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语文 作文十大必背关键词(二)规则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7366107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高考语文 作文十大必背关键词(二)规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6高考语文 作文十大必背关键词(二)规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6高考语文 作文十大必背关键词(二)规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高考语文 作文十大必背关键词(二)规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高考语文 作文十大必背关键词(二)规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背关键词二 规则解读关键词深挖内涵规则,是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规则可以是由书面形式规定的成文条例,也可以是约定俗成,流传下来的不成文规定。而更多的时候,规则是因为得到每个社会公民承认和遵守而存在的。 规则,是以一种可持续可预测的方式运用信息的系统性决策程序。规则是多种多样的,规则使我们的生活社会更有条理。在这么一个发展迅速,风云多变的现代社会,很多规则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人是离不开规则的。但还是有规则是基本的:遵纪守法、优胜劣汰、引导竞争、多边对话、多劳多得等等,都是现在社会比较稳定的基础规则。锁定方向 没有堤坝的围堵,汹涊的黄河就会恣意泛滥;没有铁轨的限制,奔驰的列车就会车毁

2、人亡;没有规则的约束,纷繁的世界就会杂乱无章。规则,一个人人熟悉的字眼,体现出公平的制约,是和道德相辅相成的。尊重和遵守规则是一种教养、一种风度,更是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品格。随着当今世界的发展、社会的文明进步,规则的力量越来越明显。及到规则的相关话题,彰显出极强的现实意义以及对社会、对人生的观照。这一热点话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1“规则”与发展“规则”是保证社会正常运转的一个重要条件,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是“规则”作为一种约束,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比如,我们现行的某些教育方式与“规则”还是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社会的整体发

3、展。2“规则”是可以改变的“规则”是人们根据社会的发展要求而制定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前的“规则”或许不再适应现在的需要,那么“规则”就应该改变或取消。“规则”在变化,社会在进步。3在“规则”中寻找自由“规则”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的自由,但是从另一方面讲,“规则”也保证了人们的自由。比如,课堂“规则”要求我们不能大声喧哗,“规则”限制了我们喧哗的自由,但是“规则”却从另一个方面给了我们自由学习、自由思考的自由。4循规蹈矩不等于墨守成规有人认为循规韬矩就是墨守成规,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循规蹈矩是必要的,试想如果学生不遵守纪律,工人不遵守操作要求,那天下不就成了无政府主义了?墨守成规是要破

4、除的,因为它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所以,二者不能等同看待,一个要提倡,一个要破除。5拒绝“潜规则”“潜规则”,是相对于“明规则”而言的。是指看不见的、明文没有规定的、约定成俗的,但是却又是广泛认同、实际起作用的,人们必须“遵循”的一种规则。对“潜规则”言,不排除其有合理的地方,那么,就让合理的地方“露出表面”,大家共同遵守就是了,不要让合理的和不合理的都“潜”下去。对官员言,要独善其身,不按“潜规则”做事。对社会言,要大张旗鼓地提倡规则意识,坚决反对“潜规则”意识。各行各业有其“潜规则”,人要敬畏规则,而不能行“潜规则”。名师押题一 热点押题中国式过马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5、。”“红灯停,绿灯行。”这是世界通行的交通规则。在欧洲国家、美国、澳洲各大城市,红灯一亮,行人自然在马路两旁戳立不动,绿灯一开,鱼贯而过。人们自觉得近乎条件反射。同是亚洲国家,日本东京、韩国首尔的人流量和车流量一点不亚于中国任何城市,但各行其道,井然有序,依然没有人闯红灯,更不会“凑够一撮人”结伴去挑衅红灯。 请结合上面材料,选准角度,联系生活实际,以“规则”为题作文。要求:角度自选,文体自定(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审题立意 以“规则”为核心:尊重规则/敬畏规则;“从众”与“从则”;从规则才是真正的从众;莫以从众坏规则;敬畏规则才能敬畏生命;维护规则就是呵护生命;挑衅

6、规则就是挑衅公德;进步请从规则起步(规则与素质、文明);从规则看国民素质;无规矩不成方圆;从侥幸心理看不讲规则现象;由“中国式过马路”想到的淡规则意识。佳作范例规 则国人在时间观念上一向遭人诟病,往往“八点开会九点到,晚不了十点听报告”,但奇特的是在过马路上却又有着异于寻常的时间观,也算得上另一种“国粹”了。我们都不陌生的一幕通常是这样:对面还是红灯,马路这边已经有人试探着往前迈步,他一步向前,留下的空隙则马上被身后的路人填补;于是,一个向前涌动的人群形成了。马路上的红绿灯,真是深察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个极佳参照物。面对红灯,太多的人总是急不可耐,似乎有万分重要的事,分秒耽搁不得,等其过去定夺。为

