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服务推进会发言材料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373064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务服务推进会发言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政务服务推进会发言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政务服务推进会发言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政务服务推进会发言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务服务推进会发言材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务服务推进会发言材料政务服务推进会发言材料各位领导: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市政务服务中心基本情况和今年 1-6 月各项工作 完成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 市政务服务中心成立于 2007 年 7 月,2011 年 11 月迁入 * 新区政务大楼。 目前有 66 个部门和单位进驻,入驻窗口工作人员 160 余人,中心机关现有行政 编制6 名,事业编制 9 人,中心下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络管理中心两个事业 单位,分设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国税征管、地税征管、车辆管理等五个政务服 务分中心。近年来,政务服务中心秉承“人民受尊重、权力受监督、服务无止境”的工 作理念,遵循“规范、廉洁、高效、便

2、民”的服务宗旨,以提高行政效能为切入 点,以“三项制度”为抓手,以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为目标,不断创新服务举措、 完善服务功能,着力推进“中心建设标准化、内部管理规范化、项目服务常态化、 公共资源交易透明化”。2015 年 1-6 月,政务服务中心共受理各类行政审批及 公共服务事项 11.78 万件,平均办结 1.27 个工作日,按时办结率、群众满意率 均达 100%。一、夯实基础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全面落实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采取政府牵头、部门参与、 效能问责等系列措施,紧抓“放权、集中、到位”三个关键,将所有行政审批事 项统一集中到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并授予窗口首席代表审批决定权

3、、审核上报权 和印章使用权;同时,现场踏勘人员一并入驻,确保所有事项在窗口快速办结。(二)全面清理审批服务事项。我们按照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配合政府办、 法制办多次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全面清理,对上级下放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 事项进行及时对接,逐一规范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目前,市政府新出台了关 于公布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公共服务事项及前置条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有关工作通知的实施意 见两个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规范窗口行政审批行为,优化办事流程,形成上下 衔接、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今年以来,我们取消了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 项目11 项,取消行政

4、、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前置条件 84项,保留行政许可事项 137 项,非行政许可事项 49 项,公共服务事项56 项,办事效率明显提高。(三)强力推进前置单位和公共服务事项入驻。我们结合*工作实际,按照 “单位必进、时限确定、管理归并”的原则,将与行政审批密切相关的财政评审、 招投标造价等行政审批前置类单位及住房公积金中心、民政婚姻登记处、公安出 入境等部门整体入驻政务中心;并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气、广 电等公共服务事项纳入中心集中办理,切实方便办事群众。二、搭建平台 完善政务服务体系(一)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按照省上标准化建设要求,全面实现了“行 政审批、办事制度、政务服务、

5、服务场地、服务设施”等五个标准化建设,目前 政务服务中心已成为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公开于一体的 综合性服务平台。(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全面推进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 建设,大力推行“三个一体化”运行模式,最大限度实现办公场地、服务事项和 人员管理一体化。将民政、计生、农业服务、劳动保障、广电等涉农、惠农相关 部门和审批事项全部进驻便民服务中心,会同市法制办整理编印了乡镇便民服 务中心办事指南。将行政审批软件延伸到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接入行 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实现系统功能扩展和数据上下对接,把行政审批权力的运 行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实现网上审批、在线监察、

6、预警纠错和绩效评估,营造公 平、公正、公开的审批环境。(三)村级集中代办站“便民化”。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立村级集中代办 站,“逢场日”由村干部担任代办员为村民提供服务,彻底解决了农村地域广阔、 人口分散、群众办事不便的实际困难;在市区探索建立了社区便民服务站,使市 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免费代办服务。(四)网上电子政务大厅“便捷化”。全面开通集咨询、预约、申请、预审、 办件查询和公众监督评议等为一体的网上电子政务大厅,加强电子政务大厅的日 常管理和维护,落实专人在线值守,确保在线即时咨询的及时响应,实现“实体 政务”和“网上政务”双轨运行,群众在家也可享受贴心的政务服务。三、创新举措 提升项目服

