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学华高效课堂启示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7363326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邱学华高效课堂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邱学华高效课堂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邱学华高效课堂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邱学华高效课堂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邱学华高效课堂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邱学华高效课堂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邱学华高效课堂启示(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放课堂 尝试教学 收获高效-观邱学华主讲两步应用题(只有两个已知条件)课堂教学设计及评析草店镇中心小学 黄培霞 这节优质课是邱学华老师于1995年9月,在江苏省如东县举办的尝试教学法讲习会上的成功一课。他根据新编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标的要求,精心进行了教学设计。新教材中把“几倍求和”、“比多求和”两步应用题,都归纳成“只给出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邱老师紧紧抓住这类应用题的结构,作为教学重点。这堂课充分体现尝试成功的教育思想,开始时,巧妙地运用“猜铅笔”的游戏,揭示这类两步应用题的结构;结束时,又运用编题比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想。使加强“双基”与创新教育结合起来。第一部分:让我们一起

2、重温这节课的全过程,揣摩他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明确、具体、适度 1、 初步掌握只给出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2、 通过尝试练习,使学生能够区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一步应用题和两步应用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灵活地运用解题方法。 二、教具准备充分、简单、实用 如:教师用的小学数学磁性教具箱,学生用的磁性学具板,以及投影机、投影片。 三、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清晰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用游戏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两个文具盒,一个装红铅笔,一个装黄铅笔。1、打开一个文具盒盖,学生看到有3支黄铅笔,教师提出要求“两个文具盒里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学生会说缺少条件,无

3、法解答)2、教师再打开另一个文具盒盖,学生看到有5支红铅笔,这样学生可以求出一共有8支铅笔3+5=8(支)3、教师打开一个文具盒盖,出示3支黄铅笔,然后教师指着另一个文具盒说:“红铅笔比黄铅笔多2支,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学生会说出得数)引导学生编出应用题:“有3支黄铅笔,红铅笔比黄铅笔多2支,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再引导学生分析,看出这道两步应用题只给出两个已知条件,而前面学的两步应用题都有3个已知条件。这堂课就来学习这类给出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板书) 设计意图:根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利用直观,以游戏形式创设情境,采用启发式提问,揭示矛盾,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为新课学习做

4、好了铺垫。第二环节:尝试操作 教师在磁性演示板上,学生在磁性学具板上共同操作。在尝试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到,先要求出红铅笔有多少支,才能求出一共有多少支铅笔。第三环节:尝试练习1、利用课本上的例题,做尝试题。从准备题过渡到尝试题。饲养小组养10只黑兔,16只白兔,一共有多少只兔? 饲养小组养10只黑兔,养的白兔比黑兔多6只 ,一共有多少只兔? (用白纸贴在黑板上进行比较,然后尝试练习,练后要求学生尝试说出道理)2、练后再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对照课本上的例题,验证自己算得对不对,并补充说出课本上的例题,每一步求的是什么。3、例题的第二个条件改成“养的白兔比黑兔少6只”。(用白纸贴在黑板上)要求学生列式

5、计算,练习说出算理。 根据上述黑板上出现的4道题目,进行分析比较,联系课本上提出的“注意:有两个已知条件的应用题,要仔细分析,确定该用一步解答还是分两步解答。”得出初步结论:题目给出的都是两个条件,如果直接说出两个具体数量(黑兔和白兔的只数),就用一步计算;如果只说出一个具体数量(黑兔的只数),另一个没有直接说出(白兔的只数),必须先求出来,这样就要用两步计算。 设计意图: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引导学生观察、对比,运用类比推理自己尝试解题,主动获取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第四环节:课堂作业课本第88页“做一做”两道题目:1、(1)学校里有12盆月季,9盆米兰。月季和米兰一共有多少

6、盆? (2)学校里有12盆月季,米兰比月季少3盆。月季和米兰一共有多少盆? 2、公园里有6只小猴,大猴的只数是小猴的4倍。一共有多少只猴?第五环节:数学游戏 a) 拍手游戏(教师拍几下,要求学生多拍或少拍几下)。求一共拍几下?(同桌学生互相拍) b) 猜盒里的铅笔。(与导入新课游戏相同) c) 编题比赛。要求学生编出这堂课教的两步应用题。(游戏的长短根据所留时间而定)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练习与课本例题解法对照,又改变例题中的某一条件,进行变式练习,既要求学生列式计算,又要求学生说明算理,促进了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发现解题规律,达到举一反三,逐步形成技能,实现了教学目标。编题比赛,

7、既能够提升学生对两步应用题结构的认识,又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最后环节:课堂小结 通过小结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出两个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第二部分:专家给出的评点邱学华老师按照素质教育的观念,用尝试教学理论作指导,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精心组织教材,紧扣教学重点及关键。运用直观演示,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展示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弄清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发现解题规律,自己总结出已知两个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解法步骤和方法,同时注意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与自己的解法对照,及时强化验证。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要求适当,学生不仅获得了巩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和发展了思维能力。 本节

