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总复习训练题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7300048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7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总复习训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总复习训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总复习训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总复习训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总复习训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总复习训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总复习训练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总复习训练题一、 选择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2、在下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桥在水中的倒影 B笔在水中偏折 C用放大镜看字 D鸽子的影子3、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改变C人能通过平静的湖面看到自己的脸是光的折射现象D阳光照射下,地面上呈现电线杆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4、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

2、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A沿ON向后转动板A B沿ON向后转动板BC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 D改变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 5、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6、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面给出的生活中常用物品工作时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近视镜 7、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拖拉机和

3、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C站在地球上的人决定地球同步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8、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可知,物体的( )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9、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10、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初春,早晨河面结有薄冰 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深秋,屋顶的瓦上结

4、了一层霜 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11、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12、.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13、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对教学的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在校园周围植树 B

5、.将教室的窗户打开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14、下列事例中,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A.夜视仪 B.遥控器 C.验钞机 D.全自动感应水龙头15、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副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二、填空16、小丽同学正在对着镜子整理自己的着装,她身高为1.6m她在镜中像的高度是 m;

6、她到镜面的距离是0.4m,像到她的距离是 m. 17、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放大的像,由此推断:甲透镜的焦距 乙透镜的焦距(填小于、等于或大于)。18、做“水的沸腾”实验时,为防止沸水溅出伤人,通常在容器上加盖,这样会使水的沸点_;若实验时不小心被沸水烫伤;水蒸气烫伤,_(填“ ”或“”)情况更严重,其道理是_。19、实施人工降雨时,通过飞机或其他运载工具向云层中播撒干冰,干冰升华_热,使云层中球晶增多、增大,冰晶大到一定程度就下落,井在下落过程中_成水(填物态变化名称),从而形成降雨20、为了表示下列各物体合理的质量值,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

7、上确切的单位: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10-2 身高是160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 一头大象的质量约为5.8103 21、水的密度是 Kg/m3,它表示的含义是 ,合 g/cm3。如果一杯水倒掉一半,则剩下水的密度是 Kg/m3。时间/min温度/1 2 3 4 5 66 4 2 0 -2 -422、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则反射角的大小为_,折射角的大小为_。23、根据图15所示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 热,温度却保持在 不变,第5min时该物质处于 态。24、有甲、乙两个

8、实心物体,它们的质量之比为2:3,体积之为1:2,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三、作图25、如图8 所示,一束光射到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上,请画出经两个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图。 26、已知一物体AB请划出它在镜中的像AB 如上图所示,27、人眼在A处看见河里B处有一白色鹅卵石,若从A处用激光手电筒的激光束能照射到白色鹅卵石上,请画出从A处射出的激光束照射到白色鹅卵石上的光路图。 28、完成图中的光路图。29、在下图方框中填入适当的透镜,并完成光路。30、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一次实验,请你根据自己探究出来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图上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包括像的大小,正倒、大概位置,)。 31.如图

9、7所示,岸边有一物体B,潜水员从水中能看见B的像B1,请作出一条眼睛能看到B1的折射光路图四、实验32、 (1)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晓雯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2)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20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移去B处的蜡烛,取一光屏放在B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出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3)刻度尺的作用是 甲 乙图15(3)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15乙所

10、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3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小王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桌上现有A、B两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10cm。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22。(1)小王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选用 凸透镜(选填“A或“B”)。(2)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上或下)调整。(3)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25厘米处,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 (放大或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应用这个原理工作的仪器有 。(4)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蜡烛向远离透

11、镜方向移动,要在光屏杀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远离或靠近透镜),光屏上的像 (变大或变小或不变)。(5)小王在图22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右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从实验次序2、3、4可以看出,当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 。(3)你认为小王同学的实验过程是否全面?请提出你的看法(只需写出一种)。答: 34、如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记录(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96图乙中,表

12、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 _A图(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有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98(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吸收(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不变(选填“升高”或“不变”或“降低”)(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35、在探究甲和乙两种物质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1)在甲和乙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填“甲”或“乙”)(2)该晶体的熔点为 。(3)该晶体在76时,它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4)固

13、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 热量(选填“放出”或“吸收”)36、小林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和同学们一起到实验室动手测出了一个金属球的密度,以下是他测量密度的实验步骤:(1)在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的未知如图甲所示,此时应讲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填“左”或“右”)。(2)由于金属球体积过大不能直接放进量筒中,采用了下面的方法:A在溢水杯中装满水,如图乙所示;B将金属球用细线系好,把金属球浸没在溢水杯中,同时用小烧杯收集从溢水杯流出的水,如图丙所示;C将小烧杯收集到的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丁所示,则金属球的体积为 cm3.(3)取出金属球,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金属球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戊所示,金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