7、务水平(一)建立“四位一体”的项目服务协作机制。联合投促局、管委会和进驻 部门建立“四位一体”项目服务协作机制,实行项目签约信息、落户园区信息、 建设进度信息、审批办理信息互享互通,并加强深度合作和工作协调力度。(二)大力实施并联审批。制定了*市并联审批实施办法及细则,为重点项 目开辟行政审批“绿色通道”,按照“提前介入、统一踏勘、协调办理、限时办 结”的原则,适时召开并联审批联席会,对项目涉及的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实行 集中审批、限时办结。尤其是在竣工验收阶段,推行联合验收并联备案,在项目 业主备齐相关竣工验收资料后,由住建、规划、国土等 14 个部门同时参与验收, 政务中心及时跟踪督办。(三

8、)切实简化审批流程。修订重点项目并联审批实施细则,根据项目的不 同类别为投资企业制定个性化的并联审批流程,分别制订了投资建设项目并联 审批流程、企业设立登记并联审批流程、餐饮业并联审批流程、公共娱乐 场所并联审批流程等。今年来,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务中心多 次组织并联审批相关窗口协调、讨论,量身定制了房地产项目并联审批流程 和房地产项目并联审批办事指南,将房地产项目纳入优先办理范围,实行审 批流程、申报资料、收费标准、办结时限“一单告知”,只对申报资料进行形式 上审查的实行即到即办,突出了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最大限度地缩短了办理时限。(四)严格实行“收费一费制”。对重点项目涉及的行政

9、事业、经营性收费 由政务中心“一窗受理、一次收取、统一分配、包干使用”。今年我们为川东粮 油储备调控中心、中石化*科研生活基地、中石化 lng 项目等 10 多个重点项目 启动了并联审批,受到投资企业的一致好评。四、整合资源 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按照“管办分离、依法监督、统一管理、集中交易”的原则,成立公共资源 交易中心。将工程项目招投标、国有资产出让、政府采购、国有土地招拍挂等统 一进场交易,并设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保证金账户,规范保证金缴退行为,相 关交易资金统一收取、统一管理。开通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所有交易活动实 行“政策标准、信息发布、操作流程、收费标准、监督管理”五公开,交易活动 全

10、过程实行音、视频同步监控录像并刻盘存档,使公共资源交易更加公开、公平、 公正,切实从制度上、源头上遏制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腐败行为发生。今年 1-6 月,交易宗数 125 宗,成交金额 8716 万元,节约财政资金 700 余万元。五、强化管理 展示中心良好形象(一)加强窗口人员教育和管理,强化服务意识。通过工作例会、专题学习、 业务培训、座谈交流、评先考核等形式,加强窗口作风建设和宗旨意识教育,提 高思想认识,提升服务意识。开展了“三零一满意”创建活动,重点整治了“门 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和“吃、拿、卡、要”等问题,达到了服务群众“零距 离”、服务过程“零障碍”、服务质量“零投诉”,真正做到了

11、让群众满意。(二)推进大厅规范化运行,提升服务水平。完善中心管理制度,细化量化 考核指标;加强大厅日常管理,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 一次性告之制等;认真做好红旗窗口、优秀窗口工作人员评比评选,对考勤记录、 请假情况、办件质量等项目坚持每月一合计、半年一总结,及时与进驻单位协调 沟通,反馈情况。(三)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拓宽监督渠道。不断完善政务信息公开方式,进 一步规范政务公开的形式和载体,通过政务信息公开专用平台、led电子显示屏、 中心门户网站、展板资料等,及时公开相关信息,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 和监督权。通过对外公开承诺、公布效能投诉电话、持续开展窗口服务满意度

12、公 众测评等方式,拓宽监督渠道,广泛征求意见。六、成效显著 特色工作亮点频现 近年来,市政务服务中心在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公共资源交易、服务重点项 目等方面特色突出,亮点纷呈。近年来先后承办了全省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暨政务 服务工作现场会、 *市效能监察及投资软环境工作会。特别是 2012 年 11 月* 省长主持召开的全省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暨政务服务工作现场会规模大、规格高、 反响好, *政务中心的各项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 动第七督导组组长*、省政协主席*、原省纪委书记*等领导先后莅临政务中心 视察并对中心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中心先后荣获“*省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先进 单位”、“*省县级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单位”、 *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 先进单位”、“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多次被*市表彰为“服务 重点项目先进单位”、“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