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产品人的成长故事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366426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年产品人的成长故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0年产品人的成长故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0年产品人的成长故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10年产品人的成长故事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10年产品人的成长故事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年产品人的成长故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年产品人的成长故事(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年产品人的成长故事从一个不懂电脑的产品小白,到负责C端产品、B端产品,最后有望成为产品负责人。笔者的十年经历,讲述了产品人的成长以及人与 产品的连接。你好!见字如面,我是四月。一个不知名产品高级经理,做产品 10年,产品经历横跨C端到B 端,从电脑小白一路成长为产品负责人。曾经做过的产品,在苹果AppStore 分类榜单排名第一;喜欢阅读、爱好写作,今年教材出版了一本高校课本书。在此历史记录自己的成长,和你分享一下,我路上在系列产品路 上的几段小故事。希望对简述后来者有一些参考和建议。自从 2021 年学习需求分析和做项目开始,一直在做产品经理的工作。到现在,刚好过去10 年。一路走来,跌

2、跌撞撞,踩过不少坑,也填了不少坑。从产品策划开始、到产品经理、再到公司产品负责人,兼过运营, 谈过商务,当更充当过用户群里的客服MM每次都倍感压力,但每次都收获满满。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多年来,即没所谓完满顺利的产品代表作,也无大厂耀眼的光环,“不知名”应该详细描述是对我最贴切的描述 了。喜欢看书,也因此对我影响大大。因为看书,我坚定地踏上家电产品之路。成长路上,每每有困惑, 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因为对品类的热爱和坚持,有幸出版了中小学教材基于UMLI勺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一书。喜欢思考,却懒于记录,慢慢发现没有文字的记录,总少了些有深度、体系化的沉淀。正如史蒂芬平克在风格感觉书中提到的:

3、写作是将网状、 树状的思维进行线性表达。认真思考和讲话的思维,更偏向网状的、发散的,如果能通过写 作记录下来,还能锻炼自己的理解力。因此,前阵子我参加了唐韧在他的知识星球里开展的写作训练营。训练营的培训课程信息量很大,练手机会多,最重要的是,让我 基本完成了这篇文章的写作,有机会与你分享。以此为契机,小试牛刀,记录一个不知名产品经理这些年几个关键阶段的翌年故事。希望对你有用。踏上产品这条“不归路”,源于大学期间的机缘。高考时,因专业调剂,被分配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这是一个神奇的专业。弯果即学计算机的知识,又学经济运营管 理的知识,感觉大而全、啥也学不精,这是多数人的看法。今天看来,我

4、应该庆幸被分到这个专业。专业要学不少计算机的知识,诸如计算机原理、数据库等,而编程语言更是把C C+ C# JAVAB学个遍。因此,大部分作业都要用计算机完成。那会,我还是电脑小白,为完成作业而买了电脑后,发现操作系统和软件大多不会用。好奇心、求知欲作祟,我开始折腾。电脑的系统从XP、 Vista 到Linux 轮番安装研究,不懂就上网查,在自己电脑试,常常一折腾就到 凌晨。随之而来的麻烦是,大家电脑一有问题,就来找我。有一次,老师电脑出与问题了,在班里问谁对答道电脑系统比较了解,我就这样被“卖”了。有这次修电脑的接触,开始跟老师聊起本老师专业领域的课程。她说有个项目,要做需求分析,再把系统D

5、em亦发出来。彼时的我,的确不懂什么是需求分析,开发更不会。她推荐我去看UMLf关的书,说UM里需求分析的工具,以后专 业课程也会学到,有兴趣可以边学边做。这样难得的机会,我当然不想错过,便开始看她推荐的书大象: ThinkinginUML。这样一本 400 多页、可引申为当枕头的专业书,我一般即便望而却步,当时不知为何,居然两个月就“啃”完了。那会项目还没开始,我在当亚运会前期志愿者,每天就背着这“砖头”上下班,有时间就拿出来“啃”。这本书,讲的是用UMM行需求分析的整个过程,处处是我对面 向对象建构的深刻理解和运用。我先照葫芦画瓢,照着画用例图、活动图、时序图等,先掌握工具的使用。在项目过