7、什么会这样?或许有人说现在一些路口的红绿灯设计的不合理,绿灯才十几秒,逼得行人向刘翔看齐。这样的事,有确实有,但也纯属个别,不足以支撑“凑齐一撮人就可以走了”。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最大的因素是“你”也在“中国式过马路”的那群人里。也正因为有了一个个尾随他人身后的“你”,才很快“凑齐了一撮人”。杂文家吴非的一篇文章中谈到这样一件事:1986年,其所执教的学校让学生自行申报“三好”,一个原先不积极的学生路某也申报了,在“个人表现及事迹”一栏中只写了一句“在校食堂用餐两年,没有插过一次队”。开会讨论时,其他同学对此不以为然。于是吴非算了一笔账:路某住校,每周六天上学,除去假期,他在学校用餐一共是14

8、40次;两年时间,在每天都看到其他人“随便”的情况下,一件事重复做了1440次,每一次都循规蹈矩,一丝不苟。账算完,投票时,全班举起了手。其实,我们的街头很轻易“凑齐一撮人”,缺的不正是像小路这样“1440次不逾矩”的人吗?假如人人都像小路这样,又哪会出现“中国式过马路”?有时,我们也常抱怨社会风气不好,但在抱怨时自己又在哪里?马路就只能这样一直乱糟糟下去吗?就没有解决的办法了吗?当然不是,适当借鉴一下别人已有的现成的成熟经验,把规则真正当成规则。【点评与借鉴】从时间观念说起,指出国人开会懒散、过马路急躁的通病,通过“1440次不逾矩”,点明遵守规则贵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全文有理有据,发人深

9、思。名师押题二 热点押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香港海洋公园游人众多,工作人员尽力维持,但插队的还是越来越多。为避免纠纷,公园特设警示牌,对“插队”作出书面定义:超越前面客人轮候之位置;离开后欲返回轮候之位置;替未进入排队区之人士占据位置。请遵守秩序排队轮候乘坐登山缆车。并明文规定,如有违者,将被要求离开公园,不予退款!此举收效甚佳。胡适先生说:“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请以“

10、规则和道德”为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审题立意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道德和规则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调整手段,对于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秩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规则约束人们的行为,使其不至滑出底线;道德填补规则的漏洞,使其更加完美。由于文化传统、社会制度等的差异,不同的国家或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这两种手段的侧重有所不同。总的来看,西方国家更加青睐规则,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实现对社会的管理和对公民的约束。而东方国家尤其是中国则更偏爱道德,习惯通过道德教化来维持社会整合和社会和谐。规则和道德都是我们需要的,如何将规则和道德统一协调共同发力是立意的关键

11、。可以谈道德的重要性,用人性的温暖抵消规则的生冷;可以谈规则的意义,用制度督促道德修养的提高;可以分析道德和规则协调的一面,鼓励人们遵循规则,提高素养;还可以分析二者不协调的一面,注重道德与规则的不同特点。但需要注意的是,作为关系型的文题,切忌只谈其中一面,而忽略了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佳作范例规则和道德一、一幅画李苦禅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欣然应允。无奈,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没能及时完成画作。不久,当接到老友病故的消息后,他面有愧色,马上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地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后把画拿到后院,面对老友的方向

12、肃立,远望,把画烧毁。在人际交往中,承诺是一种规则,俗语说:一诺千金。二、一个座位公共汽车行驶有街道上。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大娘站在车厢里,晃悠悠的。“哪个同志能让一让座位,给这位老大娘?”售票员的广播,喊了几次了,却不见动静。“我们让一下座吧,反正也快下车了。”一个女青年对她的情侣耳边悄悄地说。“干嘛让,这是谁的规定?”那个男青年瞪大了眼珠。“妈,我能站,让老婆婆坐吧。”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挣脱了妈妈的怀抱,站了起来,拉着妈妈让座。拄着拐杖的老大娘一声“谢谢”,终于有了座位。在人与人之间,并非完全由规则构成的,但诚信、友爱、助人,是道德范畴中的潜规则。三、一本书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

13、了哈佛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绝籍被毁于一旦,让人痛心疾首。有一个学生违反图书馆规则,曾悄悄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悠哉游哉地阅读完后再归还。突然之间,这本书就成为哈佛捐赠的250本书中的唯一珍本。怎么办?是神鬼不知地据为己有,还是光明坦荡地承认错误?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惴惴不安的学生终于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房间,说明理由后郑重地将书还给学校。霍里厄克校长收下书表示感谢,对学生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然后又把他开除出校。在社会生活中,规则是调节人们行为的底线,道德则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上线;人们不能冲破行为的底线,而去追求行为的上线。【点评与借鉴】本文是一篇镜头式记叙文,围绕“规则和道德”这一主题,作者从三个不同角度选择相关的题材。文章结构完整,主旨鲜明。在每个材料记叙之后,都有一两句议论,起到了阐述材料意义、突出表达主题的作用。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