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七)文言文阅读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7302140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七)文言文阅读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七)文言文阅读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七)文言文阅读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七)文言文阅读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七)文言文阅读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七)文言文阅读人教版高三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七)文言文阅读人教版高三总复习(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七)文言文阅读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七) 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廉希宪,字善用。幼魁伟,举止异凡儿。岁甲寅,世祖以京兆分地命希宪为宣抚獉使。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暇日从名儒若许衡、姚枢辈谘访治道,首请用衡提举京兆学校,教育人材,为根本计。国制,为士者无隶奴籍,京兆多豪强,废令不行。希宪至,悉令著籍为儒。 至元元年,丁母忧,率亲族行古丧礼,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则呕血,不能起,寝獉獉卧草土,庐于墓傍。宰执以忧制未定,欲极力起之,相与诣庐,闻号痛声,竟不

2、忍言。未几有诏夺情起复希宪虽不敢违旨然出则素服从事入必绿经及丧父亦如之。 奸臣阿合马专总财赋,会其党相攻击,帝命中书推覆,众畏其权,莫敢问。希宪穷治其事,以状闻,杖阿合马,罢所领归有司。帝谕希宪曰:“吏废法而贪,民失业而逃,工不给用,财不赃费,先朝患此久矣。自卿等为相,朕无此忧。”对曰:“陛下圣犹尧、舜,臣等未能以皋陶、稷、契之道赞辅治化,以致太平,怀愧多矣。今日小治,未足多也。”因论及魏征,对曰:“忠臣良臣,何代无之,顾人主用不用尔。” 方士请炼大丹,敕中书给所需,希宪具以秦、汉故事奏,且曰:“尧、舜得寿,不因大丹也。”帝曰:“然。”遂却之。时方尊礼国师,帝命希宪受戒,对曰:“臣受孔子戒矣。

3、”帝曰:“孔子亦有戒耶?”对曰:“为臣当忠,为子当孝,孔子之戒,如是而已。” 十六年春,赐钞万贯,诏复入中书,希宪称疾笃。皇太子遣侍臣问疾,因问治道,希宪曰:“君天下在用人,用君子则治,用小人则乱。臣病虽剧,委之于天。所甚忧者,大奸专政,群小阿附,误国害民,病之大者。殿下宜开圣恋,急为屏除。” 十七年十一月十九夜,希宪卒,年五十。大德八年,赠忠清粹德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追封魏国公,谥文正。 (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三)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旬,正确的一项是() A.未几有诏/夺情起复/希宪虽不敢违旨/然出则素服从事/入必缭经/及丧父/亦如之 B.未几/有诏夺情起复/希宪虽不敢违旨/然

4、出则素服从事/入必缭经/及丧父/亦如之 C.未几/有诏夺情/起复希宪虽不敢违旨/然出则素服从事/入必缭经/及丧父/亦如之 D.未几有诏/夺情起复/希宪虽不敢违旨/然出则素服/从事入必缭经/及丧父/亦如之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韶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寅,是干支之一。古代把天干、地支按照顺序相配,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用来纪年,被称为干支纪年法。 B.丁母忧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C.庐指古人在父母或老师死后,为守丧而在墓旁构筑居住的屋舍。文中廉希宪庐千墓傍体现了对去世母亲的孝敬。 D.谥,古代帝王、贵族、

5、大臣等将死时,按其生前事迹给予寓意褒贬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廉希宪重视教育,坚信儒学。他首请任用名儒许衡掌管京兆地区的学校,把培育人才作为根本大计,改变归属奴籍士人的身份为儒籍,坚守孔子的忠孝观念。 B.廉希宪敢于谏言,规劝皇帝。借助谈论魏征的时机,他向皇帝举荐忠正贤良之臣;当皇帝允许方士炼制丹药时,他上书表示反对,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C.廉希宪孝心深笃,忠孝两全。母亲去世时,他遵循古代丧礼,悲痛至极,以至千呕血,不能站立;在被夺情复职之后,他虽然奉旨处理政务,但仍然为母服丧。 D.廉希宪深谋远虑,心系国家。虽然身患重病,但是仍然借太子侍臣问

6、候之机,向太子传递治国之道,提出治国的关键在千用人,主张开启圣意,屏除奸佞。 4).把文中画横线的旬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其党相攻击,帝命中书推覆,众畏其权,莫敢问。 (2)君天下在用人,用君子则治,用小人则乱。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县。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

7、佐国用。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后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后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

8、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 B.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 C.上大寤由/是独诛

9、怀政/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 D.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科举考试到明清发展为四个级别,最低一级是乡试。 B.归沐,本意指回家沐浴,后指官吏休假,休假天数在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汉代五日一休沐,唐代旬休。 C.三司,宋代为了加强对内控制,将财政大权从宰相手中分割出来而设置了度支、户部、盐铁三司,长官是三司使。 D.社稷,古代的君

