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首发】吉林省2019届高三第六次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36947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百强校首发】吉林省2019届高三第六次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全国百强校首发】吉林省2019届高三第六次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全国百强校首发】吉林省2019届高三第六次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全国百强校首发】吉林省2019届高三第六次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全国百强校首发】吉林省2019届高三第六次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百强校首发】吉林省2019届高三第六次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百强校首发】吉林省2019届高三第六次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2019届高三第六次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班级分数题号-二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公众对现代诗的认知,一般停留在朦胧诗到海子阶段,越往后越觉得“困惑”。海子之 后的诗歌格局,探索与出轨并行、追新与偏激携手、诗与非诗交叉、有序与混乱重叠。无 论是对西洋诗人的文本引进,还是本土日常诗性的挖掘,写作资源都越来越敞开,呈现出 更为复杂的面貌。反映在诗歌接受上,便出现了“现代诗比古诗更难进入”的不满与控诉,“懂”与“不懂”的老生常谈再次被提出来。对现代诗的阅读与接受,除了诗歌观念、审 美趣味、教学方法等众多因素牵扯外,我以为被忽略的下述三点

2、,应引起充分的反思。其一,现代诗是一种新型的“特殊知识”。按照布罗茨基的说法,进入现代诗歌,需要 拥有一套“感官加速器的装置”。这意味着现代诗有它特异的质地以及与其相适配的方法 论,如果不与时俱进,最终只能望洋兴叹,苦无舟渡。有人会说:我也学得几十种现代修 辞格,可是并不灵验呀。这里要提醒的是,熟悉几十种修辞格,并不等于理解掌握诗歌。 况且新诗经过近百年实践,发展积累起许多新元素,说夸张一些叫“日新月异”。这些“特殊知识”,是古典、域外、现代新诗自身的“小传统”三者的融合与变异,并非传统 文学常识与传统修辞学所能覆盖的。重要的是,现代诗与生命体验、精神、潜意识、情绪、 悟性等心理图式有着千丝万

3、缕的联系,教科书上“死”的修辞格,尚未转化为活的、有生 命的、针对对象的感悟,即便你掌握再多,也很难得心应手,更遑论那些对基本常识处于 半空白状态的人,其尴尬可想而知。所以,进入现代诗,要从叩响“特殊知识”的门环开 始。其二,现代诗与文言诗是两种不同“制式”的诗歌。很多人把现代诗与古诗作为一个“共同体”看待,但大量实践证明,现代诗在思维、感受、语境、语言等方面已然与旧体 诗产生巨大差异,若死死抱住旧体诗与现代诗这一“共同体”,在传统审美惯性与惰性的 驱使下,把古诗那一套评价鉴赏体系移用到现代诗身上(好一点的略加变通),就必然出 现某种方凿圆枘;而且愈是固执地执行“古今通用”标准,阻抗愈大。“古

4、今一体”的审 美绿道通行,在某些时候(比如遇到早期白话诗)勉强还能凑合,但如果遇到稍微“怪” 一点的现代诗,比如遇到某些超现实文本,势必捉襟见肘。如若遇到更怪诞的后现代诗, 简直就不知所措了。由于现代诗写作更趋于一种个人化的体验写作,讲究自我体验的微妙散发,所以有必要 来一次观念疏通,清除一下误区:不是死死抓住古今诗歌的共通性,而是寻找、发现双方 的差异,从差异中重新审视现代体验的瞬间、碎化、游动,从差异性入手去解读。其三,文本细读与微观分析是有效进入途径。这就不能不提到英美新批评,尽管新批评 被诟病为内在循环的封闭容器,但在打通文本间各环节上不乏机杼独出。许多新批评的核 心术语都成为现代诗解

5、读的利器,细读与微观分析的方法针对现代诗内部的架构更是十分 有效。一个词的含义,词句之间的精微联系,意象选择、搭配及隐显,上下文关联及言外 之意都在细读与微观分析的“分层扫描”之内。读者仿佛是在用放大镜和显微镜阅读 诗歌的每一条纹理,那么,再深厚的漫天雾霭,还能不露出点“庐山真面目”吗?(摘编自陈仲义读诗就是再做诗)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探索与出轨并行,追新与偏激携手,诗与非诗交叉,有序与混乱重叠,是海子之后 的现代诗呈现出的诗歌格局。B. 海子后现代诗人或引进西洋诗人的文本,或挖掘本土日常诗性,写作资源都越来越 敞开,呈现出更为复杂的面貌。C. 现代诗是一种新

