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分双层主冷优劣分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7294660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56.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分双层主冷优劣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空分双层主冷优劣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空分双层主冷优劣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分双层主冷优劣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0 Mlinc icatonUpper lavel tao剧 srwe hdicalionLoeir 旧vEliapL&v pia&Bure oalumnBatr-ty pa nssailErHigh psssijrgi calumn1M%II sjpmjEfgareewww.hG参考其它资料总结了一下,顺便画了张双层主冷示意图:A:下塔气氮去主冷中心筒气氮腔B:中心筒气氮进板式氮侧C:液氮去中心筒液氮腔D:不凝气引至主冷筒体外双层主冷一般由 4 个(或更多个)板式单元和中心筒、外筒等组成,中心筒气氮腔与下塔顶部连通, 四个板式单元围绕中心筒呈十字形对称布置。每个板式单元的氧通道被分隔成上

2、下两段,上端板式单元的 两侧设置了横截面为梯形(或平底)的液氧槽,与板式单元一起构成上层主冷;下段板式单元与外筒一起 组成下层主冷;主冷的氧液面指示设在下层主冷的筒体上。每个板式氮通道是连通的。来自上塔底部接液 盘的液氧,通过分流器罐入上层主冷液氧槽的一侧,槽内液氧通过下方的通道与另一侧液氧槽沟通,并进 入板式单元的氧侧。液氧一部分蒸发,另一部分却从上层主冷溢流而下,使下层主冷的板式单元的底部进 入氧侧,气氧从下段板式单元两侧上方出口流向上塔。该板式单元的氮侧仍为上下贯通,气氮由上封头处 进入,冷凝液氮从下封头处流向中心筒液氮腔,不凝气排放点也设在下封头上。双层主冷的优越性: 1、通 过双层布

3、置,同样的换热面积条件下,液氧液位约下降一半(由两个板式单元的高度降到了一个板式单元 的高度);上下层主冷的底部液氧,其所受的液柱静相应减小,液氧平均沸腾温度随之下降,从而使主冷温 差缩小、下塔压力降低,最终达到空压机排压下降,气量增加的目的。2、板式单元中,每两个氮通道之间安排两个氧通道,即两个氧通道单独夹着一个氮通道,尤其是氧侧 翅片的高度和节距均小于普通型的主冷的参数,从而形成独特的狭缝式结构,使主冷在强化换热的同时, 又增加了板式单元的比表面积。3、上层主冷的液氧在沸腾溢流过程中,同时对氧通道进行冲刷和清洗,使乙炔等杂质难以集聚;下层 主冷仍采用全浸操作,因而可以认为,双层主冷的防爆措

4、施要好于普通型主冷。4、在正常运行时,氧液面在板式单元上端面以下范围内波动,对上层主冷的工况没有任何影响,这对 稳定主塔及氩塔的工况,也是一个有利因素。双层主冷的弊端:双层主冷在空分塔启动阶段出现液体的时间有所推迟,但这是正常的,原因是:上 层主冷首先出现液体,但该处的液体无法计量显示,要等到上层主冷液体积满并外溢至下层主冷后,液面 计才能接到差压信号。此外,由于下段板式单元的氮侧受到上段通道冷凝液的直接冷却,故下层主冷一旦 出现液体,其以后的积液速度要明显加快。可不可以做成三层或更多层,以此来更多地降低液位?双层主 冷板式每层高度一般大约要大于等于2m,这是为了要保证氧通道的液体对碳氢化合物大地冲刷量,避免碳 氢化合物在氧通道的集聚。因此不可能做得再短,分成更多的层,具体的推算在新编制氧工问答上面 有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