至自盜窃案件的发生。因此,Hugs婴儿防盗系统能够充分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管理档次,防止婴儿被人从医院内盜走,有效地保护婴儿的安全,保障各方的

7、权益。6.危急预警管理当有人强制拆除“RFID腕带”或患者超出医院规定的范国时,系统会进行报警;佩戴了具有监控生命体征(呼吸、心跳、血压、脉搏)的并设定“危急值”的“RFID腕带”,可24小时监控生命体征的变化,当达到“危急值”时系统会立即自动报警,从而使医护人员在第一时间进行干预。 (二)医疗机构主体方面的应用1.普通诊疗方面根据日前对于医疗服务、病案管理的要求筛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对于医疗行为时限要求的关键性指标,比如每日患者应接受的检査、治疗和护理项日,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査房时问,书写手术记录人员资格等,根据完成情况通过物联网实时整合进入医疗数据中心服务器, 医疗服务器对比设定参数后,将没

8、有按时完成的项目通过无线通讯技术反馈到医护人员类似 PDA或者智能手机的手持终端中 。 对临床路径执行的不合理变更进行监控。医院医疗数据中心服务器对进入临床路径中的可能出现的变更按照预设的编码进行分类。RFID对于临床路径执行过程中的变更(尤其是与医疗服务程序、服务过程相关的变更)上传至医疗数据中心服务器,医疗数据中心服务器进行分析、评估、监控与预警,将初步的分析结果以类似“短信”的方式实时反馈到职能部门与科室主要负责人的手持终端设备,督促其进行整改或采取必要的弥补措施。 位于哈特福德市的以CT为基础的安泰保险公司正在使用一种新的云数据处理和临床决定(支持方案)。新方案可以使他们通过以循证医学

9、为基础的临床决定(支持系统),将来自电子病历、主诉、药物治疗和实验室检査结果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将其通过 IBM 的云数据平台传送给医生和患者。 位于圣地亚哥的夏普公司医疗小组正在使用“协同照护”这一新方案。借助于这一方案,医生和护士可以方便地从该公司多种不同的电子病历系统中获取所需信息。夏普公司医疗小组的首席执行官约翰杰帝博士说:“纸质报告、不连续的数据资料、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缺少患者的信息是医疗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不幸的是,其在大多数医疗机构中都不罕见 。 患者无法参与到他们自己的就诊活动中,并不能有效地获取自己的临床信息及和医生的交流。 而我们现在就是要创造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系统,将

10、初级医疗医生、专科医生、医院和患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降低医疗费用,提高诊疗效果的目的 。” 麻省莱明斯特健康救助医院的医生 可以通过安全的无线网络技术随时随地地获取包括海量PACS资料在内的所有数据。“只要你拥有网络连接和账号,就可以随时随地地使用这个系统。”这家拥有150张床位的医院副院长兼首席信息官理査德蒙克如是说。2.急诊领域救护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后,完成紧急救助,将 RFID 识别卡分发给伤员并填写电子伤情信息,通过移动式 RFID读写器将伤情写入RFID识别卡并存储,然后在有网络的条件下将伤情信息传到救治机构(如无网络则数据先暂存, 待网络恢复后将数据后传) ,进行数据的统

11、一分析。 (1)分类:通过移动式 RFID读写器读取伤员RFID识别卡内的信息,并对伤员伤情进行诊断。诊断后进行分类,在移动式 RFID读写器上或者固定式 RFID读写器上填写分类信息(即救治去向,包括地点、医疗机构等),并将分类信息、分类时间等写入伤员RFID识别卡,后台系统进行相应的更新,将分类信息发送至各医疗机构。 (2)分类后伤员由担架送入各医疗机构:医疗机构读取出伤员 RFID识别卡中存储的伤员信息, 再由医生根据伤员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置。同时,依据伤员信息和实际检査检验结果及相关规定完成伤员病历,并将病历写入RFID识别卡,后台系统做出相应的更新 。 (3)伤员在医疗机构后续进行的

