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学期教学计划3篇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7341310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学期教学计划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年学期教学计划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3年学期教学计划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3年学期教学计划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3年学期教学计划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学期教学计划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学期教学计划3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学期教学计划3篇 学期教学计划 篇1一、本学期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共有八个单元。“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单元安排和主要内容如下:1数与代数(共3个单元)第2单元比和比例。第3单元百分数。第5单元百分数的应用。2空间与图形(共3个单元)。第1单元圆和扇形。第4单元圆的周长和面积。第6单元比例尺。3统计与概率(1个单元)。第7单元扇形统计图。4综合应用(共3个活动1个单元)。测量旗杆高度结合“比和比例”单元设计、学会理财结合“百分数的应用”单元设计,喜欢数学情况的调查结合“统计”单元设计。第8单元,探索乐园二、教学目标 1。理解百

2、分数、比例尺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百分数应用题。2。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利用比例尺解答实际问题。3。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圆和扇形设计简单的图案。6。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7。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

3、决问题的能力。9。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三、方法措施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作到课堂上能深入浅出进行教学,特别照顾到后进生。2、平时的练习要有针对性,对于后进生和优秀的学生要分别出一些适合他们的练习。3、加强操作、直观的教学,例如教学圆和轴对称图形时,就要利用操作、直观教学,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4、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加强能力的培养。主

4、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迁移类推能力;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五、教课时安排一、圆和扇形5课时左右二、比和比例13课时左右测量旗干高度2课时左右三、百分数15课时左右四、圆的周长和面积14课时左右五、百分数的应用15课时左右学会理财2课时六、比例尺12课时左右七、扇形统计图8课时左右喜欢数学情况的调查2课时八、探索乐园4课时左右整理与自评5课时学期教学计划 篇2一、指导思想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全体学生,高效训练,全面的梳理知识系统,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二、学

5、情分析:本人担任九年级(1)(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不少同学在历次考试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有部分学生,语文学科成绩不够理想,有待弥补,希望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知识有一个明确系统的了解,强化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争在今年的中考中,语文科能取得满意的成绩。三、复习原则1、明确目标,紧扣教材,落实基础。对于学生易错的字音字形、诗文默写,要反复强化训练。重视学生对课内重点文言文字词的掌握。同时,我们要有意识地训练,让学生掌握最常见的字词的一些基本用

6、法。除此之外,尤其要注意要强调规范性书写,突出规范书写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2、加强方法指导中考语文中的语段修改的各种类型,阅读题中的答题规范(如各种修辞、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的作用),综合性学习的答题技巧,应在平日教学中交会学生。3、注重课外拓展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题,都高举着弘扬文化地域特色和传承浓厚文化底蕴的大旗,彰显时代和人文的精神,关注生活,讴歌人性的真善美。所以,语文教学不仅要紧盯着语文课本,而且要着眼于课外,树立大语文观念。四、复习方法与措施1、落实归纳、整理类的作业。(如:字词、名著、文言实虚词)2、写周记,积累写作素材。3、读满分作文,借鉴写法。4、继续练字,提高卷面书写能力

7、。五、复习步骤按照中考的类型分三个步骤来复习第一阶段:分册复习。梳理初中语文16册的课本知识,使其知识系统化,使以前零散杂乱的有条理,便于理解与识记。复习要点:积累易错易混淆的字音、字形、词义;背诵中考必考的诗词名句;整理、梳理文言词汇及特殊句式并会运用;了解、整理每册中的名著,做读书笔记;重点综合性实践活动的理解和运用;了解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体知识及它们的不同。第二阶段:专题复习。依据中考试题的特点分五大内容复习:语文基础的积累和运用,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训练。(一)语文基础积累运用专题这部分内容范围广,内容多,难度大,得分值高,考点多。包括识记字音、字形,词语应用

8、,病句标点的辨析修改,文言文的默写,名著的阅读,修辞与仿句,语言的表达及读图读表等形式。复习的方法:知识梳理与强化例题分析与讲解巩固练习与检测查缺补漏与反馈。(二)综合性学习专题结合近两年的中考习题,抓住社会热点问题创设情景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三)现代文阅读专题现代文阅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及小说的阅读)通过近几年的中考习题发现现代文的阅读特点注重文体规范(主题鲜明、结构完整、语句优美),折射时代精神,切近学生生活。复习要点:分文体对学生进行训练。我们应该认识到:文体不同,解读的思维和方法不同;题型不同,做题思路和方法也不同。回归教材实现迁移。要重视课内阅读的积累。理清知识点,教给学生答题

9、方法及技巧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等。(四)古诗文的阅读古诗文的阅读考察和现代文的阅读基本相似,不过更注重字词句的翻译和思想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评价及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方面的考查。复习要点:按篇进行整理积累,将任务分给学生,按进度整理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虚词的用法。早读或自习进行专项检查。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引导学生阅读内容相当的文言文。同类题材进行对比阅读。强化内容理解。(五)作文指导与训练写作是中考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中考命题转向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内容更切近生活,范围由校园走向社会,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读书,关注自己,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10、理解他人,和谐相处。写作形式由单一转向多元化。当前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是:1)优劣悬殊,差距很大。2)作文中雷同题材太多。3)审题不清,又脱题偏题现象。4)内容空洞,言之无物。5)无病呻吟,没有真情实感。6)认识模糊,立意不高,没有深度。7)书写不规范,标点符号不明确,一顿到底。复习方法:储备素材专题辅导 对于学生就拟题、立意、审题、选材、布局谋篇等方面进行专题辅导。挑选一些近年来中考满分作文让学生研读,探究作者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等方面的能力。集中训练设计一些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热点,突出时代精神,反映地方特色的命题或半命题进行训练,要求定时完成及时评讲。自我补充 要求学生多读书报、读者美文感动

11、人生等杂志,拓宽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利用课余时间涉猎名家名作,学习语言和章法技巧,体会考场作文的基本要领“六个一”:一个含蓄、深刻的题目;一个精彩的开头;一个疏密有致的段落布局;一个优美的片段描写;一个完美的结尾;一个清爽的文面。第三阶段:模考阶段开始对学生进行强化性综合模拟训练,通过做模拟试卷,让学生进入情境,提高心理素质,再次查缺补漏。学期教学计划 篇3新学期已经开始,为了更好的深化素质教育特作工作计划如下:一 教学目标:1、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2、 突出艺术学科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12、。3、 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与爱好,把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聪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二 学生情况分析:由于本校学生从小就没有条件很好地接触音乐与学习乐理知识,许多学生均不会识谱,对音乐的感觉相对城里的学生较弱。需要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学习音乐的兴趣,学习态度,音乐知识,技能基础,音乐能力水平,做到上课之前认真备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运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做到寓教于乐。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切实掌握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掌握音乐工作重心及部署,制定音乐教学计划,要研究音乐教材分析每个单元的重难点,为安排教学进度打下基础。三 教学要求:音乐欣赏教学应以聆听音乐为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使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活动中熟悉、理解、鉴赏音乐。1、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2、 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直观性的音乐教具与学具,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听觉审美感受。3、 课堂欣赏教学与课外欣赏活动(音乐会、音乐欣赏讲座、教师推荐的音乐作品录音等)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欣赏教学对课外欣赏活动的指导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