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 (2)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30167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朱元思书 (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与朱元思书 (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与朱元思书 (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与朱元思书 (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与朱元思书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朱元思书 (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与朱元思书教案上庸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部 余方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背诵课文,关键句段能够默写;了解“骈文”这种文体的有关知识2、熟读课文,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的意思;会准确翻译课文。3、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抓住特点有层次写景的方法;寓情于景的写法。4、抓关键句子理解文章主旨。(二)过程与方法:1、本文语言优美,反复朗读背诵课文,读中体会语言美、景物美,体会作者的意旨。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解难。3、辅以多媒体手段,增强直观性。(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对富春江优美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他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疏通文字:掌握关键词语,准确

2、翻译课文。2、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3、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教学难点: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他寄情山水、厌弃尘俗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及教具:多媒体、合作探究、交流、点拨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代有名的文学家。其文风格清拔而有古气,称为“吴均体”,大家都仿效他。背景: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的仕途不如意,因而他只能通过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苦闷。他曾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薛萝”,表明自己辞官隐退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因此,这篇文章也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

3、者寄情山水、厌弃尘俗的思想感情。文体知识介绍:与朱元思书从应用范围和标题形式看,属于书信;从文章内容看,属于游记;从语言特点看,属于骈文。骈文主要特点:句式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则注重藻饰和用典。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读文并疏通文字:(略)关键词会解释,重点句会翻译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在浙江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山水的景色特别优美,南朝时有一位文人吴均见到这种美景后,迫不及待的给他的友人朱元思写了一封信,信中除了描绘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外,他还表达了欣赏这种优美景色后与众不同的情感。那么究竟他描写了怎

4、样一幅优美的景色呢?又表达了怎样一种与众不同的情感呢?让我们共同来欣赏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听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结构内容的安排。(一)问题导学:1、文中最能概括富春江山水特点的语句是哪一句?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从哪些方面对这一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由此可知这篇文章的结构是?(二)互动探究各小组选一人朗读课文,组员边听边思考答案,讨论形成共识。(三)交流展示指定发言人展示小组意见,别组点评。三、再读课文,重点研讨读第二段,体会富春江的奇丽多姿,体会多层次写景方法。(一)问题导学:1、异水“异”在哪些方面?写异水用了什么方法?你能就其中一种谈谈用这种方法的好处吗?2、奇

5、山“奇”在哪些方面?写奇山用了什么方法?你能就其中一种谈谈用这种方法的好处吗?3、作者在文中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仕途不如意,寄情山水排解苦闷,以致产生厌世隐居的想法”,你怎么看待这种处事方式?4、由上可知,这篇文章采用了什么写法?(二)互动探究各小组在组长指导下探究,先各自默读独自思考,然后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在组内讨论,讨论形成共识。(三)交流展示分组按序展示探究结果,找5个组在黑板上展示,其余在座位上完成,别组点评。四、三读课文,品味语言听一同学朗读课文,同学们探讨下边问题。(一)问题导学:1、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2、赏析下面两句。(1)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

6、鸟相鸣,嘤嘤成韵(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二)互动探究:各小组听朗读探究结果,讨论形成共识。(提示:注意对两句进行比较来分析。)(三)交流展示:分组展示探究结果,别组点评。五、课堂小结本节我们理解了文章结构内容,学会了动静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等写景方法,作者写作本文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六、达标检测(60分1、填空(10分:(1)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_之美,概括为“_,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和“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 之美。(2)富春江的 水 美,美就美在_富春江的 山 美,美就美在_2、简答题。(20分(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富春江水什么特点?(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