6、型的“特殊知识”,这些“特殊知识”包括文学常识、传统修辞学 以及现代新诗自身的小传统。D. 认为现代诗和旧体诗是“共同体”,按照传统审美习惯,把古诗的评价鉴赏体系迁 移到现代诗身上是解读现代诗的误区。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海子之后的诗歌格局取得的重大突破、诗歌写作资源的复杂多样,让人们对现代诗 感到越来越“困惑”,甚至抱怨、指责现代诗比古诗更难理解。B. 布罗茨基认为要理解现代诗歌需要拥有一套“感官加速器的装置”,这说明现代诗 具有特异的质地并需要与之相适配的方法论。C. 现代诗与生命体验、精神、潜意识、情绪、悟性等心理图式关系密切,所以解读现 代诗时要将书本上

7、的修辞格转化为有生命的、针对对象的感悟。D. 英美的新批评虽然被批评为内在循环的封闭容器,但在打通文本各环节上却有新颖、 独到的见解,许多新批评的核心术语被视为解读现代诗的利器。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现代诗经过近百年的实践,积累了许多新元素,在思维、感受、语境、语言等方面 已与旧体诗大相径庭,因此,解读现代诗的方法也需与时俱进。B. 采用“古今一体”的审美标准解读现代诗,在某些超现实文本面前将难于应付,在 怪诞的后现代诗面前更是不得其门而入,可见“古今通用”的标准是行不通的。C. 解读现代诗时,可以从现代诗与古体诗的差异中重新审视现代体验的瞬间、碎化、 游动,而细

8、读和微观分析是解读现代诗内部的架构的基本前提。D. 细读与微观分析可“分层扫描”现代诗中词的含义、词句之间的精微联系、上下文 关联及言外之意等等,这会让读者面对现代诗时多少读懂些。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李佩:有一种力量叫温暖方黑虎2017 年 1 月 12 日凌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外语教研室离退休教授李佩先生在平静中走完 了 99 年的生命历程。李佩因其一生曲折而传奇的经历被誉为“中科院的玫瑰”“中国最 后的贵族”。我们在她身上冠以美丽、典雅、无私、奉献、淡定、从容、坚毅、勇敢等形 容词都不为过,但是从李佩先生穿越世纪的生平轨迹来说,也许“温暖”更能够诠释一位 中华民族女性代表人

9、物的性格。1956 年,李佩、郭永怀夫妇携手归国,投入新中国的建设之中。郭永怀全身心投入了中 科院力学所的研究和领导工作之中,李佩拒绝中科院外事局的重要岗位,从容回到离中关 村宿舍更近的中科院西郊办公室上班,以便更好地支持郭永怀。那时候,中关村聚集了中 科院一大批海外归来的学者。这些归国学者在国外生活多年,早已形成了西式餐饮的习惯, 但当时条件艰苦,整个北京地区也很难买到西式糕点。李佩观察到这一点后积极奔走, 1957年 4 月,中关村茶点部正式营业,不仅提供各种西点和冷热饮,还布置了茶座,吸引 了众多科学家周末来此小聚,也给这些归国学者们带来了许多温暖。李佩为人热情活跃, 和邻里关系非常融洽

10、,经常会在节假日邀请邻居们到她家中小坐,家中时常充满欢声笑语。1960 年,李佩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外语教研室任教,开始了她的英语教学事业。李佩 在学生的回忆里是和蔼而又严格的,讲台上的气质非常好,衣着质朴大方。“我们清楚地 记得在课堂提问中,你是如何循循善诱、耐心教导我们的”,中国科大1963 级研究生英语甲班全体同学在给李佩的信中对老师的耐心和严格深有体会,他们还记得老师对几个学 习后进的同学进行了定期的个别辅导。他们回忆了李佩如何认真批改作业,如何细致讲解 疑难问题,从中感受到李佩老师温暖的力量。1966 年“文革”开始后,很多科学家受到批判打击。李佩和郭永怀依然保持着学者的气 度和善良

11、,他们邀请受到打击的林鸿荪研究员夫妇到自己家居住,李佩甚至还去看望那些 被批判的科学家及其家属。这样的举动在当时具有非常高的风险,很容易把自己牵连进去。 1968 年的冬天,灾难从天而降,郭永怀为中国的核事业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郭永怀的 助手、顾准的女儿顾淑林回忆:“她极其镇静,大家见到后几乎没说一句话,屋子里的空 气像凝固了一样。晚上我陪李先生睡在同一个房间。那一个晚上李先生完全醒着。她躺在 床上几乎没有任何动作,极偶然发出轻轻的叹息,克制到令人心痛。”李佩没有被悲痛击 倒,丧礼后继续参加工作,还要接受“造反派”的审查,她平静地接受这一切,只是美丽 的容颜之中增添了几丝白发。1978 年,