6、程中,慢慢研究会了用面向对象的思维去思考。这对我日后做商品、理解技术与投资业务都帮助极大。这个项目,我们按照进行规范的做法,都实践了一遍。需求调研方面,需求方涉及几个政府部委,我们就白天跟着政府领导,挨个部委走访、沟通、收集需求、整理材料。晚上回来,用书上学的UMM行分析。比如采用业务用例图、活 动图把图业务状况描述出来。需求分析和文档撰写方面,则反复沟通、修改、确认,前后大的修订版本有8 个之多。得益于这个项目,我貌似需求分析入门了,还发现自己蛮喜欢这个小事的。有了这个经验,我用另一个项目做的毕业论文,顺利被评为校优秀毕业论文。后来,这个项目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文档,读物也成了我们专业课的案例教

7、材,用于专业课程教学。时间一晃而过,10年过去,今年有幸出版成基于UML勺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一书。从折腾电脑操作系统,到学习需求分析。我感受到:我们也许不知道我们的确会遇到什么,出去但当我们发现不懂就去琢磨、研究,或许一切就会自然而然发生。大四求职时,有项目经验,起初还信心满满,想找需求分析师的工作。2021 年,欧洲各国国内的互联网发展势头正悄然转向移动互联网。那时,新浪微博刚火起来,微信还没出来。彼时,国内互联网的大咖们开始吹捧系列产品产品经理。在看了李开复等大咖的演讲后,我对产品经理感到疑惑为难又好奇,这与需求分析师有什么区别?于是,我在苏杰的书自已都是产品经理中寻找答案。这才发

8、现,产品设计经理要做的事情,远不止需求分析,也更加符合我内心的良善。产品经理做产品的投资过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而且能能够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正是这,吸引了我。回想自己做做项目的过程,当自己通过努力,创造出有一个系统或产品,帮用户解决了结构性问题,就很有成就感。因此,我决定往这个方向发展战略,从此踏上了产品这条“不归路”。当时,很向往业内以产品竞争实力称强的腾讯。腾讯校招的简历关没过,听说腾讯很开放,可以霸面。我抱着学习的心境,在网上寻找同伴,一起前去百度深圳总部尝试。一去发现,真是人才济济,全是全国各地名校的优秀毕业生,瞬间自愧不如。后来,听说腾讯不怎么看学校,好多文理学院的也没过,心理平衡了

9、好多。到深圳时,正值“ 3Q大战”,我体会了一面的群面、二面的压力 面试。虽止步于二面,却让我对因特网产品经理有了更深的业务经理认知。公司目前比如互联网公司是怎么挑选产品总经理的,面试官需要 问什么问题。我反复思考,发现自己还是缺乏互联网思维,在学校做的很多投资项目,看起来跟网络营销关系并不大。发现不足,我开始疯狂地泡在网上,研究各种产品。先从刚刚火起来的新浪微博入手,我整天泡在微博上才,研究各种功能,尝试自己分销个校园小V (毕竟粉丝不特别多)。还不够钱买智能手机,就整天跑去朋友宿舍借手机玩,体验各类Defy 。APP。后来,自己拿了奖学金,果断花2 千块,买了一部摩托罗拉然后又开始了手机的

10、折腾,各种版本安卓系统换着刷,研究各自的功能、体验。由此,还在也网上认识了一些互联网业内的人,通过跟他们的聊天、接触,加深了对互联网、产品、运营的了解。同时,还参与一些公益类项目的运营。这也是我后面做产品,能有运营思维的原因在于之一。后来,确实因为自己的互联网经验相对互联网服务少,就先选择了一份项目协调的工作。可一做才发现,实际工作内容是CTO书做的事。做了一个月,我跟领导反馈,我不想做这个,我想做产品,即是喜欢,也有需求分析、运营的经验。幸运的是,领导同意了,把我调到产品部,让我先试试做运营组织工作。悲催的是,没过几个月,团队解散了。我被调到公司刚成立不久的移动产品部。我一心想要做互联网产品