10、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要到郊外祭祀,即社稷。后来社稷被用来借指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迪才华出众,受人赏识。柳开对他写的文章很是赞赏,认为他能堪大任,后来李迪参加科举考试,果然高中,走上仕途,颇有建树。 B.李迪富有谋略,亲力亲为。就任亳地知县后,他暗中打听察访,然后部署精锐士兵,最终擒获一群洗劫城邑的逃兵,斩首示众。 C.李迪为人正直,敢于进谏。李迪屡次上疏劝谏,不同意册立章献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皇后的打击报复,贬官衡州。 D.李迪胆量非凡,富有豪气。元昊攻打延州时,不少守将用其他名义来躲避战争,李迪却主动要求戍守边疆

11、,仁宗皇帝没答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2)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 5).“社稷臣”,谓关系国家安危之重臣。文末李迪为什么被称为“社稷臣”,请简要说明。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昔汉宣帝以为“政平讼理,其惟良二千石乎!”前史亦云:“今之郡守,古之诸侯也。”故长吏之职,号为亲民,是以导德齐礼,移风易俗,咸必由之。高祖逮践皇极,躬览庶事,求民之瘼。每选长吏,务简廉平,皆召见御前,亲勖治道。剖符为吏者,往往承风焉。若新野庾荜诸任职者,以经术润饰吏政,或所居流惠,或去后见思,盖后来之良吏也。庾荜,字休野,新野人

12、也。父深之,宋雍州刺史。荜年十岁,遭父忧,居丧毁瘠,为州党所称。弱冠,为州迎主簿,举秀才,累迁安西主簿、尚书殷中郎,骠骑功曹史。博涉群书,有口辩。齐永明中,与魏和亲,以荜兼散骑常侍报使,还拜散骑侍郎,知东宫管记事。郁林王即位废,庾荜掌中书诏诰,出为荆州别驾。仍迁西中郎谘语议参军,复为州别驾。前后纲纪,皆致富饶。荜再为之,清身率下,杜绝请托,布被蔬食,妻子不免饥寒。明帝闻而嘉焉,手敕褒美,州里荣之。高祖平京邑,霸府建,引为骠骑功曹参军,迁尚书左丞。出为辅国长史、会稽郡丞、行郡府事。时承凋弊之后,百姓凶荒,所在谷贵,米至数千,民多流散,荜抚循甚有治理。唯守公禄,清节逾厉,至有经日不举火。太守永阳王

13、闻而馈之,荜谢不受。天监元年,卒,停尸无以殓,柩不能归。高祖闻之,诏赐绢百匹、米五十斛。初荜为西楚望族早历显官乡人乐蔼有干用素与荜不平互相陵竞蔼事齐豫章王萧嶷嶷薨蔼仕不得志自步兵校尉求助戍归荆州时荜为州别驾,益忽蔼。及高祖践阼,蔼以西朝勋为御史中丞,荜始得会稽行事,既耻之矣;会职事微有谴,高祖以蔼其乡人也,使宣旨诲之,荜大愤,故发病卒。 (节选自梁书.良吏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荜为西楚望族早/历显官/乡人乐蔼有干用/素与荜不平/互相陵竞/蔼事齐豫章王萧嶷/嶷薨/蔼仕不得/志自步兵校尉/求助戍归荆州/ B.初/荜为西楚望族早/历显官/乡人乐蔼有干用/素与

14、荜不平/互相陵竞蔼/事齐豫章王萧嶷/嶷薨/蔼仕不得志/自步兵校尉求助戍归荆州/ C.初/荜为西楚望族/早历显官/乡人乐蔼有干用/素与荜不平/互相陵竞/蔼事齐豫章王萧嶷/嶷薨/蔼仕不得志/自步兵校尉求助戍归荆州/ D.初/荜为西楚望族/早历显官/乡人乐蔼有干用/素与荜不平/互相陵竞蔼/事齐豫章王萧嶷/嶷薨/蔼仕不得志自步兵校尉/求助戍归荆州/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剖符,文中指帝王命将领统兵时,将调兵的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B.和亲,指封建统治者与周边民族政权首领之间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而达成的政治联姻。 C.纲纪,常指社会的秩序和国家

15、的法纪,也指公府及州郡主簿等官,文中指荆州别驾。 D.践阼,原指走上阼阶主位,后指即位、登基。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庾荜为人子颇孝顺,富有才华。他十岁时为父守孝,哀伤过度而消瘦不已,受到当地人的称赞;他被举荐为秀才,数次升任;他博览群书,极有口才。 B.庾荜为官清正廉洁,获得认可。他以清廉为下属做表率,杜绝请托,穿布衣,吃粗饭,妻子儿女难免受饥寒之苦,明帝听说后褒奖他,州里人以他为荣。 C.庾荜任职颇有政绩,律己甚严。他在地方上任职,百姓在饥荒中大多流离失所,他抚慰百姓,政绩显著;他平时只靠俸禄生活,不接受馈赠。 D.庾荜与乐蔼有芥蒂,愤恨而死。他原本瞧不起乐蔼,后因自己职事有失应受责罚,高祖知道乐蔼是他同乡,就让乐蔼去劝说他,因此他十分生气,导致发病离世。 4).把文中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