8、课教学结构严谨,环环紧扣,重点突出,循循善诱,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生动,练习形式多样,有讲,有练,讲中有练,练中的议,有研讨,有游戏,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充分发挥了尝试教学法的功能,培养了学生勤于动脑,乐于动手,善于表述的好学风。第三部分:谈谈本人的见解 这堂课不仅把“尝试教学法”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还体现了邱学华教育思想的新发展。现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一、充分分体现了尝试教学法的“三个为主”邱学华教学思想的核心是“尝试教学思想”。其精髓是“先练后学,先学后教”。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就要求教者做到“三个为主”。即“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练习

9、为主”。 这一堂课,邱老师努力放手让学生参与尝试学习,让他们大胆发言,大胆讨论,举手发言不一定要规范化,及时举手,举一样高,大胆板演(不限制人数,只要你愿意就上黑板来),大胆地让学生作“小老师”批改。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正如邱老师自己所称:“我自己的思想也在不断地解放,这一课可以说是最解放了。上课时,学生只要是主动参与学习的,动一下,笑一下,乱一下,有什么关系呢?何况我们还有“一二三,坐坐正”的治理法宝。我们现在有些老师上课板着面孔,“我不笑,也不准你(学生)笑”“我不叫你举手,你怎么举手啦!”限制规定这么多,学生怎么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呢?我想,我今天之所以成功,关键还是思想又解放了一大

10、步。” 在这一节课中,邱老师还注重“以自学为主,以练习为主。”努力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准备题的引导作用、课本的示范作用以及学生的智力互补作用。教学中,首先设计了一步求和与已学的两步求和的应用题(一个文具盒中有支黄铅笔,另一个文具盒里的红铅笔比黄铅笔多支,两种铅笔一共有多少支?)作为准备题,让学生练习,使学生处于良好的学习准备状态。然后出示尝试题(上述题中,第二句话变为红铅笔是黄铅笔的倍“)由于过渡自然,学生尝试练习并不感到困难,绝大多数同学一次“解决”,接着又让学生积极讨论,教者再点拨,共同总结出解题关键:“先求几倍积,再求和”,最后进行了第二次尝试练习(比赛)教学过程环环紧扣,学生参与程度

11、逐步加深,课堂气氛与学生学习情绪也随之更加活跃。二、力使每个学生尝试成功尝试教学法自从创立后,邱学华老师经过十余年的实验研究,特别在近几年吸取成功教育等经验、理论,提出了“有指导的尝试原则”,并构建了“尝试成功”教学理论体系,实现了从方法原则理论体系的飞跃。尝试成功,其含义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尝试活动能够取得成功。其指标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知初步达到预定的知识、能力目标;情在心理上产生成功喜悦、体验,师生情感得到交流与满足;意通过尝试成功活动,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与意志。在这堂课中,学生在“知”上不仅学会了解答“几倍求和”应用题,而且还尝试成功解答了“几倍求差”应用题,知识得以分化,能力得到

12、提高;在“情”上,学生始终情绪饱满地参与尝试学习全过程,形成了良好的探索热情、竞争态势与师生交流的活跃气氛。特别是,为了鼓励学习成功的学生,邱老师要求学生一齐击掌三下,并说“表扬他”(被表扬学生站起来说:“谢谢大家”,一堂课“表扬他”说了不下十几次。而对于那些暂时未成功(做错了或说错了)的同学,邱老师总是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一点也不加训斥,有的只是友好的建议:“这位同学字写得不错,下次动点脑筋一定会做对的!”;“这位同学只错了一点儿,我相信下次他一定能做得全对!”涓涓细流,春风化雨,使学生一直处于良好的积极参与的学习状态,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一定会大大增强。三、充分展

13、示了教育大家驾驭课堂的能力如何引导学生尝试学习,又如何使学生尝试成功,这就需要教者有良好的课堂教学基本功。邱老师虽然是“尝试教学法”的创造者,但他自己并不拘泥于“五步模式”,而是创造性地加以运用与改进。如第二次尝试练习“几倍求差”的应用题,学生由于思维定势影响,做错的人数不少,邱老师似乎早有准备,在这一环节增加了时间,让学生激烈争论、辨别、比较,终于扫除了障碍。此外,课堂教学中还通过演示、电化手段的合理运用,提高了教学效果。特别是该课开始时巧妙地设置了一个悬念:“第一盒装3支铅笔,第二盒我装多少不让你看见(躲在讲台后偷偷装盒),求一共多少支?”学生通过讨论,发现“不好求”“为什么”“少了一个条

14、件”,“谁把它补上”这看似“戏法”,实有“门道”,即让学生加深了对一步应用题结构的理解,也为吸引学生后继的学习打下了一个绝妙的“伏笔”。总之,邱老师不是在“教书”,而是在“用书”,他的教学注意力主要不是放在某某知识点上,而是放在学生身上:学生是怎样想的,他们在感知、记忆、思维中会碰到什么障碍,怎么扫除障碍等。下课时间到了,学生兴趣未尽,还想再试。在40分钟的一节课内,学生思维始终活跃,情绪饱满。教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是尝试成功的根本保证。这堂课改变了过去教师先教例题,学生再做习题的老框框,而是采用学生尝试自己编题的方法,先根据动作编题,再根据图片编题,最后直接出示文字应用题,从具体到抽象,逐步上升。这样把应用题教学紧密地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同学生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不断提高,这同现在的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邱老师今日的成功,源于他数十年的孜孜探求和不懈努力。这种治学精神也一定会鼓舞一代又一代教苑耕耘者,不断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