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汇编)《书愤》说课稿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301531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45.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汇编)《书愤》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精选汇编)《书愤》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精选汇编)《书愤》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精选汇编)《书愤》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精选汇编)《书愤》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汇编)《书愤》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汇编)《书愤》说课稿(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愤说课稿 书愤说课稿1(3660字)一、说教材陆游的七言律诗书愤选编在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这个单元收录的都是唐宋诗词,第三课选了五首唐宋诗,其中书愤是最后一首。学生在小学学过陆游的示儿,初中学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诉衷情,对陆游已经了解,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定为全面深入地了解陆游的生平经历,学习陆游的爱国诗词,以书愤这首诗观照整个南宋时代相类主题的诗词,理解陆游等南宋爱国志士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通过与课后一篇临安春雨初霁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在诗歌鉴赏中要学会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古代诗词是古代诗人心灵的透视,生活的缩影,字里

2、行间流溢着诗人的激情。可以说,每一个词都经过历练,每一句诗都经过生活的淘洗。即使平仄声调,也如珠落玉盘。因此,学习古诗词首先要学会吟诵,在反复的吟诵中,感知诗词的声韵美,在吟诵中激起想象,体味诗人的丰富情感。根据上面的考虑,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为:1、知识目标:(1)了解陆游的生平,知人论世, 披文入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南宋朝代背景的了解,掌握南宋爱国诗人的思想感情。(2)当堂背诵并默写全诗。2、能力目标:赏析书愤,掌握从语言和意象等方面赏析古诗的基本方法3、情感目标:继承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主义精神。4、重点难点:1。通过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内容。2。通过分析诗歌

3、意象,理解诗人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二、说教法1、诵读法:作为高二学生从字面上理解书愤,应该说难度不大,而且诗歌篇幅短小,那么教学中怎么来教这一课?我采取了以诵读为主,在教学方式上采取“五读”的板块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既是教法,也是指导学法; 既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又加强课堂容量,由诗人的一首诗到他的很多同一主题的诗,由这一个诗人作品到很多诗人的作品,以“爱国情”这样一个主题统率整个课堂和教学材料,由书愤说开去,提炼出“千秋英雄爱国情”的宏大主题。教师应对诵读有具体指导。2、探究式学习:(1)教师提出问题,大家共同探讨,深入了解课文。(2)学生提出疑惑,教师点拨。三、说学法:(1)学生在了解作者生

4、平及写作背景的基础上,从诵读入手,大声朗读,带着感情朗读,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然后将古诗改写为现代诗,在改写中了解诗歌的内容。做到当堂背诵默写。(2)针对教师的提问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回答,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3)学生提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由其他同学或者教师解答,多方面理解课文。四、说课堂教学程序(一 )导入新课:古诗新唱示儿(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反馈对导学案的检查情况。2。部分学生展示导学案,学生再次讨论解决问题。3。教师总结评价。预想疑难问题:A1。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A4。诗题解读:书:即书写,愤:心中不平、不满意。两个

5、字合起来,即:写写我心中的不平。B5。诗人“书”了哪些事?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三)导引探究请基于导学案“课前预习案”B5,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课内探究案”B6。 B6。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不平?或忧愤了什么?明确:A忧愤国家: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B忧愤朝政: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C忧愤自己: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附加问题:本诗颔

6、联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明确:第二联:“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分大散关”由六个名词叠加,省略了相关的动词,体现了诗歌的精炼性和含蓄性。而且名词叠加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效果,给人一种声势浩大、勇猛进攻、抵御敌寇、收复失地的抗敌场面。(且此联全用名词,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这种名词叠加的艺术手法对后世影响较大,例如元代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就是连续地运用名词叠加,营造浓郁的抒情意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请结合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课内探究案”C7。 C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明

7、确:诗人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激昂中透着悲怆。3。把握诗人感情,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课内探究案”C8。C8。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作者的这种思想感情?明确:?借古讽今(用典)。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呢?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出师一表”出自三国志。尾联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推崇、仰慕之情

8、,并以此自勉。但老骥伏枥,陆游的壮心不死,他仍渴望效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干一番与伊、吕相伯仲的报国大业。这种志愿至老不移,甚至开禧二年(1206)他已是八十二岁的高龄时,当韩佗胄起兵抗金,“耄年肝胆尚轮囷”(观邸报感怀),他还跃跃欲试。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对比手法。对比手法:诗中的“愤”,主要通过两个对比表现出来。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然而世事多艰。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而这一切的根远就是朝廷的主和派,诗

