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游六桥待月记 教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304722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晚游六桥待月记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晚游六桥待月记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晚游六桥待月记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晚游六桥待月记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晚游六桥待月记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晚游六桥待月记 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俯仰天地间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赏读 教案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中部 王大江教学目标:一、了解作者袁宏道和明代文人的生存状态二、阅读文言,理解文意。掌握相关文言知识。三、对比阅读湖心亭看雪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体会袁宏道和明代文人以及中国文人的生活情趣。教学重点:阅读文言,理解文意。掌握相关文言知识。教学难点:对比阅读,体会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文本解读,朗诵教学,对比阅读,知人论世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文言基础较为薄弱,要细致地文本阅读,结合朗诵诵读,同时结合高一学生所学过的文言文,进行扩展对比阅读,并知人论世,拉近孩子们和文言文以及古人之间的距离,启发他

2、们对人生的思考理解和感悟。教学过程一、背景介绍作者袁中郎介绍: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国子博士等职。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史称公安三袁,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能为心师,不师于心;能转古人,不为古转。发为语言,一一从胸襟流出。袁宏道明代文人风格:明代士人的个性,狷介、自我、放纵。明代文人的小品,性灵、自然、真情。明代文学的戏曲,世俗、反叛、爱情。教学过程二、导语古人云: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又云:俯仰天地间,能为几时

3、客?那么,在这短暂的做客的过程中,我们,生而为人,能做些什么呢?一为生存而奔忙,老来自笑,平生为口忙?二及时行乐,挥霍荒唐?金满箱,银满箱,红灯帐底卧鸳鸯。红烛昏罗帐?有没有更好的选择?教学过程三、研读文本,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自由通读一遍。问题一:通读全文,概括本文的文意。明确:袁中郎春日游玩西湖,西湖之景浓媚艳冶,富有趣味。问题二:中郎的心情为何?乐。教学过程四、结合注释,研读文本,掌握文言,理解文意一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译文:西湖景色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白天里最美的是早晨的烟雾,是傍晚的山光。今年春雪很多,

4、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开放,景观更是奇特。明确强调文言知识:盛 勒 相次补充对比阅读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二、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参考译文:石篑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张功甫玉照堂中的旧物,应该赶快去观赏。”我当时迷恋着桃花,竟舍不得离开湖上。从断桥到苏堤一带,

5、绿柳迎风漂浮如绿烟,桃花盛开如红雾,弥漫二十多里。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带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穿着各色丝织品的富裕的游客很多,比堤畔的草多,真是艳丽极了。强调重点文言知识:石篑数为余言的为 绿烟红雾 多于堤畔之草的于 问题三:此处西湖之景是怎样的特点?明确:花红柳绿,熙熙攘攘,艳冶极矣。问题四:如此热闹艳冶的景象,同学们,你们喜欢吗?如同元宵节晚上的夫子庙?(开放式问题)三、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参考译文: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

6、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所述说呢。问题四:此处浓媚不可言的景象,和之前相比,有何别是一般的趣味?明确:之前艳冶,而此处游人俗人稀少,更有一番宁静赏景的乐趣。四、小结这篇文字记述作者春日游玩的乐趣,兴之所至,足亦随之。热闹有热闹的乐趣,宁静有宁静的趣味。人生天地之间,忽然而已。俯仰之间,便成了一个无足轻重的过客。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握这有限人生,有趣味地享受这微小而珍贵的乐趣。这也是明代小品散文常常给

7、我们的体会。教学过程五、补充拓展,对比阅读,齐声朗读湖心亭看雪 明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

8、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后赤壁赋 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前赤壁赋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结语不知道同学们现在对人生世间,会有什么样的理解和选择。现实功利,是难免的。一直花前月下超越世俗,是不可能的。但请我们在苟且地活着的时候,不要忘了,还有诗歌和远方,来安慰内心的寂寞和孤独。这广阔浩渺的人间,是很美的;这俯仰而过的人世,是颇有趣味的。我们不要忘了,来这一趟,要好好地看一看。板书设计:俯仰天地间 短暂的人世 热闹又安静的人间 张岱 欣赏(审美)晚游六桥待月记赏读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