12、中国科大研究生院成立,李佩接受严济慈院长的邀请,出任外语教研室主任。 她手下只有三名刚报到的北大毕业生,面对 800 多名研究生开设外语课,这几个人远远不 够,招募外语教师刻不容缓。李佩慧眼识英才,许多没人敢要的“右派”来到了英语教研 室:人民大学原英文教授许孟雄,划成“右派”后在中学英文教师补习班上课,被她请来 了;北京大学原英文教师黄继忠被下放到银川,也被她设法调入北京请来了。李佩自己回 忆说:“我去科学院信访办找申诉的人,看有没有愿意到科大教英语的。”李佩顶住压力 四处奔走,为那些身处逆境的外语教学人才打开了一扇正常生活的大门,研究生院的学子 们由此受益终身。1979 年中国政府已经向西

13、方发达国家派遣留学生,但国家财政拿不出大量外汇,出国留 学难于上青天。此时,受邀来到中国科大研究生院任教的外籍教师 Mary 小姐向李佩介绍 美国出现的一个新情况,一些大学向研究生提供资助。李佩从中看到了大批优秀学子成功 留学的希望,立即向研究生院副院长彭平请示,要鼓励学生自费出国留学。在研究生院的 默许下,李佩向同学们积极宣传自费出国留学的政策。不到一年,近百名同学从美国各大 学获得了奖学金,飘洋过海留学美国,开启了当代中国的自费留学潮。 1996 年,更大的悲 痛袭击了 78 岁的李佩,女儿郭芹因病医治无效离她而去。几天之后李佩提着录音机出现 在研究生院的讲台之上,继续她的英语教学工作。校

14、园里,李佩孤单柔弱的身影里迸发出 来的力量愈发使人敬仰。1998 年,李佩离开了教学岗位,却没有放慢她奉献社会的脚步。她创办并主持每周一次 的“中关村专家讲坛”,到 2011 年总共办了 600 多场。其内容涵盖时世政治、古代文学、 文化艺术、科普、健康、社会科学与法律等众多领域。前来演讲的有各个领域的名人名家。 这些高质量的讲座不仅温暖了中关村的退休老人,很多年轻人也慕名而来。 94 岁时,李佩 在中科院力学所又开启了一个小型研讨会,每周三下午和一群 80 岁以上的老人在一起谈 天说地。李佩的温暖感染到她身边的每一个人,然而李佩自己说:“我的理想就是希望自己注意 健康,过好每一天的生活,尽可

15、能为大家多做一点事。我没有崇高的理想,太高的理想我 做不到,我只能帮助周围的朋友们,让他们生活得更好一些”。1.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作为中华民族女性的代表人物,李佩的身上有着诸多优秀品质,“中科院的玫瑰” 是对其巨大科学贡献和贵族精神的最高评价。B. 为了更好地支持郭永怀在中科院力学所的研究和领导工作,李佩放弃了好的工作机 会,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中关村茶点部的经营上。C. 郭永怀为中国的核事业献出生命,李佩将巨大的悲痛化为与“造反派”斗争的力量, 在丈夫的丧礼后以从容坚毅的姿态继续工作。D. 当代中国自费留学潮的开启,与李佩的努力密不可分,在这个过程中她体现出了敏

16、锐的政策嗅觉、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李佩既细腻热情,凭借精湛的西点技艺在饮食方面给中科院的归国学者们带来温暖, 又活跃好客,与邻里之间十分和睦融洽。B. 李佩在英语教学工作中认真负责,细致耐心,面对家庭的变故她波澜不惊,坚持在 教学一线,这种大局观念和牺牲精神令人动容。C. “文革”中许多科学家遭遇打击,但李佩保持了学者的善良,冒着政治风险时常看 望受批判的科学家们,打击了“造反派”的气焰。D. 离开教学岗位后的李佩继续奉献社会,她开办了涵盖广、质量高的“中关村专家讲 坛”,为中关村退休老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给养。E. 李佩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她带来的温暖,这种温暖没有矫饰,内涵朴素,影 响深刻,昭示着李佩的大格局、高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