9、人心中之“愤”焉得不涌上笔端?(四)典题检测1。对诗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诗题中“书”是书写的意思,“书愤”即是抒发内心的郁愤之情。B。“中原北望气如山”意谓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C。“塞上长城”比喻能捍卫国家安全的人物。“空自许”即诗人不认为自己是这样的人物。D。“出师”指诸葛亮的出师表,“伯仲”本指兄弟,这里指可以相比。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全诗共分两层,前四句是回顾往事,表现青壮年时期的抗敌豪情和战斗经历,后四句写不被重用的悲愤和壮心不已的感情。B。第二联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的往事,字句里充满了战斗的豪情,又含有激愤

10、和辛酸。C。“千载谁堪伯仲间”,既赞扬诸葛亮无人可及,又表现了渴望效法诸葛亮干一番“北定中原”的大业的愿望。D。全诗感情沉郁,气韵雄厚,与李白诗风相近。四、课程小结:1。提问:这首诗题为“书愤”,就全篇来看,作者“愤”从何来?明确:从时事维艰、国运衰微的时代背景中来。从报国无门、衰鬓先斑的个人境遇中来。2。总结:这首诗是诗人几十年生活经历的生动概括。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五)课后巩固1。背诵全诗。2。请以“我心目中的陆游”为题写一篇随笔,不少于500字。书愤说课稿2(4096字)一、说教材蜀相和书愤分别是

11、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四、五篇课文。本单元教学目标为掌握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即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知人论世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蜀相是杜甫的名篇,是一首七言律诗。杜甫作为为“诗圣”,一生经历分为四个时期,留下大量诗篇这样的名家名篇是进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诗歌鉴赏指导的最好教材,本课的学习,将为学生学习本单元其他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蜀相前两联写景,通过精巧的炼字艺术,情景交融,表达了独特的情感和意蕴;后两联抒情,表达了对

12、诸葛亮丰功伟绩的崇敬和思慕,由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不仅表达了诗人杜甫对其的痛惜,而且概括了古今英雄在国家危难之时,有才无命,壮志难酬的悲慨。书愤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五篇课文。本诗的教学内容定为全面深入地了解陆游的生平经历,学习陆游的爱国诗词,以书愤这首诗观照整个南宋时代相类主题的诗词,理解陆游等南宋爱国志士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二、说教学目标古代诗词是古代诗人心灵的透视,生活的缩影,字里行间流溢着诗人的激情。可以说,每一个词都经过历练,每一句诗都经过生活的淘洗。即使平仄声调,也如珠落玉盘。因此,学习古诗词首先

13、要学会吟诵,在反复的吟诵中,感知诗词的声韵美,在吟诵中激起想象,体味诗人的丰富情感。根据上面的考虑,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为:(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围绕蜀相书愤分析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社会角色等一系列文化现象,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品味诗中写景的诗句,体会炼字技巧,把握其中蕴涵的作者情感。2、过程与方法:反复有感情诵读,学习诗歌鉴赏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基本方法,对书愤和蜀相两首作品进行比较鉴赏,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答题能力。学生自主交流、积极探究, 在合作学习中 体验探究的乐趣。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操和对理想境界追求的精神。(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以意逆

14、志,品味诗中写景的诗句,体会炼字技巧。难点:知人论世,准确把握诗中蕴涵的作者情感。三、说教学方法(一)说教法1、诵读法: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2、探究式学习:(1)教师提出问题,大家共同探讨,深入了解课文。(2)学生提出疑惑,教师点拨。(3)。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3。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二)说学法:(1)学生在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的基础上,从诵读入手,大声朗读,带着感情朗读,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然后将古诗改写为现代诗,在改写中了解诗歌的内容。做到当堂背诵默写。(2)针对教师的提

15、问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回答,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3)学生提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由其他同学或者教师解答,多方面理解课文。四、说教学程序(一)导语设计。(由简介诸葛亮导入)诸葛亮天纵奇才,工于智谋,同时又忠心耿耿,谦恭廉洁,历代倍受人们的尊敬和歌颂。三国以后,人们创作了大量歌咏他的诗歌,或歌颂他的高风亮节,或艳羡他的得遇明主,当然,也有作品慨叹他壮志难酬。在众多的诗人中间,杜甫和陆游关于诸葛亮的诗最多,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两位异代大诗人咏颂诸葛亮的诗各自有怎样的特点。(二)知人论世:介绍杜甫、陆游的生平经历及各自的历史背景(用投影打出)(三)诵读,了解诗歌基调,初步把握诵读。1、先读蜀相,后读书愤。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