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生活的感悟”作文指导课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368029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对生活的感悟”作文指导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对生活的感悟”作文指导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对生活的感悟”作文指导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对生活的感悟”作文指导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对生活的感悟”作文指导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对生活的感悟”作文指导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对生活的感悟”作文指导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对生活的感悟”作文指导课一、学习目标: 1. 通过情感的导入,学生能够关注、体悟、思考生活,领会生活是我们心灵感动、真情流露,灵魂净化,创写佳作的源泉。2. 学生学会在司空见惯的事体物象中,给予深广的思考,能够写出给人以启迪或感悟的话语。3. 激发学生尽情倾吐内心情感的表达欲望,并将感悟记录下来。二、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三、 教学过程(一) 视频导入:师问:1.这个视频感动你的是什么?2.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感动过你?师:在这段视频中,从孩子为母亲端来洗脚水的蹒跚脚步中,我们看到了儿女对长辈的拳拳之心;从两位妈妈微笑的脸上,我们看到了长辈对晚辈的眷眷

2、之情。但是在亲情代代相传的同时,它还告诉我们“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的道理。师导入: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历了很多事,也有很多感动,当我们内心有波澜时,怎么让它们流淌在笔尖呢?今天就让我们从优秀的作品中学习吧。(二) 发现触动点:师:请同学们看下面一段文字,回答为什么“我”会潸然泪下?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生:看到父亲艰难的爬月台,想到当时父亲祸不单行的生活的艰难,使作者体会到

3、了父亲的不易。师:非常好!我们再看一段文字,是什么触动了作者?让他流下感动的泪。烈日中天,温热如蒸。艳阳下,母亲斜着身子,脚步也略显沉重,手上筋也清晰可见,似乎因为这过重的负荷而愤怒,像要绷断了。母亲的手不停地交换位置,仿佛想趁交换的一瞬缓解压力。“要我帮你吗?”我问。“不用了,你先走吧。”要我帮忙吗?这的确是我说的,包是我的,可我却问他需不需要帮忙。几缕发丝。像要为他掩饰紧皱的眉头,滑落下来,浸湿在汗水中。绿树浓荫,清风徐来。我和母亲倚靠在一棵大树下休息。母亲松开了拎包的手,用一只手紧紧地握住了我。清晰地,我可以感受到母亲手上因拎包而留下的深深的凹进痕迹,就如同母亲为我拎包所产生的懊悔和自责

4、在我的心中划下的伤痕一样深。我的眼睛模糊了,转过脸装出望着远方的样子生:母亲握住我的手时,我感受到了她手上因拎包而留下的深深的凹痕,让我感到懊悔和自责触动了我。师:那我们就一起总结一下,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情感的触动点? 上面的两个语段,作者由看到父亲爬月台的艰难,联想到父亲当时生活的不易,由感受到母亲拎包的深深地凹痕,让我感到懊悔和自责。在生活中这样的情况还有许多,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也许一个无心的话语,也会波动我们心间的波澜,这些就是触动点,它可以是人、事、物、景。 板 触动点人 事 物 景 师:我们捕捉到这些感情的触动点,把它们作为感悟的出发点,再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表现出来,请同学们将

5、两个语段中的细节描写画出来体会一下。(学生读出来,最后加以总结)师:在背影中,作者运用了慢动作分解的方法,表现出父亲爬月台的艰难;在母亲的手中,作者运用了放大镜观察的手法把对母亲的懊悔和自责表达了出来。我们在以前的课文中也已经学习了很多细节描写的方法,在写作时也可以加以利用。(三) 归纳方法师:我们找到了触动点,并学会用细节描写表现出来,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索如何写出深刻的感悟吧。1. 出示图片师:请同学们根据图片上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想。生:谈感想。教师出示范文。32朵棉花这么多年,她活在妈妈的棉花垛里,享受着生生不息的温暖。妈妈对她所有的苛刻,其实都是为了她的幸福絮的一朵一朵的棉花啊。一直

6、以来,她只看到了妈妈的鞭子,却忽视了妈妈的棉花。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一段感悟作者是通过什么来传递的?生:棉花-棉花垛师:棉花和棉花垛有什么特点?生:温暖、柔软师:它们象征了什么呢?生:温暖的母爱。师: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个作品中得到运用象征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悟。我们学习的白杨礼赞就是运用象征的这种手法最典型的文章。板 象征2、 出示图片 师:请同学们根据图片上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想。生:谈感想。教师出示范文 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无论在嘈杂的候车室,还是在拥挤的火车上,亦或在排成长龙的医院里,从来都是孩子靠在父亲的肩头休息,什么时候,我们看到过年轻力壮的父亲在公众场合安心小憩?

