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提高小学生作文方法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37147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提高小学生作文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议提高小学生作文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议提高小学生作文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提高小学生作文方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议提高小学生作文方法樟树小学 李春梅俗话说:“世事说难也亦易矣,説易也亦难矣。”同样,这句话对于小学生习作来说,也是如此。我们在平时的学生习作中常常遇到:对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有的学生愁眉不展、抓耳挠腮;有的学生用尽九牛二虎之力,也只是三言两语;有的学生滔滔不绝,但是没有详略,没抓住题眼。可见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和写作技能训练是必须且必要的。怎样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针对性、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训练。一课文就是范文,范文引路法。老师通过导讲,师生共同品读,鉴赏,从语文文本中不仅积累华美词藻和精彩描写片段,而且还要弄清写作方法,多鉴赏,多体会其好处。老师现场有针对性

2、地出内容,让学生借法描述。我们小学每一篇选入的文章都是名家名作,无论是语言方面,还是表达方法,描写方面都是值得学习的。老师讲授时,不仅要让学生从字词句段章方面训练。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还要扎实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和阅读能力。即范文就是模板,我们要让学生多读,多说,多品,多仿,扎实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如出色的老师一文-老师讲完生字词语后,就把重点放在课文结构、顺序、写作方法上。问学生喜欢哪个内容,为什么?哪个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你能读给大家听吗?你能表演给大家看吗?通过读了其文,再通过说,明其情,再通过自己的再创式读,表其情,最后通过演,悟其意。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后,回归到习作中,你有这样的生活

3、经历吗?什么难忘的事?你能完整地说出来吗?那么请大家仿写一件自己的童年难忘的事吧,那么学生就有事情写了,有话说,知道怎样写,怎样说,自己的教学就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二平时勤积累,战时有素材。俗话说:天才在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小学生习作更需要积累,可以说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写出好文章。小学生的年龄小,不知道积累,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培养。怎样指导学生积累呢?其一,生是要办积累本,抄录课文课本中好词好句,名言警句,精彩描写片段。其二,就是背诵。语文背诵最重要,比写日记更有必要。老师除了要求学生背诵书中规定的内容之外,还应该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集、丰富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 其三,通过记日记的方式进行积累。事

4、物是不断的变化,要指导学生把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悟记下来,这既是平时积累材料又是小作文,提高学生作文的最有效的方式。要学生坚持写日记,记周记不要当成负担,教育学生写日记的好处,让他们爱写日记,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三多种方法训练学生写作技巧1)评讲学生习作,投石问路每次习作训练指导结束之后,老师有针对性地选择几篇文章指导范读。读完后大家评讲,指出好的地方,不好的地方。还要修改补充的地方,这样在评讲中帮助别人,提高自己 ,大有益处。2)修改学生习作,试水前行。修改学生的作文,是综合能力的体现。既能提高学生字词句段的驾能力,又能体会修改文章的辛苦,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了,而是改出来的要反复改

5、才能把事情写清楚,把事情叙述完整,从小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好多老师认为小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没有必要,没有这个能力,其实老师这个想法是-=后的禁锢了学生的发展。其实每个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老师应该让学生放手改作文,改文生花。真是师生双丰收呀。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内是阅读是学习,课外是经历是应用。现在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每天事物都不同,老师要学生多开展课外活动。如参观周围名胜古迹,大川,慰问乡村孤寡老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举办特长表演,开展小记者关注等活动,在这些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中,小学生的胆量和作文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也得到了充分发挥。4)指导学生生活观察、积累运用写好作文,离不开观察,观察生活是写好作文的前提。生活是习作,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在学校,在家里,在社会里,每天都有不同的事情发生,每天都有不同的食物在变化,对周围事物留心观察,才能理解才能丰富自己的写作材料。因此要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有顺序的观察,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写成观察日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也是如此。写好作文虽难,但是只要老师科学有效地训练,热情地鼓励,学生就会热爱习作,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