11、,没想到,机缘巧合让我有机会开始做移动产品,直接进入移动互联网。这段经历,让我感受到:这个时代,以获取知识非常容易,知识不够可以学,经验不足也可以自己创造条件去积累。只要我们明确方向,勇于尝试,总能沙托梅最适合自己的。起步难,难在没做过、没有头绪,根本不知道从何入手。幸好,作为新手,我能跟着领导边学边再说,先是负责第一款尝试性的产品路图APP。这是一款基于微博的LBS图片社交应用,让你发现附近图片及国度上任意位置的微博照片。我们希望结合地理位置,让使用者通过图 片来交友。这个产品已经停止维护了。产品销售但那段经历是我真正开始做产品的起点,让人甚是怀念。通过这个产品,我学会了从整体去概念设计、明

12、确产品的定位、怎么文本去解决产品内容数据来源、怎样概念设计合理的交互原型、 研究开放平台的文档等等。这让我得到了第一次做产品的挑战和锻炼。与此同时,我还负责一个iPad上的APR叫摄影部落HD。这 是两款一款给用户欣赏摄影作品的APP能欣赏图片、查看拍摄参数、关注摄影师等。与路图这种尝试性产品不同,这个AP幅公司的业务发展产品之一,可能需要按运营产品的规划来做产品。其中,光反复确认需求,修改的原型就多达20 个版本。在这个过程中,我除了要所研究需求摄影爱好者用户的需求,就得搞清楚运营方的述求、介绍他们的想法和规划。最好的办法,就是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想问题。于是,我尝试把自己变成摄影迷们,尝试多了

13、解运营各个方面方面的工作都有哪些,逐步找到感觉。产品上线后,曾多次被苹果所推荐为 AppStore 摄影类热门APP,多次排名 iPad 免费摄影榜第一。那会,可以借鉴的好产品并不多,就是不断地体验国内外各类商品、看书、听国内牛人大咖的演讲、与行业内朋友交流探讨。打基础的过程,失神经常会遇到困难而不知所措,每每只要自己勇于制定提出问题,主动与身边的人进行讨论,总能扩宽思路,有所启发,找到办法。2021至U 2021年,是我从做C端产品,转到做B后端产品的关键阶 段。公司的APP越来越多,对数据统计的需求越来越大。在用友盟时, 发现很多需求没法实现。公司目前希望自己做一个类似友盟的移动数据统计平

14、台,为内部的APP服务,也许做得好,还能开放给外部换用。我碰巧负责这个平台,从 APP产品,到平台产品,这是个跨越一从产品形态,到思考方式,都有些不同。幸好,当时平台的技术负责人是公司的首席架构师,他给了我各种各样关于平台、技术方面的指导,让我拓阔了自己的认知,慢慢转变了思维方法。平台产品要考虑的丑事,比 APP的要更多,且更深远。平台用户更会提需求,甚至实现不了就不用,我们不了因着急而妥协,而要尽可能尽可能全面收集整理需求后,进行分析提炼、挖掘最底层的共性需求。再结合平台的取向,提供相对统一的方案,去帮他们解决问题。有这样的经历,让我在后面的家电产品路上,能考虑的更全面。电子商务平台的定位是

15、为移动开发者服务的,提供数据统计与开发工具。那么,就得深知开发者有哪些痛点,开发、运营一个Appm要哪些数据。于前者,我刚好已经做了两款 APP我们团队本身也是移动开发团 队。在深有体会的同时,也加强与外部开发者的沟通,找其他公司的研发团队四处寻找去聊。而后者,多种不同我尝试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能拿到的数据,与产品、开发、运营交流,研究竞争对手的数据有哪些。把诸如APP的数据需要哪些、每个字段有什么用、哪些数据可以分析等研究出个所以然,慢慢克服了数据这一关。平台数据越多,运营的结构性问题也越多,每天指导营运看数据,进行讨论数据是否有问题,分析数据背后的原因等,让数据库我对用数据指导运营有了更深的感受。在交由这个产品的那 2 年,我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看平台的数据,吃苦耐劳了对数据的敏感性。这个过程也为我日后,做产品能带数据思维去考虑,有很大的帮助。这个平台本就定位为公司内部的产品,公司没有挹注运营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