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 (9)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7369525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案例 (9)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案例 (9)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案例 (9)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案例 (9)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案例 (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案例 (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课堂教学的教学案例一、关于课堂的评价标准对教师而言:最大的快乐来自课堂,最大的烦恼也来自课堂。对学生而言:最大的成功来自课堂,最大的挫败也来自课堂。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效率高低决定教学质量的好坏。目前,教育界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定名为“高效课堂”。那么高效课堂的效率高在哪里?我认为最主要的就是高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学生学(发展)得好是好课的唯一标准。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自教。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成了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教学目标由过去以知识为主的单维目标转变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在这里

2、,过程与方法为什么被确定为教学目标?其主要目的就在于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培养学习能力。当学生的学习能力具备以后,他才能更顺利地去掌握知识与技能。在一定意义上,过程与方法就是知识与技能。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自学自悟。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教学过程一定要让学生成为主动者、参与者,一个人一旦做了观众,他的参与度就没有制约。二、案例描述有名人曾说,学寓言就应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案例中我对教学的处理体现了我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坐井观天是一篇十分搞笑的寓言。文章透过生动搞笑的对话,对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师:同学们,小青蛙听到大家把井外的

3、世界说得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了井口。)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怎样样呢?生:它看到绿绿的小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生:它看到校园里开满了桂花,闻到了阵阵花香。生:它看到了果园里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苹果,一派丰收的景象!生:它会到处逛逛,看看秀丽的风景,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生:老师,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它看到路边垃圾成堆,蝇蚊成群,闻到一阵阵很刺鼻的臭味。生:它感觉外面的世界并不像我们说得那么美,它想回到安全的井中去。师: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齐。生:我们做个

4、广告牌,上面写上“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来告诉人们就应与动物成为好朋友。生:发现那些乱砍树,捕杀动物的人要报警,让警察来抓这些坏人。生: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不能把动物的家弄脏。生:我们不仅仅仅自己要明白环保知识,还要向同学、家人、朋友宣传要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知识。师:同学们说得棒极了!只要大家共同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小青蛙就会被我们挽留下来,动物们才会快快乐乐地生活在我们身边!三、案例反思我真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感到振奋!也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道秀丽的风景线。我没有按照我们“想当然”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的余地。我肯定了学生的见解,珍视学生的发现,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受

5、到鼓舞,使学生在简单的氛围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力的涌动,使我们感到语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语文而灿烂。(一)尊重生活,关注动态生成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论启示我们:一个自呱呱坠地而长大有为,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其思维、认知、情感、语言、词汇的源泉,乃是生活。生活对语言的感受、认知、学习、发展,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最具有魅力与渗透力的,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学得活泼生动。本案例中,我本想让学生说出青蛙跳出井口看到那些秀丽的景色,让青蛙明白外面的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进行思维的拓展。

6、但一位学生却说青蛙可能看不到这样秀丽的景色。我让他说出了原因环境被污染。这位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就来源于他的生活体验,对生活的关注。而这一石却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此刻环境受到了破坏的种种状况。这便是生活给予学生的。有人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秀丽的途径,而不是一切都务必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活力的过程。案例中,我应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现场捕捉,智慧启迪,学生在与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中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创造性的见解,学生彼此之间在在交流之中相互启发。新课标告诉我们:“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

7、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批评,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的结构,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秀丽。(二)感悟生活,激发创新思维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就孕育着灵感和热望。语文源于生活,让学生从语文中去寻找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这是实施语文教学的一个出发点。只有感悟生活,才能在生活的碰撞中点燃灵感的火花,感悟生活,从生活之水中激起灵感的浪花,有生活的积累,就有灵感的迸发。(三)回归生活,演绎精彩课堂“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气息,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案例中我把握契机,提出“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齐。”由此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讨论。从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关爱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协调生存,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人类正是自然界的精灵,人类如果不能与自然界协调发展,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界无情的报复而最终毁灭了自己。老师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用心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由此可见,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师和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平等地对话能调动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语文,切切实实地体现了全员参与、有效参与,也真正体现了课堂因生活而精彩,也充分突显了生活是课堂之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