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关于体育工作计划三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7374623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关于体育工作计划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2年关于体育工作计划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2年关于体育工作计划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2年关于体育工作计划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2年关于体育工作计划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关于体育工作计划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关于体育工作计划三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关于体育工作计划三篇 体育工作计划 篇1一、指导思想:根据学校及教务部门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的精神和要求,本备课组按照学科特点及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重点,我们高中体育组以健康第一,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中心,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大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深化体育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在教学,教研,训练,竞赛,群体活动等方面有进一步的突破。二、教学内容为了满足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方面不同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标准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划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内容是对全体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共同要求。为满足学生选项学习的需要,我们高中备课组开设五个模块系列(田径、健美操、三大

2、球类)。每个系列包含若子模块,每一模块为18学时,以便学生对所选模块进行较系统的学习。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且成绩合格即可获得1个学分。高中三年中,学生修满 11个必修学分(含田径类项目系列必修1学分,健康教育专题系列必修1学分)方可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毕业要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通常按每周2学时安排。高三年级第二学期学校仍应保证学生必要的体育活动时间。三、 教学措施及要求:在教学中尽量采用多种练习方法和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运动技能,以学生主体,兴趣先导,实践强化和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基础为原则,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提高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四、备课组重点工作:1、抓

3、好日常体育教育教学工作(1)抓好体育教师的师德建设。(2)抓好体育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多方面进行基本功培训。(3)加强对新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4)抓好体育教师的备课、上课、听课,努力创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5)抓好高二田径训练队的训练工作。2、上好体育课做到五重视:(1)重视课堂教学的安全教育。(2)重视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严格要求。(3)重视每个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体育课进行思想教育。(4)重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5)重视加强教师角色的转变,增强角色意识。3、配合局、校做好各赛事裁判工作。五、具体安排:1、开学初召开备课组成员会议,切实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2、开学初积

4、极落实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工作,统一教案3、本备课组集体讨论关于加强对本年级学生体育课课堂常规的管理,并于第一节课进行常规管理的教育4、开学初认真抓好本年级学生早操的进出场和做操质量的管理工作5、认真进行本年级学生的体育课安全教育工作,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6、认真制定好本学期表备课组推磨听课计划安排表7、认真按照计划定期进行组内成员间的相互听课评课工作体育工作计划 篇2根据学校工作要点和学院的实际情况,本学期我们将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以课程建设为工作重点,积极鼓励教师开新课,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体育教学科研工作的力度,形成具有发展后劲的优秀教学团队。本学期将做好以下各项教学工作

5、:一、指导思想及目标积极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学校体育教育方针政策,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密切从实际出发,全面推进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教学、科研、群体、训练协调发展为原则。切实营造讲团结、讲奉献、讲和谐、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使学院形成了一个团结、和谐、奋进的坚强集体。教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要以创新性思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工作任务及要求1、做好专业评估和课程建设工作9月份做好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专业评估工作,从评估中找出不足,加强进一步建设。加强课程建设的工作力度(积极作好校精品课、校优秀课和重点建设课准备及评估工作);根据新修订人才培养计

6、划和教学大纲上好每堂课;加强新建体育保健实施方案的落实工作。2、进一步推进教学质量工程的实施,提高我院教学水平,深化教学法研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每位教师积极专研教材资料,探索创新教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3、认真作好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继续开展课堂教学常规检查工作,抓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常态化质量管理;认真作好学院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工作;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加强实验室的教学平台建设工作;加强学生的学风转变工作;严格按照体质测试要求进行测试,做好体质测试上报工作。4、抓好体育课外活动工作:体育课外活动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补充,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积

7、极抓好课外各种竞赛实践活动,各教研室和学工办安排、组织院级的各种竞赛活动日期,带动整个校园的体育活动氛围,在组织这些比赛的过程中,锻炼提高学生的赛事组织能力,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5、科研工作:科研是教师除去课堂教学和课外指导之外的重要工作。因此,各教研室积极利用每周例会时机有计划、有目标的开展科研工作。集体讨论有关体育方面的各种思想、课堂教法、面临问题等情况,同时研究确定各种论文写作范围和方向,注重研究目标、方向和学院发展统一在一起。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完成学校规定的科研任务。6、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师资队伍建设事关专业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从目前看,学院师资由于近期的人事变动和新专

8、业方向的开设,师资队伍不是十分合理。从长远看,教师的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每位教师要制订进修提高计划,考虑以在职或离职等方式进行(本学期理论教师张萍去北京体育大学进修学习),为达到与我校教学相适应的一流师资水平不断努力。院里要尽量为教师的进修提高创造有利条件,做到保证工作、合理安排,使院里工作不断发展的同时,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也不断提高;还要围绕主干课程优化配置师资,并使之相对稳定,事业有专攻,为专业进一步发展奠定稳固基础。三、具体工作安排九月份:1、确定学期各项工作安排,制定课外活动计划。2、制定学期授课计划。检验新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科学性。3、做好专业评估工作。十月份:1.技术教研

9、室组织各种迎接新生竞赛实践活动。2.组织开展青年教师公开课,教师通过观摩进行交流学习。观看国家级精品课(公共课、专业实践课、专业理论课)。3.积极作好下学期校精品课、校优秀课和重点建设课申报工作。十一月份:1、参加院期中考试的监考。2、进行期中教学自查并接受学校检查。十二月份:1、新建体育保健方向实施方案的落实工作检查。2、整理各种教学基本资料,进行归档。3. 科研工作统计。20_年一月份:1、期末考试监考工作。2、成绩录入并上报。体育工作计划 篇3一、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性格差异较大,身体素质、遵守纪律等方面各有不同。学生处于青春发育阶段,性格比较叛逆,需要探索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对体育

10、课的兴趣。同时,水平三处于升学阶段,学业压力比较重,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编排课程的内容(例如增设趣味性项目,球类项目以及自主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简单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的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2、初步学习田径、体操、小球类、民族传统体育、韵律活动和舞蹈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3、培养学习各项基本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勇敢,顽强,胜不骄、败不馁,自觉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培养学生身体素质。2、

11、田径、体操、球类学习。(2)教学难点田径、体操技巧四、教材分析全期教材内容包括(一)、体育卫生基础知识(二)、运动技能(三)、身体健康(四)、心理健康。教材内容较多,除有常规性的跑、跳、投的教学外,还设有体操、武术、球类几个方面,全面的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其中体育卫生基础知识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并适当运用课堂讨论。室外授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方法、运动技能技巧,让他们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达到“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目的。五、教学与措施1、认真备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上体育课的兴趣。2、加强思想教育,加强体育教师之间的交流,认真听取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从中学习他人的

12、教学方法。3、上好每一堂体育课,充分贯彻课改精神,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搞好自主互助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4、结合学校的趣味体育发展路线,指定趣味体育游戏,加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5、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勇敢、顽强、朝气蓬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注意能力的培养,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六、教学进度周次 教学内容1 教学常规、队列队形2 队列队形3 队列队形、游戏4 广播体操、游戏5 国庆长假6 广播体操、游戏7 广播体操、游戏8 广播体操、游戏9 踢毽子、跳绳、游戏10 各种快速启动的跑、追拍跑、接力跑、游戏11 立定跳远、跳远、游戏12 跳远、跨越式跳高、游戏13 跳高、前后抛实心球、游戏14 前滚翻、肩肘倒立、游戏15 肢体悬垂、实用性攀爬、游戏16 器械体操、韵律操17 武术基本功18 小球类和球类游戏19 小球类和球类游戏20 复习、期末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