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知识点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293933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知识点(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散步字词:分歧 信服 霎时 委屈 嫩芽 拆散 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文章体裁:记叙文。文章主题:本文记叙了祖孙三代人再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相敬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一家三代人的温和,谦让,体贴的浓浓的亲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结构:全文38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 总起第二部分2-8 重点写散步的过程。写作特点以小见大,以“散步”这样的小事来写亲情和责任、使命,耐人寻味。人物形象:塑造人物方法:A选择典型事例 B动作描写C心理描写 D语言描写景物描写有些衬托了散步中一家人的快乐心情、和睦关系,有些则可以引起读者对生命的联想。语言特点:句势精美,词格丰

2、富,描写细腻,感情丰富,意蕴深刻。重点语句赏析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作为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众人,对生命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采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抒发此中感受。第2课:秋天的怀念思考课文里写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第一次, 母亲: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你去走走, 我:不,我不去第二次, 母亲: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 我:什么时候第三次,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文章三次用“悄悄的”这个词描写母亲的行动。1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2 当一切

3、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3 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第三处,母亲悄悄的出去,是避免儿子听到脚步声引起他的联想,怕伤害儿子敏感的心.因为他的儿子已经不能走路了.对文章的题目“秋天的怀念”的理解明是对秋天的怀念,实际是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 课文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歌颂了至真至纯的伟大母爱。 作者借助于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抓住几件平常的小事,以简淡而又厚重、朴实而丰美的语言,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情深, “母爱”的内涵、“爱母”的思绪,在秋天的回忆中感动感悟着。四、面

4、对我的暴躁,母亲悄悄躲出去 ,偷偷的听我的动静,扑过来,抓住手,忍住哭,好好活。母亲怎样待儿子挡在窗前,央求般的神色,一会坐下,一会站起,比我还敏感。课文讲述了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第3课:羚羊木雕作者简介张之路,著名的儿童作家。字词:犄角、怦怦、树杈、寒颤、发愣、脸颊、攥着、逮着玩文章体裁:小说文章思想内容:借羚羊木雕来讲述一个关于家庭矛盾的故事。表现人与人之间的观念上的冲突。文章线索以羚羊木雕为线索组织材料。先写妈妈追查、逼问,再回顾“我”和万方的真挚友情,接着写奶奶的批评,最后得到了万方的谅解。文章写作顺序顺序写作

5、,插叙让场面更为集中。写作人称:第一人称写法。人物形象人物性格特征:爸爸妈妈重财轻义;女儿重义轻财;奶奶深明大义。塑造人物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对人物塑造起到衬托作用。作品的主题父母要珍视友谊,儿女学会与父母沟通。学生要深入思考亲情与人生。第4课:散文诗两首文学常识:泰戈尔,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家,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体裁散文诗重点字词:嗅、叠、匿笑、花瓣、沐浴、祷告、妄弃、惊讶、倘若、无端、至爱作品主题金色花让我们感受到了家庭之爱,母子情深。纸船抒发了诗人思

6、念母亲的深情。写作特点金色花:丰富的想象。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嗅到花香,看书不伤眼睛,从而表达对母亲的爱。纸船:以纸船为题,托物寄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表达对母亲的思念。语言特色金色花语言活泼,生动。纸船文笔清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第5课: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编撰者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志”是记的意思。跟“志怪小说”之着重记述神怪异闻不同,“志人小说”主要是记述人物言行事迹。作者简介刘义庆(403年-444年),南北朝时宋朝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武帝刘裕的弟弟长沙景王道怜的第二子,因义庆叔

7、父临川王道规无子,故定义庆为嗣子,袭封临川王。他著书甚多,世说新语最为流行。这本书可能是他和他手下的文人集体编写的。字词:谢太傅、柳絮、雪骤、无奕女、词语的含义:内集:内,这里指家庭内部。集,指聚会。骤:急纷纷:形容雪花纷飞的样子。差:差不多。拟:相比。重点句子含义:白雪纷纷何所似? 白雪纷纷像什么?撒盐空中差可拟。和空中撒盐差不多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说像柳絮乘风飞舞文章的结构。第一层(从开头到讲论文义):点明人物和事件发生的环境。第二层(从俄而”到公大笑乐):通过一次应答,体现了少年谢道韫的聪颖。第三层(从即公”到结尾):点明谢道韫的身份。比喻修辞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