7、父亲从来都担当着保护者的角色,只有当他们病了、老了,再也无力保护孩子时,才会心无旁骛地小睡一会儿,缓解满身的疲惫。当我们看见一位父亲靠在儿女的肩头睡觉,那一定是因为,他在这个世界的时日已经不多。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当你看到一位睡着的父亲,一定不要吵,不要吵,让父亲安安静静地多睡一会儿。师: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两段文字,分别表达了什么感情?生:第一种是父亲对儿女的爱,第二种是儿女理解、体贴父亲,回馈父爱。师:父亲为儿女付出一切,作为子女我们也一定会联想到自己能为父母做些什么?所以,这一段文字运用了角色互换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悟。板 角色互换3、 出示图片师:图片上的人是我们文学上非

8、常有名的作家史铁生,我们学习过他写的秋天的怀念。在生命最灿烂的季节,他双腿残疾;当辉煌的成功就要走近他的时刻,他至爱的母亲却永远地合上了疲惫的双眼。师:他有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叫我与地坛请同学们看一下这段文字,请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全。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 。 生:学生回答。师:我们同学说得很好,我们来看看作者怎么表达的。出示答案: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师:在生命最灿烂的季节,他双

9、腿残疾;当辉煌的成功就要走近他的时刻,他至爱的母亲却永远地合上了疲惫的双眼。节选部分采用类比展开联想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大家回想一下这一单元中的藕与莼菜也正是运用了这样方法。通过寓居地藕和莼菜类比联想故乡的藕和莼菜,表达出“所恋在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的感悟。师总结:在生活中,那些点点滴滴的感悟,我们也要运用上面的方法,把感悟记录下来,让感悟流淌在笔尖。(四) 基本结构师:下面就让我们总结一下感悟类作文的基本结构吧!师: 触动点 表现形式父亲的背影 人象征 类比 角色互换妈妈的手 物 别吵,让父亲再睡一会 事我与地坛 景(五)图片激发老师在生活找到的一些图片,请你选择最触动你

10、的一张把它记录下来,也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触动你的事件,发表独特的体会。无论是什么,触动到你都可以写。(提示:只能用一种表现形式)。(五) 学生展示现场展示优秀作品展示 母亲就像一棵青葱茂盛的树,在我幼年时,用坚实的躯干庇佑着我。为我挡下一切的风雨与阴晦。但待我长大之后,母亲却历尽风霜,成了一棵干枯瘦弱的老树,那时候我定会像她曾经庇佑我那样,呵护着她,为她扶稳脆弱的躯干,陪她看风雨过后的彩虹。(七)教师评价 (提示,从描写的好不好和运用的表现形式是什么?两个方面来评价)(八)结语师:从同学们的习作中,我也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那一幕幕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其实啊,作文就是对现实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情

11、,发表切身独到的感受。想说点什么就说点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就好像朋友谈心,敞开心扉,坦诚亲切,如话家常,水到渠成。最后和大家分享一段我对写作的感悟。如花的春季,我们书写辉煌的黎明;如水的心境,我们书写静幽的岁月;如血的灵魂,我们书写奇妙的童话;如梦的青春,我们书写壮丽的人生。享受写作,写作便如一首歌,歌到情处泪双流;享受写作,写作便如一杯酒,酒将醉时笑语稠;享受写作,写作便像一首诗,诗言有尽意难尽;享受写作,写作便像一杯茶,茶香满口情悠悠。亲爱的同学们,就让我们随着书页的飘动去做一次写作的旅行吧。 (九)作业训练题目: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会有好多生活的细节触动我们,请同学们围绕“我对生活的感悟”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