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性发展和品德的关系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736975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社会性发展和品德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幼儿社会性发展和品德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幼儿社会性发展和品德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幼儿社会性发展和品德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社会性发展和品德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社会性发展和品德的关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社会性发展和品德的关系 多年来,在幼儿社会性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着一个困扰幼教工作者的问题,即怎样认识幼儿社会性发展和品德的关系。本文拟对这个问题谈些见解。 一、社会性是幼儿发展领域中的一个方面,品德是其中一部分 有关社会性的定义,现在大家还有不一样的见解,但有两点已达成共识。第一,社会性是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的产物,人在交往中取得了社会性。假如一个人远离了社会生活,失去了人际交往,那她只能是个自然人,而不含有社会人所含有的社会性。第二,社会性是人的社会化的内容和结果。作为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所取得的特征,社会性几乎包括了人本身智能以外的全部内容,即使狭义地界定社会性,它也包括社会生活中

2、的多种个人属性,如情感、性格、交往、社会适应等等。品德则是个人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是社会道德在人身上的详细化。所以,作为个人社会品质的灵魂,品德不可能泛指或包括全部个人生活的社会属性,它只能包含在社会性之中,品德教育也只能包含在社会性教育之中。 个体社会性发展实际是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技能的统一。社会认知是对社会中的人、社会环境、社会规范的认识;社会情感是大家在社会生活、社会交往中的情感体验;社会行为技能是和人交往、参加社会生活时表现的行为技能。社会性教育的内容往往紧紧围绕社会环境和规范、人际交往及自我意识、世界和民族文化几大部分展开。多年来,中国幼

3、教工作者依据幼稚园工作规程的基础精神和幼儿心剪发展的详细特点,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目标进行了研究,组成了目标的大致框架:(1)自我系统的发展,包含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自信心、主动性、独立性、自制力和坚持性等。(2)情绪情感的发展,包含通常情感状态、情绪情感的表示和控制,同情心、责任感、好奇心和爱好。(3)社会交往的发展,包含交往态度、交往能力(合作、轮番、遵守规则、处理冲突)、人际关系等。(4)品德发展,包含爱周围人,爱集体,爱祖国,礼貌,老实,爱劳动等。由此可见,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很多内容尚不包括社会伦理道德,是品德概念无法涵盖的。因为幼儿阶段的发展是其以后整个发展的基础,其

4、中很多无关是非、好坏等非道德范围的内容不但是幼儿阶段发展所必须的,而且对幼儿以后的发展影响很大。假如我们否认或忽略了这一点,则会使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很多方面或内容出现空白,从而影响幼儿的全方面发展。比如,因为幼儿生存环境的改变及社会性教育的失误,现在的幼儿普遍缺乏自我服务及保护的意识和技能,表现出很强的依靠性和退缩行为,这已经妨碍了幼儿自主独立性,勇敢品质和抗挫折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在社会发生教育中,有很多不包括道德规范又和幼儿品德发展亲密相关的内容,假如我们将社会性和品德割裂开来,在实践中就会使二者全部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品德作为幼儿发展目标中的一部分,不能等同于社会性发展,品德教育也不能替换

5、社会性教育。 二、品德不是社会性发展的全部,不过社会性发展的关键 社会性的关键是处理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而人和人的关系不是抽象的,它最深刻、最根本的表现是社会道德关系,即是符合特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所以,品德作为个人特征是社会性发展中的关键。 1、社会性教育的最高目标是使人形成良好的品德。即使社会性发展中有很多非道德范围的内容,但人和人之间的道德关系自始至终全部有表现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人和人之间的道德关系是社会规范的主要表现,不掌握这一规范就难以、成为合格的社会组员。因为幼儿社会交往范围较小,加之她们心剪发展水平有限,还未形成完整而稳定的道德系统,品德的价值和作用还未在她们身上全部显现出来。但伴随幼儿年纪的增加和生活范围的不停扩大,人和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在其社会生活中会占据越来越主要的地位,她们的言行逐步地全部会和社会道德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络。所以,即使幼儿尚无成型的品德可言,但在幼儿阶段对其实施社会性教育最终全部必需是为品德的形成服务的,使人形成良好的品德是社会性教育的最高目标。 2、品德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品德教育是社会性教育的根本。我们现在强调社会性教育,是要把品德教育不能包括的内容囊括进来,使教育更适合幼儿身心发展和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而不是弱化品德教育。品德教育不论何时何地全部应该是社会性教育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