8、飞”,各有千秋。塑造人物“欣然”“公大笑乐”写出了人物的神态,体现了家庭氛围融洽、欢快和轻松。这样的氛围能够让人心情愉快,这样的活动能够启发人的思维,更好地促进人的成长。陈太丘与友期字词尊君在不、非人哉、重点词语翻译:期:约定。去:离开。委:丢下,舍弃。引:拉顾:回头看。古今异义的字:(1)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为约定,动词 ; 今义日期,名词。(2)太丘舍去:古义为离去;今义为前往。(3)下车引之:古义为拉;今义为引用等。(4)元方入门不顾:古义为回头;今义为照顾或顾客称谓常识:“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就像现在的“您”,“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是一个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理

9、清文章的结构:第一层:(从开头到去后乃至。):写陈太丘的朋友失约。第二层:(剩余部分):元方以礼责客,体现了少年元方的机智。人物形象性格人物性格的多样性陈太丘:友人与 “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元方:聪敏、机智塑造人物方法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第11课:春字词:朗润,酝酿,卖弄,婉转,烘托,赶趟儿,欣欣然,舒活,花

10、枝招展,抖擞精神,黄晕,嘹亮作者简介朱自清 字佩弦 江苏人 我国著名诗人 学者 民主战士 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文章体裁:抒情散文。文章思想内容:文章描绘了生机勃发,花木争荣的春天图画。赞美抒唱了春天的朝气与活力,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奋然前行。文章结构:全文10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写盼春第二部分2-7,写绘春2段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3-7分写了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称为“春之五图”第三部分8-10,写赞春文章结构严谨精美。先总写春天,然后从几个方面细细描绘,最后又总写,收束全文 ,画龙点睛。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写景特点:(1)描写细

11、腻,生动传神。如对“春风”的描写(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语言特点精美、生动、准确、朴实,隽永,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如动词的运用、句式的多变、口语的穿插等等.第12课:济南的冬天字词: 镶 响晴 温晴 安适 肌肤 秀气 绿萍 水藻 贮蓄 澄清 空灵 水墨画 蓝汪汪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作品收在老舍文集里。文章体裁:写景散文文章思想内容:文章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济南的冬天气候温和、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知情。文章结构:全文共5段,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特征:“温情”色彩。第二部分(2

12、-5段):写济南的城、山、水,无不涂上“温情”色彩。第三部分(最后一句):小结,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文章线索: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情”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写景(方法)艺术:(1)紧紧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来写,使全文基调一致,色彩和谐。(2)景物的层次,安排得当,使眼前景物纷至沓来,而又井然有序。(3)取景远近大细各得其宜,使景物或则尺幅百里,或则纤毫华观。写作特色:(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语言朴实,清新上口。(3)布局谋篇,层次井然。语言特点:语言朴实,清新上口。作者写济南是个宝地,是阳光下晒着的小城,写雪后的山,写独特的水,娓娓道来,不矫饰。如:(1).写第五段的

13、“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储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这段话,把济南冬天水温适宜,绿萍、水藻之类的水生植物长势良好的情况生动真切地描绘出来,语言是那么清新朴实,就好象拉家常似的,读起来朗朗上口,丝毫没有故作高深之态。(2).作者在词语的选用上非常讲究,值得我们仔细品位。如.第3段描写小雪后的山色,树尖的“顶”,山尖的“镶”山腰的“露”,都各得其所。(3).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口语,如“准保暖和”“着落”“干 ”“蓝汪汪”等之,都是家常用语,富有生活气息。第14课:秋天字词: 丁丁 幽谷 肥硕 栖息 归泊 寥阔 枯涸 清冽 梦寐 作者简介:何其芳(1912年-1977年)

14、,四川万县人。现代诗人,评论家。著作有汉同集画梦生活是多么广阔。文章体裁:诗歌文章思想内容:文章通过一个个鲜明的画面,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无比喜爱之情。 文章结构:全文共15行,分三节第一节:(1-5行):描绘农家丰收图。第二节:(6-10行):描绘霜晨归鱼图。第三节:(11-15行):描绘少女思恋图。.文章线索:秋天写作特色:(1)运用富有特色的词语,描绘秋天的特征。如:“丁丁”写出了山谷伐木之声悠远地飘来;“栖息”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秋天)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2)运用富于音乐性的语言,营造意境。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三句互为呼应,均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笔下秋天的宁静、悠远的特点。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作者作品简介曹操,字孟德,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人。曹操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政治家军事家。 王湾是洛阳人,唐代诗人。观沧海:乐府诗。次北固山下:五言律诗诵读重点词语音形:竭 澹 竦峙 萧瑟诗歌节奏:四言诗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一二或二二一如: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