12、诊断治疗信息也需要写入RFID识别卡, 再由后台做相应的更新。 (4) 伤员在某医疗机构救治完成后,可能转入其他的医疗机构,其他医疗机构工作流程同上。 (5)流程之外的信息综合利用,包括统计分析功能、组合査询功能、自动分类、智能诊断、器材药品白动配给、物流等 。3.体检、健康档案管理动态血压计、心电仪、血糖测试器、尿动力等一系列数字化医疗产品,可令患者随时随地地进行体检,体检结果将通过蓝牙技术发送到指定的手机上,然后由手机把信息发送到相应医生的数据库里, 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检结果进行诊疗, 再把诊断结果发送到患者的手机上。这样将大大节省患者看病的时间,有效地解决了看病难、看专家更难的问题,对于老

13、年人群,慢性病人群、术后人群有重大裨益。 退伍军人个人健康档案的新下载系统使是一个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使用的好例子:在2010年8月2日,美国奥巴马总统宣布退伍军人历史上第一次可以进入退伍军人事务(VA)网站,仅需要点击一个“蓝色按钮”,并下载或打印他们的个人健康档案,就可带到VA以外的医生那里就诊。乔普拉说,在软件启动以后,该项目已经提供了100 000余次 PHR (个人健康档案)下载服务。4.远程探视医院有一些特殊的病房,一方面因患者病情严重易受外部感染,另一方面因患者本身的疾病带有极强的传染性,不能与外界直接接触。典型的如重症监护室(ICU),这是一个集中救治危重患者的特殊场所

14、,这里收治的患者均为手术后的病人和危重病人,抵抗力最差、最容易产生并发症和严重感染。但是,这一类患者往往同时又最需要家人的陪同和安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实现远程探视,这样既可以保护患者免遭外部感染或交又传染,又可以实现患者与家人的“面对面亲情交流。 部署上,需要在特殊病房内配备视频编码器以及摄像机、麦克风、音箱、电视机,同时在隔离区外设立远程探视室,配备视频编码器、摄像机以及PC、耳麦,这些设施通过医院局域网接入监控中心管理平台。 家属或朋友在室外的探视点即可实时看到室内的患者情况,并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患者也可以看到外面家属的视频。 如果将管理平台接入Intenet

15、,家属或朋友即使在家里或身在外地,也可通过PC远程登录,与患者探视对讲,既方使又快捷。5.远程医疗会诊由于国内医疗水平发展不平衡,三级医院基本分布在大中域市,高、精、尖的医疗设备也以分布在大城市为多。病人特别是边远地区的病人,由于当地的医疗条件比较落后,危重、疑难病人往往要被送到上级医院进行专家会诊。就诊交通费、家属陪同费用、住院医疗费等都给病人增加了经济上的负担。同时,路途的真员簸也给病人本已脆弱的病体造成了伤害, 而许多没有条件到大医院就诊的病人则耽误了诊疗,给病人和家属造成了身心上的痛苦。即使在大城市,病人也希望能到三级医院接受专家的治疗,造成基层医院病人纷纷流入市级医院,加重了市级医院

16、的负担,造成床位紧张,而基层床位闲置,结果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和浪费。借助于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可以通过对各级医疗机构的无边界互联组成一个有效的远程医疗网络,实现对医学资料和远程视频、音频信息的传输、存储、査询、比较、显示及共享,使边远地区的患者能方使地共享优秀医学医疗资源,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相隔万里,也能实时诊断。中山医院呼吸科主任白春学教授介绍,由中山医院领军负责的该项目研发组, 目前已经成功地装试了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肺功能监测上。“所谓物联网医学,即利用云计算和传感技术,将一枚大至手机、小到指甲片大小的传感器贴在患者身上,传感器的一个终端嵌入和装各到医疗检测设各中,医生通过白己的手机或电脑连接到另一终端后,可随时随地地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