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历史(选修)试题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371076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历史(选修)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省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历史(选修)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苏省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历史(选修)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苏省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历史(选修)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苏省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历史(选修)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历史(选修)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历史(选修)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无锡第三高级中学高二文科历史抽测题(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题,计60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 世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 B C D2、鲁迅说:“在中国的王道(儒家思想),看上去虽然好像是和霸道(法家思想)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这句话说明了A.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根本一致 B.儒家思想就是法家思想C.儒家、法家都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是统治人民的工具 D.儒家、法家的代表是兄弟3、在

2、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A仁政和道德教育 B王道和民主政治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D实行人治或法治4、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人法,以礼人俗 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5、王羲之是中国古代书法大家,在多方面取得辉煌成就。主要在下列哪些方面成就突出?楷书 隶书 草书 行书 A B C D6、中国四大发明中,大大推动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的是A造

3、纸术 B火药 C指南针 D印刷术 7、“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这是对下列哪一艺术门类的评价A书法 B中国画 C文学 D戏曲8、“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9、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 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理学的出现A B C D10、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下列诗句中能体现这一意境的是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C结庐在人

4、境,而无车马喧 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11、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朱熹B李贽 C陆九渊D黄宗羲12、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言,代修已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A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B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C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 D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13、“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

5、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A知德合一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穷理格物14、“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这段材料阐述的哲学观点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知识即美德C认识你自己D人人生而平等15、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 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16、九十五条论纲指出:“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

6、,他为了建筑一个圣彼得教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材料反映作者的态度是A认可教皇搜刮财富B天主教徒应忠于信仰C赞同教会建造教堂D反对天主教会的经济掠夺17、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撤。这种认识反映了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18、卢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都反对A君主制 B君主专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19、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

7、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A制定契约限制官吏滥用职权 B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 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 D官吏行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20、郑板桥赞美黄慎的绘画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这一评价反映黄慎的绘画属于A山水画 B写意画 C宗教画 D风俗画二、非选择题(21题12分,22、23题14分,共3题,计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孔子曾说,三代皆敬事鬼神。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

8、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而其弟子问鬼神事时,孔子答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孟子材料三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 朱子语类卷十三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下为主,君为客。”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请回答:据材料一,孔子的认识与夏商时期人们的认识相比有何变化?从孔子所处的社会阶段分析,这一时期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据材料

9、二,指出孟子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依据这一观点,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得民”?(2分)材料中朱熹所谓的“天理”指的是什么?朱熹这一思想有何消极影响? (2分)上述材料反映了黄宗羲的什么思想?(2分) 结合当时政治、经济形势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2分)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伏尔泰认为,自由就是试着去做人的意志绝对必然要求的事情的那种权利。自由是人人享有的一种天赋权利,不应受到任何侵犯,这种天赋人权只受法律支配。而平等则意味着反对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人人生而平等,政府只不过是从法律上来保护人们的自由、平等权利的国家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而并非专指在一个国家内负责行政事务的当局。

10、法国应建立依靠资产阶级力量的开明君主制,让人民享有言论、出版、选举等自由。材料二卢梭认为,私有制产生之前,人人过着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私有制产生后,贫富分化,人类就进入了不平等的文明社会。人类不平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私有财产产生,出现了贫富的不平等。第二阶段,为确保富人的私有财产,设立了强有力的政府权力机构,确认强者对弱者的统治。第三阶段,政府机构蜕化,政府的权力变成专制权力,出现封建暴君的专横统治,使不平等发展到顶点。民众对剥夺他们自由、平等权的暴君,有权用暴力恢复天赋之人权,实现自由、平等。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

11、、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材料四 (启蒙运动思想家)保障人权和实行法治的主张,崇尚知识、提倡科学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理性社会的种种设想,都已超出了国界,跨越了时代,有着非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们卓越的见解为欧美的民主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请回答:(1)材料一、二中,伏尔泰和卢梭各从哪个角度论述自由、平等的观念?(4分)为实现自由平等,他们分别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2分)(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时期对人文主义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12、?(4分)(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对欧美政治文明的影响。(4分)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 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类别项数数学22天文历法气象25地学25化学9农学25机械7水利7轻工8兵器8 材料二 五千年中华文明成就辉煌,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包袱。中国拥有“四大发明”,这固然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是罗盘针可以导航亦可看风水;火药可以制造喜庆的鞭炮亦可制造杀人的武器。更为关键的似乎是文化的取向,中国有远航,郑和下西洋早在哥伦布诞生之前,但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开辟国际贸易,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生产力没有显而易见的深远的促进作用。 摘

13、自中西对比500年材料三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的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日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摘自中西对比500年请回答: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导致这一特点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4分)材料二中所提到的火药与罗盘针的发明对欧洲社会进步曾起到过巨大的推动作用,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4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起到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4分)(4)科学技术在西欧和中国的不同作用说明了什么? (2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