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重点高中地理必修一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7301837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重点高中地理必修一热力环流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重点高中地理必修一热力环流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重点高中地理必修一热力环流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重点高中地理必修一热力环流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重点高中地理必修一热力环流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重点高中地理必修一热力环流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热力环流教学设计(片段课)设计者:哈斯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据地理新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设计课程要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提供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 我对该阶段的地理教学的理解是打好学生地理基础的最佳阶段,刚从初中上来的高一新生对地理“副科”的印象还是很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的打消这种心理。素质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单项能力,而以培养综合能力为目标。如: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热力环流不 但要求学生了解它的形成原因还要学会能将它引用到其他相关的自然地理现象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技能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地图是地理重要语言,本节课结合地理思维能力和分析 问题能力的培养我还注重学生读图绘图能力。学生在此

2、几乎没有什么基础而言,所以重点要加强。学生要 能进行图像与文字的转换,使学生能将图像知识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也是高考能力的要求。二教学思路在做这节课时我设计了 4种方案,最后才发现为何不能突破固有的传统模式呢?就像语文中的倒装句。从现实的现象出发,引出相应的理论知识,然后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遵循由问题一媒体演示获得感性认识一分析推理运动过程一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一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因为新课标强调就是生活中的地理,我从耳熟能详的歌曲入手让学生拉近与地理的距离感

3、。导入后就 是问题探究、归纳形成新知、活动调节扩展。依据学生认知过程的基本规律,各内容模块按创设情境、问 题引导、学生活动、教师辅助的思路进行又基于新课程标准地理学科综合性的理念基础上,我专门请教物理老师在组织本节课的时候着重引入了物理学科的思路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三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图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主要学习内容:掌握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并能运用其原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 理现象;培养学生自学、探究的意识。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基本、最简单的形式,在该节内容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大气热力状况

4、知识的运用,也是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基础,故对这一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述是非常必要的。教材中该 内容的描述只有一段文字和一幅图,但有又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教材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加工。如:将探索内容中的实验 flash引用到该段的教学,后又以练习带入海陆风。2学生情况分析我们学校是一所位置较偏僻的山区学校,生源不好,学生的基础差。地理又是一门“副科”学生的初 中地理知识实在是不敢恭维。而地理是一门集物理、数学、化学、生物等知识的综合学科。有些学生,特 别是一些女生在初中时就畏惧数理化,空间想象力很差,到高中学地理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有些学生甚 至对空气受热膨胀而上升、冷却

5、收缩而下沉也不理解。经常在做题时认为受热要下沉,冷却会上升。“一 讲到气温、气压很多学生就傻了”这句话是我们地理老师的口头禅;学生也发出“读理科要是没物理、读文科要是没地理,读书其实也不难”的感慨。四教学方式分析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也是一个简单的物理过程。所以在讲解时一般着重边讲边画示意 图。若教师在画图中不强调高、低压是指水平方向的差异,就会使一些学生误以为是垂直方向的气压分布 状况,从而进一步认为在垂直方向上,空气也会从低压流向高压。实际上近地面垂直方向上气压的分布是 空气运动的结果而不是空气运动的原因。只有在同一水平面上,才能进行高压与低压的比较。热力环流的 原理是地面冷热

6、不均,其发生的顺序:地面冷热不均一大气垂直运动一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近地面热处 为低压,冷处为高压;高空相反)一水平运动(同一水平面上高压流向低压)。在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中 一定要不断地强调是“同一水平面”的气压比较,水平运动是垂直运动的结果。因为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 的理论基础,若不将此概念讲解清楚,对以后大气环流及天气、气候的学习和理解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可谓“后患无穷”。所以我认为该内容还是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以探究启发为辅比较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五教学手段和技术设备这是一节内容抽象性较强学生能直观感知对教学会又很大的帮助。宜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及问题引导式教学,灵活运用归纳法、读图分析法

7、、理解记忆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多媒体手段信息量大,且丰 富多样,呈现形态生动,教育效果不容忽视。故选用了该手段作为辅助,但也要适可而止。如果运用不当, 不但不能达到顶期效果,甚至带来相反的效果,违背了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的初衷。现代教育技术毕竟是教 学的辅助性手段,它既不能取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也不能藉此轻视课堂教师语言、态势、板书和教具。 教师只有适时地、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才能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六教学目标设计知识和技能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一一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运用热力环流实验来观察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分析 实际生

8、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过程和方法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 提出探究方案,自主学习或是与他人合作,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七教学重点、难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该内容的重点,而难点就是高低压是指水平方向的差异,就会使一些学生误以 为是垂直方向的气压分布状况,从而进一步认为在垂直方向上,空气也会从低压流向高压。八教学过程教学内 容教学 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新课以黄土高坡这首歌曲导入新观察、思考激发学习目 早导入课,请学生从歌词中找出地理热情。培养现象。(东南风,西北风)地理敏锐

9、性。播放教提问:思考并回培养学生flash学1.海陆温度后何艾化差异?答问题。观察能力试验新过渡:大气到底是怎样运动的及信息提课呢?取能力。启发学教1、指出图中若A、B、C三地学生观通过电脑生分析学受热均匀则大气无运动。察、领会,演示热力电脑课新2、分析地区间冷热不均引起并动手在环流形成件中以课的空气垂直运动。草稿上画过程,这大气分3.分析空气垂直运动导致同出热力环样学生通子描绘一水平向上的气压差异。流的形成过观看、的热力4.分析同一水平向上气压差1过程。分析、思环流形 成图式异形成的空气水平运动,指出 空气在同一水平向上由图压 处流向低压处。从而形成人气 的热力环流。考、回答, 教师的讲 解、归纳 来使学生 获得感性 认识。归纳热 力环流 的概念教 学 新 课小结: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 成的空气环流,称之为热力环 流。并说明它是大气运动最简 单的形式。边听,边 做笔记培养归纳 能力深化 对地理现 象发展过 程的认识。课堂巩 周练习练习引导、提示思考并回 答测试学生 运用模式 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 力。课堂小 结小结总结:太阳辐射一冷热不均 (热力)f垂直运动水平运 动(热力环流)思考、归 纳、总结培养归纳 能力,强 化理解。九板书设计板书以结构式为主,便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版图设计逐步呈现。主板书副板书教学流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