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后进生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7360793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改变后进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如何改变后进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改变后进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改变后进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改变后进生所谓差生也就是后进生,一种表现为成绩差,一种表现为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对于后进生,特别是双差生,我们做老师的已经习惯了对他们的批评和训斥,甚至轻率的断言他们不可救药。然而,世界上没有甘心落后的人,后进生的眼里也经常闪动着渴求上进的光芒,只不过这种光芒往往被我们所忽略。不是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哪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因而对后进生,我们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每一个落后的学生将来都有可能成为优秀的人,就如同一棵小树一样,不管它今天多么弯曲,数年之后也可能成为栋梁之材。老师的责任就是努力创造学生生长的适宜环境,为他们

2、提供上进的机会。一个只会训斥、嘲笑、轻视学生的老师,永远都不可能营造出适宜学生生长的空间。如何对差生进行管理,怎样才能提高差生,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第一,热爱差生,尊重和信任他们。这是教育好差生的重要前提。对差生教师要倍加热爱。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在家庭不能没有母爱,在学校不能没有师爱。由于差生很少尝到学习的甜头,自暴自弃,他们总感到教师不喜欢自己,久而久之就产生与教师对立的情绪。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要转变差生,就要把冷淡的或者是对立的师生关系,变成热情和亲密的师生关系。如果教师不是满腔热情地加倍热爱学生,要想教好他们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热爱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

3、是第一步。“动之以情”是说教师对学生应有深厚的感情,而这种感情又有别于母爱,它应是热诚于内,平静于外。“晓之以理”就是教师热爱学生的感情不能过分地表现在外形的强烈上,应体现于内在的理智和持久的态度上。要把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第二步是“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则要要求教师应身体力行,身先于生。让学生由模仿地学到独立的学,再到创造性的学习。这样,持之以恒,就能见效。要求学生“持之以恒”,教师对待他们的态度、作法也要“持之以恒”,但感情要适度。这即是说,教师对他们要有感情、有理智、有行动、有恒心、有效果,做到耐心和信心的持久,才能引起学生“持之以恒”。第二、改进课堂教学,提

4、高差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增加较差学生的实践机会,越是较差越要让他们做,特别是在课堂做,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给他们布置一定的适合程度的习题,增加练习的机会,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既要有统一的基本要求和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把统一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第三、积极地开展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通过活动深入具体地了解研究差生的特点、特长爱好、兴趣。有的差生在课堂上表现差,但在活动中却显示出良好的素质和能力。对于差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因素,要加以鼓励,并注意以学生群体的优促差,以学生自身的长补短。教师要注意学生微小的进步,体谅其困难和不足,不可

5、要求过高,操之过急。要尽量吸收绝大多数的学生参加活动,对于较差的学生,应尽量照顾,适当地满足他们的要求。第四、依靠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依靠集体的力量,从多方面影响和帮助较差的学生。集体的力量是很大的,作为班主任、科任教师,首先要影响集体,然后由集体的力量来帮助或作用于差生。因为他们是同龄人,语言、感情思维方式相同,特别是已经转变了的差生,去帮助未转变或正在转变中的差生,作用更大。这一点,非常值得重视。第五、积极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与协助。配合是相互的,作为教师对家长提出的要求要明确、具体,让家长时时注意教育学生的态度和方法,注重实效。当前家庭教育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过“严”,一个是过“宽”。因

6、此,教师对待家长要注意两条:一是不要告状,或者少告状。二是要多出主意。有些教师常常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使得家长和学生反感。教师家访应全面地介绍学生的情况,学生的进步表现、特长都应告诉家长,并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学生随着年龄、知识的增长,自我意识增强,在精神上即在道德品质、理想、意志等方面关心学生应注意什么,教师应给家长提出具体的方法。第六、正确处理特殊学生的“逆反”心理。有些教师对学生的逆反心理缺乏正确态度,使师生之间产生了隔阂。对“犟学生”,有些教师驾驭不了的原因,主要是不了解他们,看不到他们的积极因素。这些特殊学生多数是反映比较快,辨别是非能力强,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是好的品

7、质。还有的学生有探求差异的精神,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有强烈的好奇心理,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些正是青少年中一种非常宝贵的智慧和品质。教师要正确对待,并尊重学生的优异智慧,很好地发挥。运用他们求知的运动力,积极地引导。这样,就是有“逆反”心理的学生,也会很快消失,还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第七、是表扬。过去我们迷信批评的威力,以为只要我们批评的学生就一定能改正错误,只有批评才是促进学生进步的法宝。另一方面,却低估了表扬的作用,该大表扬的小表扬,该小表扬的不表扬,惟恐学生骄傲自满。其实,批评的结果怎样呢?经常的批评不仅没有使学生进步,还可能使他们产生“抗批评性”:你声色俱厉地批评,他装模作样的接受,可是一转脸,他依旧我行我素。拉封丹有一则寓言,说南风与北风比赛,看谁先把行人身上的棉袄脱掉。北风一阵狂刮,行人却把衣服裹得更紧,北风失败了;南风只是轻轻送来一阵暖流,行人很爽快地脱了棉袄,南风胜利了。批评就像是北风,看起来能解决问题,实际却适得其反;表扬如同南风,给人以温暖,使人乐于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