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时作业十三生物群落的演替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366151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课时作业十三生物群落的演替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生物课时作业十三生物群落的演替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生物课时作业十三生物群落的演替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生物课时作业十三生物群落的演替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课时作业十三生物群落的演替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课时作业十三生物群落的演替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分层作业(十三)(建议用时:25分钟)基础达标练1下列有关群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二者的起如条件不同B农田被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演替的起点是从一年生草本植物开始C一般来说,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内物种的多样性增加,能量减少D初生演替的起点条件差,演替速度慢;次生演替的起点条件好,速度快;农田中的次生演替起点一般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随着演替的进行,生物多样性增加,所具有的能量增加。2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可表示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B若时间允许,甲一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C

2、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D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结构一定相同C甲表示初生演替,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若环境条件不利,即使时间允许,甲也不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相同,但甲、乙群落结构不一定相同。3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B群

3、落的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活动(如旅游)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火山喷发后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故B项错误。4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A群落的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生物在不断地发展,所以群落的演替也不会停止B群落的演替是不同种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互相影响的结果C人类活动常常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C群落演替并非永无止境,最终都要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B项忽略了生物种群内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也

4、有保护性,如植树造林等。5群落演替受内部因素和外界因素的综合影响,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内部环境的变化是群落演替的动力B新物种迁入的最初表现大多是种间相互制约C新物种定居后会出现生态位的分化D种内斗争的加剧不利于群落更替D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内部环境变化是群落演替的动力,也是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种内斗争的加剧,使实际生态位缩小或导致其他物种的入侵,形成周而复始的更替,故D项错误。能力提升练6某农田弃耕后发生了一系列的演替,演替过程中不同阶段优势植物和常见植物记录如表。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弃耕年数优势植物其他常见植物01马唐草1飞篷草豚草2紫菀豚草3须芒草510短叶松火炬松5

5、0150栎等硬木树山核桃A在演替过程中不断形成新物种,并取代原有的物种B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的垂直结构变得复杂C群落演替使生态系统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D与草本植物阶段相比,木本植物阶段的演替比较缓慢A群落演替是优势取代,不是物种的取代,A项错误;图中信息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群落演替经历了草本植物阶段灌木植物阶段森林阶段,说明群落的垂直结构变得复杂,B项正确;群落演替使得物种组成越来越复杂,优势植物越来越高大,进而使得生态系统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C项正确;表中信息显示,与草本植物阶段相比,木本植物阶段的演替时间较长,速度较缓慢,D项正确。7为了研究某降水丰沛、气温较高的山区群落演替的规律,生态

6、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处在不同演替阶段的同一群落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见下表(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群落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生产者固定有机物的量/t/(hm2a)17.43116.61150.8155.50总呼吸量/ t/(hm2a)15.9392.73124.8140.98叶面积指数2.4811.2817.766.63植被干物质的量(t/hm2a)6.65377.52398.57184.7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叶面积指数逐渐减小B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前期植

7、被干物质的量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C4个群落中灌草丛和常绿阔叶林有垂直结构,其余两个群落则没有D植被干物质的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B群落演替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别为灌草丛、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群落演替过程中,叶面积指数越来越大;从灌草丛到针叶林,植被干物质的量增长了184.746.65178.09(t/hm2a),从针叶林到针阔叶混交林,植被干物质的量增长了377.52184.74192.78(t/hm2a),从针阔叶混交林到常绿阔叶林,植被干物质的量增长了398.57377.5221.05(t/hm2a),因此B项正确;垂直结构是群落的空间结构

8、之一,任何群落都具备这一结构;植被干物质的量不仅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也与植被的类型等有关。8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_演替。与相比,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复杂的_结构。(2)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_,主要原因是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_。(3)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_,以加快氮磷循环。(4)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前,需通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面积”曲线,作为选取样方面积的依据。右图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据图分析,调查乔

9、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_。解析(1)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在其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针阔混交林比草本、灌木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更复杂的分层现象,因此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更充分。(2)分析图中曲线,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的物种数即丰富度都是先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主要原因是乔木更高,在与草本、灌木的竞争中更易获得阳光,即草本与灌木获得的阳光逐渐减少。(3)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氮磷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就慢。火灾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阔叶树,其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快,能加快氮磷循环。(4)据植被演替过程图可知,该林区物种数为草本灌木乔木,据此可知,最下面的曲线为乔木对应的曲线。用样方法调查群落物种丰富度时,若样方面积过小,统计的物种就不全面,当达到最大物种数的样方面积后,继续增大样方面积会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故对于乔木来说,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为S3。答案(1)次生垂直(2)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光逐渐减少(3)阔叶树(4)S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