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7373653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早在上世纪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因此,我尝试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其次,抓住训练点,生发开出,扎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学中,我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模仿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句式,说说农耕社会人们还没有什

2、么。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世纪科学成果的有关资料后,又要求他们继续说下去,世纪的我们还拥有一些什么。在这样的对比过程中,学生既感受了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巨大的区别,又在收集资料中积累了语言、模仿运用中训练了语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本课教学,主要是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感悟和想象,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面对这一切,你有什么感受?”这个问题触动了学生的情感积累,使他们真切地体会到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变化之快,并由衷地生发出对科学的赞叹和向往。接着,我又启发学生用想象去填补文本的空白,拓展思维的空间,体会科学技术的神奇。这样,从自己到他人,从感受到想象,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地感悟,既丰富了文本的内涵,又给了学生自主创造的空间。当然,本课教学也存在不足之处,例如要加强学生的感悟,指导孩子读中悟等,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这些层面,力求使孩子们有更多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