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历史课教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374980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历史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历史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历史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历史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历史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历史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历史课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历史课教案 综合探究二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说课教案 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综合探究课从地球仪上看世界,选自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下面我先说说我对教材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七年级上册主要是学习地理基础知识,本课是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的综合探究课。课程内容包括“观察地球仪”和“使用地球仪”两个部分。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性探究学习。通过观察地球仪,掌握有关地球仪的基本常识,进一步认识地球,把以前自己头脑中对地球的平面地图印象转化为立体的空间印象。同时也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想像能力。继而通过“使

2、用地球仪”,熟悉并能运用地球仪的基本功能,利用经纬网来确定地理位置,分析地理环境特征,锻炼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关于地球的知识,本单元的前三课已有学习,对于地球仪,学生也不陌生。致于对地球仪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进而形成对地球的立体性理解,尤其是对地球仪的功能及使用基本没有实践过。因此课程内容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作为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的课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基于上述分析,根据我对课标的理解,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首先是知识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本课的课标对知识目标的要求就是一句话:知道地球仪的特点,要知道地球仪的特点,就

3、必须先了解它的基本常识,因此我将本课的知识目标设计为: 通过观察地球仪,掌握有关地球仪的基本常识,比如:地轴、经线、纬线、经纬网、南北极、时差、地球上的五带、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等。 2、能力目标: 课标中对能力目标的要求有句话:一是知道地球仪的功能。二是学会恰当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功能也就是作用,其实就是让学生知道怎能样使用地球仪,因此我确定了两个层次的能力目标: (1) 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常识,并形成对地球的立体性理解。从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2) 通过自主探究和实习作业法,让学生学会使用地球仪,能运用经纬网确定位置并分析地理环境特点。能恰当

4、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统合整个单元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一次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教育。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和内容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经纬线概念、特点、经纬度划分。(因为这是关于地球仪的最重要内容,也是形成学生能力的关键性知识。) 教学难点为:东西半球划分;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分析地理环境特点。 (因为这是地球仪最重要的基本功能,也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 五、教法、学法: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本课课程设计和内容特点,我采用的 教学方法有: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实习作业法。 学生学法

5、是: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相结合。 【为了让课堂既轻松又高效,师生都需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六、课前准备 教师的准备: (1) 整合地球仪和环境污染的相关图片、文字及数字资料,依据教学目的和内容设计制作课件。 (2) 设计两个表格:一是“经线与纬线比较表”,一个是“经度和纬度比较表”。 (3) 选编一道有关“使用地球仪”的作业题。 学生的准备: (1) 每人准备一个小型地球仪。 (2) 根据课本上设计好的问题进行课前预习。 最后一个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课堂教学过程 七、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的教学方法与设计思路: 我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依据本课的课程特点来设计的。本课是综合探

6、究课,主题是,通过了解地球仪来进一步认识世界。教材以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设计来帮助学生明确每个环节的学习任务。而且教材资料详实,以问题的解决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我在本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注重了三点:一是紧紧依托教材,二是把握好“学生主体参与”这个关键,三是充分发挥好老师在问题解决中的启发指导作用和总结评价中的把关作用。基于这一情况我将本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为三个环节: 首先是导入新课,我采用直接导入法,让学生看自己桌上的地球仪。(因为这时学生的注意力早已集中在自己的地球仪上了。)直接把学生引进第一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观察地球仪。在这一环节中, 以学生个别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以课本

7、资料、老师提供的资料和地图册为依托;以教材中设计的问题为载体;以掌握地球仪的基本常识,理解其特点为主要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是:落实知识目标,突出重点,为后面“使用地球仪”作好铺垫。 具体操作分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学生个别学习,粗看地球仪,认识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 第二步: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掌握经纬线的概念和特点,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方法,进而理解地球仪的特点。 第三步:疏理知识,强化重点。让学生填老师设计的关于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对比表。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对经纬线规律和特点的总结可能会有些困难,教师要加强启发指导;另外,每个步骤中老师都要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学习结果并进行

8、总结评价) 通过第一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地球仪的特点,为下一步使用地球仪作好了铺垫。 第二环节:使用地球仪。在这一环节中, 以学生自主探究和实习作业法为基本形式;以课本上的两个案例和老师设计的作业题为载体;以掌握地球仪的功能,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并分析地理环境特点,熟悉并能恰当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为主要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是:落实能力目标,突破教学难点。 具体操作也分三个步骤进行:让学生有步骤地完成三个案例。 每个案例的操作方法是: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演示,其他同学在课堂练习本上做,先进行小组内交流,最后老师组织全体同学共同进行评价总结。 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探究学习,知识和能力

9、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下面我要落实第三个教学目标,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个环节的主题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第三环节: 加强环保意识教育。 首先,老师展示一组环境污染及其严重危害的图片、文字、数字资料,让学生在获得地球污染的触目惊心的直观体验基础上,反思自己平时在爱护环境中行为。 最后老师以几组环境保护的宣传语和动情的总结,来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的动员。使学生意识到保护地球,爱护环境的紧迫性,增强个人责任意识。 以上就是我的整个课堂教学设计。最后是课后作业:完成同步练习册上习题。 总结起来,在这堂课中,通过三个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在知识上获得了对地球仪和地球的深入了解;在能力上获得了观察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锻炼;在情感方面体会了地球母亲对人类生活的伟大意义,认识到了保护地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的重要性。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历史课教案 历史课教案 历史课教案 历史课感想 历史课反思 历史课心得 历史课评课稿 历史课改计划 历史课改总结 历史课改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